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养护:将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小!
——宁沪“智慧扩容”示范工程核心项目解析

2020-01-09 10:24
中国公路 2019年24期
关键词:罩面标线分流

在超大流量路段开展养护施工,如何才能尽可能减小对交通的影响?在G42沪蓉高速无锡硕放至东桥枢纽段开展的这个养护施工项目,带来了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作为江苏首条高速公路,G42沪蓉高速江苏段承担着连接苏南片区的重要通道功能。其中,无锡段是目前全线拥堵问题比较严重的路段,特别是无锡硕放至东桥枢纽更是主要瓶颈路段,其日均流量18.13万辆次,高峰日均流量可达22万辆次,远超11.5万辆次的设计流量,是江苏高速路网日均断面流量最大的路段,大流量拥堵情况趋于常态化。

2019年9月10日零点,全国首个超大流量路段智慧扩容示范工程核心项目“沪宁高速公路硕放至东桥枢纽路段罩面施工项目”(以下简称“罩面施工项目”)顺利竣工,全面恢复通车。此次养护工程历时两个阶段共6个工作日,完成总计6.5公里罩面工作,有效克服了雨水天气多、交通组织难、交通流量大等困难,很好地诠释了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苏式养护”品牌精准决策、精确设计、精细实施的内涵,打造了大流量高速公路集中养护模式的样板,也是“智慧扩容”技术的成功实践。

创新提效,智慧扩容

“智慧扩容”是指在不通过大面积拓宽道路的前提下,利用多源智能感知技术、交通信息快速响应技术、智能交通仿真技术等综合管控技术,辅以经济、管理、宣教、行政执法等手段,着力改善行车秩序,降低交通事故,使车辆间以较适宜的速度通行,保障整体道路通行效率。

在持续大流量的冲击下,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已下简称“宁沪公司”)以“畅通示范路”项目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展《超大流量路段通行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研究,力求通过综合智能管控手段,在“智慧扩容”方面取得突破,不扩建车道即提高约20%通行效率。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通过精细化的交通流运行状态感知,及时捕获交通流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并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模式识别和风险评价,一旦发现高风险行驶行为,立即启动控制程序,通过布设于车道上方的可变情报板和车路协同体系,发布相关动态控制指令,指导和规范行车秩序。

精细化车道管控改变了以往主要依靠道路上设置的静态标志、标线进行行驶控制的方式,将动态且自动生成的控制指令细化到每一条车道、每一个路段,实现对每个车道驾驶员的精准引导和精准管控。例如,当前方第3车道发生事故,在提前1公里或500米的情报板上提示信息,关闭第3车道,诱导车辆进入1、2、4车道甚至是应急车道行驶,避开事故路段,保障事故区域的畅通。再比如,前方拥堵时,可降低每个车道的限速值,诱导后车降低车速,不致于形成大规模拥堵区,便于拥堵区域车辆快速疏散,通过改善拥堵区车流疏散条件来缓解拥堵区域的拥挤度。

未来,“智慧扩容”技术还将针对互通匝道的管控、收费站入口管控、恶劣天气的智能诱导、精准快速化路面养护策略、集约化施工管理等方面推出新的实施方案,管控手段涵盖高速公路运营的各个方面,其中许多管控手段在国内属于首创。

全网联动,阶梯分流

面对超大流量路段不中断交通施工的巨大保畅压力,宁沪公司会同交警、交通执法部门,细处着眼、小处着手,参照国庆节等重大节假日保畅预案,高水平推进路网分流工作。

严格值守,近端强制分流。以硕放枢纽、东桥枢纽作为强制分流点,借道路段24小时双向值守,对驶入禁行区的黄牌货车严格实行电子抓拍、人工拦截和相应处罚,并要求其尽快驶离禁行区,有效缓解局部路段分流压力。

提醒抓拍,中端警示分流。在相关互通收费站入口和连接各收费站入口的主要道路上,设置诱导分流标志,向所有过往车辆发布施工信息,警告黄牌货车前方强制分流管制,需注意提前分道行驶并按规定路线绕行。

拓展区域,远端诱导分流。将分流区域延伸至距施工点80~100公里范围(如丹徒、广陵、正仪等10多个枢纽),在远端对禁行车辆实施诱导分流,有效缓解施工路段的交通压力,最大限度保障了路网通行的安全有序。

链接:

上下一心,合力推进项目实施

立项目,劲往一处使。宁沪公司经过多方协调后获得了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江苏省交警总队的交通行政许可决定,推动无锡段罩面施工项目成功立项。

定方案,谋往一处出。一路多方先后组织召开6次审查、协调会,广泛吸纳各方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经过多轮研讨和不断优化,最终确定了罩面段“半幅封闭施工、对向借道通行、黄牌货车禁行”的交通组织方案。

抓施工,力往一处用。宁沪公司领导坐镇现场、连夜坚守靠前指挥,全体人员暂停休假、加班加点紧张奋战,高效率推进交通组织转换、全方位做好交通秩序维护,确保应急响应最高效,保障施工项目顺利开展。

沟通公众,及时发布

服务社会公众出行是路桥类国有企业所承担的最主要的社会责任。为实现最大限度便民出行,宁沪公司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及时发布施工占道信息,有效帮助司乘避开拥堵。

依托自身平台发布信息。通过全路网的1000多块可变情报板信息发布、分流信息卡发放、分流标志牌设置、服务区信息提示等多种形式,诱导车辆在施工路段外围重新选择新的出行路径,助力司乘畅安出行。

借助媒体力量发布信息。联合交警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市级新闻媒体参与报道并传播有关施工方面的信息,通过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做好车辆分流宣传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引导效果。

转变突破,精细养护

转变粗放组织观念,施行标准化施工。以往分割、独立的生产观念效率低,此次罩面施工项目充分考虑“人、机、料、法、环”五大生产要素的协调,加强组织管理、质量管理、工序管理、队伍管理四个方面的融合,深化交通组织、罩面施工、附属设施改造三个部分的工序渗透,对工程实施的各道环节实施程序化管理,将各道工序的实施及衔接时间精确至半小时,打破传统粗放的组织观念,精细化、标准化的施工让施工时间减少为十分之一。

转变传统管控手段,施行智能化监控。路面罩面工程工序流程繁多,涉及到的人员、设备、材料等各方因素众多,工艺执行过程复杂,传统依靠人力管理的方法难以支撑大规模生产。围绕施工现场管理涉及的工序安排、材料与资源分配、空间布置、进度控制、质量监管等诸多内容,在拌和楼、摊铺机、压路机等机械设备安装信息化组件,建立一套施工现场智能化管理系统,以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强化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转变单一管理方法,施行系统化管理。以大数据分析为抓手,掌握沪蓉高速硕放至东桥段历史路况、日常检测数据、环境数据、施工过程数据、质量检测数据,绘制“2019年度沪宁高速公路硕放至东桥段罩面工程质量地图”,打破传统仅对施工过程监管及抽检数据控制质量的单一方法,以系统化思维全面严把质量关。

统筹资源,综合利用

在此次罩面施工项目中,笃行技术赋能理念,采取了一系列集约化养护管理举措,统筹利用养护时间窗口和各方资源。

分配空间,利用应急车道。宁沪公司开创性地对车道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压缩第一车道宽度为3.5米,让出空间拓展,确保应急车道宽度为3.5米,以供特情条件下开放通行,在不增加用地的情况下,变四车道为五车道,使得应急车道的通行能力有效释放。

增设港湾,突破用地瓶颈。在硕放至东桥枢纽路段建设连续式港湾群,4公里范围内双向各增设3个港湾式应急救援点,长度共1670米,设置密度为全国最大,助力沪蓉高速江苏段超大流量路段“应急响应零距离”,清障救援水平进一步提升。

优化标志,提升视觉效果。遵循标准化、显著化、经济性、一致性的原则对路段内的标牌进行调整,对信息过载、连续性不佳标牌进行清理;对于距离较近的两个互通、枢纽,在省内高速公路首次采用“双叉型”指路标识,指路信息更明晰。

调整标线,确保持续反光。采用高亮标线,实现标线的逆反系数达到国家规范要求的两倍有余,做到“标线在、逆反在”;增强了该路段标线夜间反光警示效果,提高了车辆夜间通行安全系数;高耐磨性延长标线使用寿命,让标线平均成本更低。

积极探索,丰富技术选项。此次罩面施工项目的工程实施段采用“半幅全封闭”的交通组织方案,施工周期短、社会影响小、施工质量和安全均得到较好保障,在“全国最繁忙路段”再次证明了“集中养护”技术方案的有效性。

联勤联动,锤炼技术组织。协调苏锡常三地交警支队,统筹高速+地方20余个交警大队以及6个路政大队,累计投入值守力量近1000人次,多方联动、加班加点、连续奋战、实现共赢,进一步考验并提升了一路多方的组织协调能力。

作为全国首个超大流量路段智慧扩容示范工程的核心项目之一,罩面施工项目既是对当前超大流量路段管养方案的针对性摸索,也是为将来江苏高速及全国其他大车流量路段养护创新的进一步探索。正是在这样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大流量保畅经验和养护经验,为智慧扩容技术的更大范围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罩面标线分流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谈双组份、热熔和冷漆标线的实例对比
内嵌式预成型标线带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可靠度的沥青罩面结构设计研究
热熔标线施工必备『神器』
高延弹超薄罩面的技术特点研究
橡胶粉沥青混凝土罩面在干线公路病害处治中的应用
公路交通标线应用选型研究探讨
自适应通风柜罩面风速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