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月 安徽农业大学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粮食不安全,国计民生就不安全。扬州市地处于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也是南水北调东线的水源根据地。享有“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东部与盐城市、泰州市毗邻;南部靠近长江,与镇江市中间只隔了一条江;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西北部与淮安市和滁州市接边。
1.农作物播种面积及粮食产量。3 年来,该地区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从最初的507.16 千/公顷到现在476.54 千/公顷,有着小幅度的下降;粮食作物产量也从418.85 万吨下降至目前的396.09 万吨。可以推断出2016--2018 年扬州市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而且扬州市粮食作物产量约占其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1%。
2.农业总产值。扬州市农业总产值也一直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可以初步推断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农业总产值也是持续稳步增长。2016—2018 年为期3 年的农业总产值分别是221.18亿元、229.4 亿元和243.36 亿元,显示逐年递增的趋势。
同在长江三角经济圈内的南京市,其3 年的农业总产值分别是258.75 亿元、268.99 亿元和277.28 亿元,扬州市农业总产值微低于南京市的农业总产值,或是因为农业播种面积的不足或者农作物品种的缺少;但与经济稍微落后的盐城市相比,盐城市的农业总产值分别是480.98 亿元、499.32 亿元和519.46亿元,其农业总产值是扬州市的2 倍之多,原因可能是经济稍微落后地区主要以第一产业发展为主,经济越发达地区的第一产业产量都远远低于其第二、三产业的产量。
1.绿色蔬菜产业。扬州现在的种植蔬菜基地面积约4 万公顷,总产量大约达到230 万吨。其中宝应县被称为“中国荷藕之乡”,现有的荷藕和一些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大约有1.2 万公顷,每年荷藕产量有20 万吨,宝应县的藕制品出口韩国、日本等地区,十分畅销,日本68%左右的藕制品都来自扬州市宝应县。
2.特色家禽产业。高邮鸭也是扬州市的特产农产品之一,在全国的优质鸭蛋排行榜中也是前三甲。鹅是扬州人最喜爱的食物之一,因此扬州鹅养殖基地也十分庞大,扬州鹅也属于当地非常好的一种农产品品种。
1.扬州市将植树造林和新时代农村建设及农民收入的增加有机的结合起来。
2.由于扬州市的地貌大多数为平原,自然灾害不常见,同时也拥有着很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从不滥用自然资源,兼顾到长远的利益,明白要将有限的自然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3.实施江河湖海的防护林建设和村庄绿化、美化等国家的重点工程,继而实现了扬州农业生产资源的持续利用。
宏观来看扬州市位于长三角经济圈,微观来看长江流经扬州境内县区并和淮水、运河相连接,交通发达且和苏南、皖北地区都连接。以扬州市为中心,东边有宁通公路,南边有扬瓜公路,西边有宁扬公路,北边有宁连公路,构成多条高效率的运输道路。这为扬州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地区想要农业发展迅速,就需要与外界能够快速运输、联系,不管是对外销售当地农产品还是借鉴外地优秀农业技术,都需要高效的道路运输网。因此扬州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方便及时了解各地农业相关发展政策和信息。
扬州市内的地形是西边高、东边低,从西边向东边呈扇形逐渐地倾斜。扬州境内最高的山峰是仪征市大铜山,其海拔有149.5 米;最低点则是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地,平均海拔只有2 米。扬州市北部地区的地貌主要为丘陵,沿长江地区和沿湖地段都是平原的地貌。
优越的平原条件为整座扬州城的耕种带来了先天的优势,扬州市总面积为6591.21 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有3304.93平方千米,使得扬州市水稻产量居高不下,领先江苏省平均产量。
扬州市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区,其气候特点是春夏秋冬都很分明,日照时间长并且很充足,平均年降水量也很充沛。全扬州市年平均气温是15.6 摄氏度左右,温度十分舒适宜人;日照时数为1721 小时,温暖不潮湿。灾害天气很少。水分、日照的充足为扬州的粮食耕种及其他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较好的先天环境。
扬州金运农业科技公司和宝粮集团从最初的缺少品牌概念、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到如今,金运科技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推出的“宁麦26”,一进入市场就供不应求,宝粮集团的“荷香米”更是“江苏好大米十大品牌之一”。这两家产品大多种类相同,但是却没有形成恶性竞争,反而市场信息灵通,产品销售连接十分紧密,产品的竞争力强,一起打响了扬州地区大米、水稻高品质的品牌效应。在扬州地区这样的同类型农产品良性竞争的还有很多,尽管竞争存在着优胜劣汰,但最重要的是让好质量、好品牌的产品真正地沉淀下来,一些劣质的、会破坏整体扬州形象的产品尽早地淘汰出去。形成全国乃至全世界对扬州地区农业良好的印象,长远来看能够促进扬州地区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
扬州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内,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和南京、上海等地的联系十分紧密,农产品贸易沟通有序,农业需求市场很大。并且扬州市常住人口448 万人,每年的增长量也十分稳定,人口的充足带动了扬州整体市农产品的消耗。
目前扬州市农业发展中最重要但最短缺的就是专业性人才,所谓的专业性人才主要是指: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素质以及掌握现代农业高水平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虽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但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城市和乡村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大。许多有知识、有技术的农村青年更愿意去城里打工或者做生意,使得农村变得空心化,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多为老年人和妇女,强有力的青壮年大多都不在村内。并且扬州市农户的平均学历较低,年龄都偏大,对新型农业技术和新的农业品种缺乏较强的适应能力,短期内不容易接受。而且在农忙时期,大多数雇佣人员年龄都在60 岁左右,劳动力效率低下。
为了获得较大的农产量,扬州个别县市区一味地追求扩大种植规模,比如江都区的小纪镇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当地人口较少,田地较多,为了能够获得最大利润,一味地压缩成本和劳动力,使得农田缺少管理,杂草丛生,单位生产量低下,粮食的出产率也不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无法满足农业发展需求,虽然规模较大,依然有收益,但是粮食的质量却不能保证。长此以往会影响该地区面向外界的农业形象,导致整体经济的止步不前。
扬州市政府给与农业发展的补贴不够合理。现有的政策是补贴给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户,即使农户本人将田地转让给他人种植粮食,也可以获得补贴。但是只拥有土地经营权的农户却要承担自然灾害的风险,还没有相应的补贴,然而在当前的扬州这种现象十分常见。这与国家响应的“种好田、多种粮”的观点是相违背的。补贴分配的不合理会导致农户生产积极性不高,最终影响农业产量的下降。
政府或相关部门可以提出人才引进制度,或者增加资金的扶持从而吸引外面优秀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来扬州建设,利用其高科技的生产设备、高水平的操作技术、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从而带动整个扬州市农业的快速发展。
定期开展农民农业技术水平提升培训会,目的是为了培养喜爱农业、懂得技术、善于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邀请专业的农业人才实地教授农户耕种或养殖等技术,还可以邀请农业方面的学术专家针对农户目前在进行农产品生产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扬州市既然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地理和人文资源,就要很好地利用起来。不管是休闲农业旅游景点,还是特色地方代表性农产品,都需要有品牌观念,根据各区域的生产状况和条件、产业的基础,进行分工合作与人力资源的相互调节,坚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农业品牌,长此以往能够让全国乃至国外都知晓此品牌,争取成为同类农产品品牌中的佼佼者。农产品的发展最终能够带动这个扬州地区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目前扬州市的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农业的发展市场前景十分巨大,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坐拥强大的“交通运输网”,但是依旧存在农业产品的品质提升难度较大、现代农业前期投入资金和人力很多但是回报收益较慢、人力短缺以及物质装备不充分等问题。为了促进扬州农业未来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健全保障农户利益机制、提升农户生产农产品的积极性、加大对人才和优秀企业吸引力度、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农户以及提升扬州当地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程度。农业是国民的经济命脉,于扬州市而言,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决定了整座城市能否全方位的发展。因此,农业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共同的努力。“任重而道远”各方携手共进,定能推动扬州市农业向高质量、高水平的现代化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