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四川·成都 611731)
随着问题式教学,在高校内部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地高校开始关注思想政治理论的新的教学方式。而且我国在举办完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之后,越来越多地高校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教学目的,进行教学模式改变,更加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对问题加以分析,在分析问题的过程当中加以思考,使得学生对于问题有一个更好地理解,并得到渠成的结论。所以说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的时候,必须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这样才能够从本质上改变教学的本质,并对师生的关系性质进行改进。
对于问题式的教学模式来说,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问题设置。而在进行问题设置的过程当中,对问题进行创设标准的确定的过程当中,首先要以问题的导向性为根本要求。必须对问题的定位及要求进行明确的探索,使得所有的问题都应该以党和国家的相关标准及要求为基础,比如说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授的过程当中,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明确,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地位,这样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时刻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并且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坚持所有的问题都以这个为方向,再进行问题提出的时候,比如说培养人才等问题设置时,应该明确教学方法是教学目的的根本表现,一切的行为都应该以教学目的为基础,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对学生做出指导,使得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如果说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对于导向不明,那么就极易可能造成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观念发生偏薄。比如说发生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行为,总之,一切的教学问题设置都应该坚持我国党和政府的相关理论,这样才能够保证问题的导向性与国家的整体发展方向一致。
他对问题设置的过程当中,还要关注问题的价值,而价值的表现就是它的重要性,所以说要关注问题,对于大学生学习过程当中能够带来的作用。这种问题带来的作用或意义可以是使大学生能够在思想层面上得到提高,也可以是在现实生活中提高相关的需求,总之在问题设置的过程当中,可以不论问题的意义大小,或者是价值不同,但是一定要明确问题是否有意义,必须将有意义的问题作为课程教学的内容,这样才能够减少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负担,减少学生学习的压力。而对问题是否具有重要性进行分析时可以将重要的问题分为两类,一种是思政课程教学过程当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课堂内部的教学和引导,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更好地理解,另一种就是在现实社会当中,能够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比如说一些三观奇特的问题高铁霸座事件等等,由于这些问题会对学生的三观产生极大地冲击,引起思维上的混乱,所以说这类问题也具有对学生产生极大影响的作用,也应该在教学过程当中对这些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所谓问题的适切性,就是指所关注的问题是不是合并贴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这种切盒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思想意识等两方面。对于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是否切合来看,主要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围绕是什么展开,由于大学生在过去的学习过程当中,已经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有一定的看法,并且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所以说他们会对周边发生的事情产生一定的判断,但是这种判断往往都停留在概念上,在进行实际的问题解决和理论分析的过程当中,他们并不能够具有实际的解决能力。所以思政教学课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就要起到转变的作用,使得学生对这些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能从是什么转变为怎么做。当然,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进行问题设置,不能够超出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够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而不会由于问题过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思政问题是教学的过程当中进行问题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而问题设计的过程当中,社会已知的教材及论著是问题,创设的主要依据可以说在进行问题式教学的过程当中,传统教材及论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问题是教学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进行的创新,虽然说摒弃了为课本马首是瞻的教学方式,但是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当中,还要充分重视教材的重要作用,比如说全国范围内使用的思政课教材。对于这些教材来说,可以直接将教学过程当中的诸多难点问题,直接进行转换,将其作为教学过程当中的问题来进行探讨。当然,另一方面,当前世界上所存的一些经典论著,比如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等等,这些期刊由于设计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而且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相接轨,所以对这些论著进行参考,及时汲取学术论著当中的前沿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过程当中的说服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更加的深入了解经典论著当中的相关知识。
不论是哪一个方面,现实都是问题发生的重要来源,所以说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当中,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来源。总体来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改进的过程当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实际生活的正式程度,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使得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更深切地感受,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及对思政问题的期待。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当中,直视学生实际生活当中产生了诸多疑问,将学生在生活中产生的疑问与思政问题进行联系,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更加关注现实问题,并将现实问题与思政问题进行结合,加强学生对于思政问题的思考能力。并且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当中,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可以使得学生在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产生更加强烈的共鸣,这也有益于学生对于思政知识的掌握。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掌握学生的相关信息,这样才能够在学生产生疑问的过程当中进行及时地引导。
思政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反应到社会生活当中,而社会生活当中的热点问题是诸多社会问题地集中体现,所以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当中,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是必要的,可以说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问题设计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社会问题,往往是大部分人的内心的折射,可以反映当今社会最敏感的问题。所以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当中,及时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有利于大学生对当前的网络社会进行充分了解,而且由于大学生往往会从网络上获取相当多的信息,对于社会热点问题也能够得到一手资料,但是由于大学生的资政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进行合适的引导,并加以合理地解释,能够更好地是大学生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充分地了解。另一方面,由于教材在出版过程当中程序较为复杂,所以社会热点问题不能进行及时的更新,这就使得教材在很大程度上会与社会脱节,所以大学生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当中不应该只关注教材上的诸多问题,应该关注社会的实际问题,针对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的许多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问题设计,这样才能够使得问题更加具有实际效益。
预设就是双方交流过程当中可能出现能够共同接受的问题。所以说在进行问题的创设的过程当中,首先应该关注问题是否具有预设性。也就是说,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关注是否大部分人都能够同时接受这个问题,并对这个问题产生一定的想法,这样才能够使得问题能够更好地传达给更多的人,而且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由于人的思想观念的不同,会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想法,而且极有可能发生少数问题,多个预设的现象,所以问题的预设性是否真实,是再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当中的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明白问题的正确与否。比如说在大多数人对我国经济体制的理解上,如果大部分人都认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那么这种预设就是假的。所以在进行问题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对问题创设进行预设的真实性考验,尽可能地减少一些预设性尾甲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对其有一个充分地认知,并对其进行针对性地解答。
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当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影响学生理解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大部分的情况下,语言是构成问题的一种原材料,所以说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当中必须进行表述的清理,使得学生能够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更加清晰地认知,所以说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问题建设的过程当中,必须注意对问题的表述是否简单。这种简单可以说是语言上的统一,也可以说是专业术语上的一种统一,尽可能地减少对学生造成困扰的一些问题,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含义。当然,在对问题进行提出的过程当中,还应该注意问题的长短性,使得问题尽可能地简短,这样才能够使得问题既精炼又清晰,尽可能地减少问题的多层理解。这样也能够使得学生在进行解答的过程当中更加容易理解问题。
在进行问题创设的过程当中,注意问题的间架结构,前后顺序及问题的关联性是影响学生对问题整个理解的重要因素。而且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深入程度也会影响到教学的开展是否顺利,所以说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当中,必须关注问题的安排合理性。比如说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当中,首先要考虑问题内容的逻辑清晰性,根据问题的逻辑顺序来进行问题的排序,形成一个相对明确的框架结构,这样学生可以对其有一个更好地理解,能够有重点把握的地方。另外还应该注意问题难易程度的罗列方向,如果再进行问题,罗列的过程当中将复杂的问题放在前面,那么就很可能使得学生产生挫败感,进而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将较为简单的问题逻辑较为清晰的问题放在前面考虑。
根据以上叙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现在我国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问题是教学是在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上进行的创新,它不仅传承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优点,并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缺点进行了改革,充分发挥了教育过程当中教育启发引导的作用,通过在教学过程当中创设相关的问题,更好地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参与度,总之问题创设是当前这种新的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而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实现学生的获得感加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