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无艳
最近不少帖子在热议这个话题:夏天这么热,欧洲人都不需要装空调吗?
确实,在欧洲,家庭空调的使用率远远没有国内普遍。据2016年国际能源署报告,欧洲仅占全球空调市场份额的6%,而美国占到了23%,中国则占到了35%。
原因除了受气候的影响,他们还需要算一笔账——德国亚马逊的几款空调加室外机都需要600欧左右,安装费要差不多1400欧,这还没加上欧洲高昂的电费。
这么算算,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空调在欧洲确实不算是刚需。
你可能还会质疑,欧洲国家生活成本那么高,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肯定高,怎么会在空调这事上抠抠搜搜呢?何止空调,欧洲人可远比你想的抠多了。
要是你有心留意,在很多影视作品里,英国人的家里不仅很少用空调,连电视都很少见。英国本土的电视节目都是要收费的,哪怕只是看了短短的一分钟,立马会有相应的电视节目缴费清单寄到你手里。对他们来说,看电视是非常鸡肋的开支,有这些钱还不如用在酒吧里买啤酒看免费电视。
就连以感性著称的法国人,在省钱这件事上也不输给英国人。每年夏天,几乎有一半的法国人宅在家而不是度假;由于去餐厅并不便宜,大多数家庭都是在家吃饭,很多法国父母给宝宝的用品,都是上二手網站买的……
论节俭的欧洲强国, 怎么少得了德国和荷兰。这两个国家的国民是举世闻名的“吝啬鬼”。
他们有个共同点,国民储蓄率很高,吃饭照常都是“A A制”;物价水平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更低廉:廉价超市、便捷旅店、打折商品应有尽有。
你要是来到德国和荷兰的街道就会发现,这些高个子偏偏爱开小车,基本上都是小巧的丰田、雪铁龙档次的。他们尤其爱开手动挡汽车,普遍低油耗,节能环保又省钱,再不然就骑单车,荷兰自行车帅哥比比皆是。
真比起来, 荷兰人的抠可能还是赢了德国人, 为了清空罐子里最后一滴酸奶或者果酱, 荷兰人还发明了一种特殊的刮瓶器叫“Flessenlikker”。
但偏偏有些国家就是出了名的富裕,物价高到飞起,那该怎么省?瑞士和比利时人会告诉你:这世上没有最抠,只有更抠。
这些国家的抠法非常拼——在自己国家省不了,那就跨国家省!像处在“欧洲心脏”的比利时,开车到德国大采购,到邻国卢森堡加油就是他们的省钱策略。而对物价高到飞起的瑞士人来说,幸好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安省交界,于是每晚有近3万瑞士人进入法国。这些人早已被媒体和当地人称为“假法国居民”。
瑞士的物价通常都比邻国高出一大截,这让当地居民苦不堪言。处在瑞法边境的瑞士人为了省处理垃圾的高昂费用,还把垃圾抛到了法国。
别以为就我们中国储蓄率高,西欧和北欧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储蓄国之一。
像法国、荷兰、瑞士这些国家,祖辈就是农业起家的,他们从贫困逐渐走向富裕,逐渐培养了后辈务实劳作、居安思危的美德。对于钱,他们的态度隐晦保守,在法国还有这样的谚语“Pour vivre heureux,vivons cachés”,即“要生活得幸福,我们低调藏起来过日子”之意,这似乎成了他们世代相传的信条。除了亿万富翁可以任性一掷千金,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对如何使用自己辛苦挣来的钱有一番思量。
欧洲人的抠,其实是消费文化观念差异而产生的现象。北欧民族本来就有“l e s s i smore”的生活观念,即对生活做减法。北欧人的简约传统随处可见,穿衣打扮但求舒适,他们更懂得利用时间和资源,节能有机的生活理念是北欧居民共有的追求。北欧当地人在资源回收上做得非常到位,我们所熟知的当地品牌,在世界各地都有提倡旧物利用的环保活动。
在西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崇尚一种新的消费观念——体验性消费,即买的是体验,而不是东西。比起买买买,他们更愿意花在一件让他们感觉愉悦的经历上,比如,去周游世界,学一门技艺,欣赏一次顶级芭蕾舞或歌剧表演,或者尝试一把潜水、攀岩、跳伞……在他们看来,体验和经历能融入我们的生命历程,而商品永远不可能。
//摘自九行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candy/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