谈谈体验式学习的运用策略
——以新部编教材语文第七册为例

2020-01-10 00:39向荣华
课外语文 2020年25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体验式课文

向荣华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兰亭实验小学,湖南 长沙 410006)

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生活中,学生学习实践语言文字的资源和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多读多写,通过体验式学习,体会和把握语文运用的规律,逐步形成运用语文的能力。本文结合新部编教材第七册语文,说说实践中怎样运用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一、利用现有场景,让体验式语文学习更具生活化

校园、家庭、校园与家庭之间的路途以及学生所能到达的每一个地方都是学生训练语言的场景。教学中,利用好这些场景,让有序的语文学习在这些场景中发生,促使语言训练更加生活化,让语言文字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增加语言文字体验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获得了人际交往、沟通的基本技能。

学习《观潮》时,有部分同学没有看过钱塘江大潮,看过的虽有现场体验感受,但也难以从宏观上、从上空去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魅力。因此播放《观潮》中描写的“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就能非常好地让学生了解大潮的场景,把学生带到钱塘江最佳观潮位置,全方位领略大潮的魅力。在视频欣赏中,用课文中的语言说出视频中的“钱塘江大潮”的场景,完成体验效果的汇报。另外,教师鼓励学生有机会到现场去感受潮汛,并且大胆地使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再如,第一单元教学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时,可以把学生带到校园富有特色的地方或者附近的公园,通过现场指导学生如何推荐自己熟知的地方,让他们体验“一个好地方”的表达要点。学生虽然天天经过,但往往会“视而不见”,没有细致观察和分析出特点。教学时,我把学生带出教室,按照一定的顺序带入其中,指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特点,并且现场组织学生用比较优美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这种形式,体验出“好地方”的特点及表达。

二、创设模拟情境,让语言训练更有形象化

体验式学习与我们常说的情境教学法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两者除了把学生带入到一定的真实场景外,还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励学生去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学习。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并存的学科,实践性很强。语文学习更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

为了写好第六单元的习作“记一次游戏”,课堂上我先利用10分钟的时间组织一场游戏“抢椅子”。游戏完成后,我问:游戏给大家的感受或者收获是什么?游戏的顺序及规则是什么?游戏哪些环节印象深刻?为什么?作为观众你看到哪些?听到了什么?作为参赛选手,你又做了些什么?想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呢?师生交流后,再用10分钟的时间创设出游戏情境,组织大家再玩一次。学生有了第一次经验及与老师交流的情况后,第二次体验就更深了。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讲述的是作者读小学时的事情,与当前小学生年龄是一致的,同学们自己发生或经历的与课文中的事件都是情境资源。我现场采访了班上几个特殊的孩子,让他们说说当时坐在台下或者在台上表演时的心情。通过师生对话,把学生带入到一个课文作者所处的羡慕、自信、尴尬、羞愧的情境之中,指导学生读出课文中作者的语气与内心。在教学《西门豹治邺》时,通过内容分析,创设出当时人们憎恨女巫和官吏,西门豹同情老百姓的意境,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感情,从而学习理解和使用语言文字。

三、赋予文本角色,让语言训练富有生命

体验语言文字需要融入到语文学习的事件之中去。课堂上,把学生置换成课文中的语言主体,让文本语言有生命张力。语文学习中,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语言文字的承载者,不是语言文字的无关者。语言文字是枯燥的,但因为有了学生,有了他们的实践生活,有了角色的转换,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就变得繁花似锦了。

教学《走月亮》《繁星》《爬天都峰》《陀螺》等文章时,我让学生成为文中的主人公,帮助他们处在文中的事件中,处在那样的情境里,和作者同呼吸,共感受。每个学生都有听“阿妈”讲故事、牵手行走的经历,每个学生可以成为《走月亮》文中“阿妈”的孩子。从课文中的文字,每个孩子都可以体会出“阿妈”对他们的爱。这些文字是作者的,也是学生的。

教学《陀螺》中,我引导学生体会文字时,让学生置身其中,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课文里的文字就不是冷的,而是富有温度的。当自己不甘人后,又没有办法时,自己的心情是否懊恼?当自己得到梦寐以求的礼物时,会有怎样的惊喜?当与伙伴们比拼赢得胜利后,自己又会怎样?让学生设身处地,把自己的身份转换成文中角色,用作者的心去思考去体验那份文字,从而与作者形成共鸣。

角色是朗读的生命,情感是文本的灵魂。学生体会到角色的情感后,才有展示角色的基础。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时,学生认识了解周恩来、梅兰芳的故事后,让学生分别担任周恩来、梅兰芳的角色,体验故事情节,根据文本再现人物言行,把周恩来、梅兰芳的气概朗读出来,赋予文字以生命。

四、加强各种对话,让语言文字更有魅力

对话是课堂互动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对话,让学生与老师、作者、文本、编者等多方面进行交流沟通,最后让学生个性化理解语言文字,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内涵,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领悟力以及表达水平。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充满了交流对话的机会与空间。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调整自己的思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架构。大卫·库伯认为,体验式学习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是一个适应世界的完整过程。听说读写不仅丰富了语言文字的体验学习,还让语言文字更富有内涵。

新部编语文第七册教材中,第6单元中的单元目标之一就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体验阅读不仅是口头表达自己的感悟,还可以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批注就是用文字把自己体会到的内容记录在文本处。批注可以与作者对话,与文中人物对话,还可以与编者对话,甚至与文本相关的任何事物对话。该单元中的单元目标之二就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学生在阅读时,依然可以通过批注的方式把这个心情写在文本边上,把自己体会到的内容,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在该单元的课文中,有多处批注示范,这些示范体现出编者在阅读时的体验内容。比如《牛和鹅》中的批注“对牛和对鹅态度的对比真鲜明啊!”“几个具体的动词,就把‘我们’对鹅的恐惧写出来了”等。编者在该文后面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留下了许多空白,让学生体验批注。

第二单元的单元目标中提示“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编者在《蝙蝠和雷达》文本的旁边也以批注的方式提出了示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与文本对话。如:“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蝙蝠如何分辨障碍物和猎物呢?”《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两篇课文继续巩固训练,强化学生体验学习,提出自己的问题,利于在学习小组内与同伴进行交流对话,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材通过第四单元的神话故事,让学生体验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后,设计了一次习作——我和( )过一天。这是让学生和神话人物直接对话,把自己感兴趣的神话人物“邀请”到现实中来,如同亲友一般,一起交流、游玩、生活。

实践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设计有效的听说读写活动,通过体验式学习理解运用语言文字,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形成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与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体验式课文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背课文的小偷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语言文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