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对人类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危害[1]。目前,临床上建议冠状动脉血管狭窄超过75%或介入后再次狭窄的病人,可采用冠状动脉支架治疗[2]。目前,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病人不断增加,该方法为重大有创手术,术后存在并发症或者预后不佳现象。康复训练可有效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程,降低冠状动脉事件再发风险[3],在康复训练中,运动疗法不可或缺,但最容易被忽视[4]。
目前,关于运动康复训练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的影响研究较少,仅有少数报道,且预后改善指标仅停留在宏观讨论层面,未深入探究。本研究在宏观指标的基础上,对血液中与心功能有关的血浆脑钠肽(BNP)、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因子水平进行探讨,旨在明确功率自行车有氧运动康复治疗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的影响,同时为临床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40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所属支血管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病变;②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75%。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律失常、主动脉狭窄、急性心肌炎等心血管病病人;②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病人。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70例。康复组:男35例,女35例;年龄(61.9±7.8)岁;病程(3.2±0.5)年;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Ⅱ级24例,Ⅲ级34例,Ⅳ级12例。对照组:男37例,女33例;年龄(62.3±7.5)岁;病程(3.1±0.7)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1例,Ⅲ级36例,Ⅳ级13例。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功率自行车运动康复训练 采用日本生产的AEROBIKE710型号功率自行车进行康复训练。训练前需告知研究对象本试验的目的和流程,研究对象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训练过程中,研究对象先静坐30 min,然后在无负荷条件下,利用功率车进行2 min热身运动,调整车座位置。正式运动时,设定负荷为40 W,脚踏速度为40 r/min左右,尽量保持转速不变,维持15 min。功率车自带心率监测,训练过程中应通过研究对象右耳垂上的感应器密切观察运动时心率变化情况,若研究对象出现心率异常或心悸、胸闷、气短等表现时应暂停康复训练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降低运动量。
1.3 评价指标
1.3.1 心功能评价指标 康复训练试验结束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BNP、hs-cTnI和hs-CRP水平,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二尖瓣舒张早期/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和舒张早期室间隔与二尖瓣前叶的距离(EPSS)。
1.3.2 肺功能评价指标 康复训练试验结束后,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床头肺通气功能检查第1秒用力呼吸量和用力肺活量进行检查测量,每位研究对象进行3次检测,检测结果取3次检测的平均值。
1.3.3 运动耐力评价标准 6 min步行实验(6MWT):在环境适宜的走廊中间选取50 m长的距离,在两端各放置一把供研究对象需求时使用的凳子。告知研究对象以可耐受的速度快速沿直线来回行走,其6 min内行走的最大距离为实验结果。
1.3.4 生存质量评价标准 采用健康调查表(SF-36)中文版进行生存质量评价,该调查表包括36个条目,每个条目均为正向赋分,总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2.1 两组康复训练后BNP、hs-cTnI和hs-CRP水平比较 康复组康复训练后BNP、hs-cTnI和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训练后BNP、hs-cTnI和hs-CRP水平比较(±s)
2.2 两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康复组LVEF和E/A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LVESD和EPSS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比较(±s)
2.3 两组肺功能结果比较 康复组肺功能检查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肺功能结果比较(±s)
2.4 两组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康复组6 min步行距离和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显著提高。详见表4。
表4 两组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
冠心病在我国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不仅对病人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还会给病人家庭和国家医疗卫生事业造成沉重负担。目前,针对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保守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当冠状动脉血管狭窄超过75%或介入后再次狭窄的病人,临床建议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术。但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危险因素仍存在,部分病人出现血栓、心绞痛、心肌缺血等并发症或不良预后[5-7]。研究发现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病人经过康复训练可有效减轻生理和心理的不良反应,提高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8-10]。因此,合理有效的运动康复训练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至关重要。
功率自行车是有氧训练项目之一,安全性高,运动过程中便于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因生理或心理因素无法对自身活动耐量进行掌控,为避免发生心脏不适状况,往往主观限制自身活动,从而使身体各项功能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1]。功率自行车运动康复训练,可依据病人自身状况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有效运动。该方法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心肌供血功能,提高病人运动耐力[12-13]。
BNP具有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的作用[14-15]。BNP由左心室心肌细胞分泌,对心室负荷的改变和心室壁张力非常敏感,目前关于BNP变化机制尚无定论,可能与心肌缺血时心脏屏障通透性增强,BNP入血率提高等有关,随着心肌缺血面积的增加,心脏室壁压力升高,增加BNP分泌量,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时,因心肌缺血致使BNP水平快速增长,缺血范围越大,BNP水平越高[16-17]。血浆BNP水平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的病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18]。hs-CRP为炎症标志因子,但hs-CRP不仅是炎性标志物,还能够通过激活自身的补体机制,产生大量的hs-CRP,作用于平滑肌和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作用于斑块硬化形成过程的多个阶段[19]。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阻塞程度紧密相关,可有效反映病变程度[20-22]。肌钙蛋白是反映心肌功能的重要指标,hs-cTnI是心肌特异性最明显的一个亚基[23]。hs-cTnI作为收缩调节蛋白作用于心肌肌原纤维上,当心肌细胞因缺氧和缺血造成损伤时,hs-cTnI会释放入血液中,hs-cTnI水平与心肌损伤程度存在呈正相关。
本研究发现,康复组病人BNP、hs-TnI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经康复训练后病人心肌损伤和缺血情况得到改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康复训练后病人心功能指标LVEF、LVESD、E/A和EPSS均明显改善。康复组运动耐力、肺功能和生存质量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说明通过康复训练可改善病人心功能,增加供血量,提高运动呼吸协调水平,从而使肺功能显著改善。在6 min步行实验中,康复组肺功能改善可有效提高病人呼吸效能,提高自主呼吸调节水平,从而使运动耐力提升。训练后心肺功能改善,运动耐力提高,使得病人不良情绪得以缓解,增加了康复信心。
功率自行车运动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心肌损伤和心肌缺血情况,改善心功能,提升肺功能和运动耐量,提高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