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莉莉 安徽省合肥市嘉陵江路幼儿园
本学期的主题将围绕绘本《种子去哪里》开展。中午午点,幼儿吃哈密瓜和苹果,突然有位幼儿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东西对我说:“老师,苹果种子能长成苹果树吗?”我说:“可以。”他又问我说:“那哈密瓜的种子呢?能长出哈密瓜吗?”我说:“你觉得可以吗?”他若有所思地看着我,半晌才说出自己心中的答案:“我觉得也是可以的。”孩子的求知欲望让我感到惊奇又欣喜,在万物复苏的春天,我们为什么不能展开一次种子之旅呢?于是,我选择了《种子去哪里》这本绘本,作为本学期的绘本主题。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种子,并知道每种种子相对应的植物。
2.运用种子进行手工美术活动,感受种子带来的艺术之美。
3.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并能够通过实验知道种子发芽的条件。
4.知道种子传播的方法,明白种子的最终归处。
1.爸爸妈妈带着宝宝一起寻找种子,并制作“种子画”带到班级,同时将制作的过程及作品拍摄下来,上传到班级群里。
2.搜集各种各样的种子带到班级,进行种子的种植、观察、记录。
1.种子有哪些(蔬果类、干果类、花草类)
2.种子发芽了(发芽实验、发芽照片)
3.种子可以……(吃、玩、繁殖)
4.种子去哪里?(动物传播、风力传播、水传播、弹射传播)
1.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绘本《种子去哪里》,感受种子传播的方法和种子生长的过程。
2.和家人一起寻找种子,并能够用种子进行种子拼贴画的制作。
3.通过科学、语言、艺术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身探索,进一步了解种子。
1.种子有哪些:常见的种子
2.种子发芽:种子的结构、发芽需要
3.发芽实验:种子的传播
4.种子可以:播种、食用、玩耍
开展关于种子的活动的第一步,孩子们应该先认识种子,激发孩子们对于种子探索的兴趣。通过《种子去哪里》这本绘本,孩子们了解到了种子生长、传播的过程。但是,仅仅通过绘本,孩子们对于种子的认识只存在于认知上,缺乏直观的感受,孩子对于种子的兴趣还不是那么浓厚。因此,我开展了一节教学活动,带领孩子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种子,孩子们对于种子有了更多的了解。幼儿往往对贴近自身生活的事情感兴趣,所以早点或者午点吃水果的时候,我告诉孩子们,把水果的种子留下来,或者去户外的时候,找一找身边的种子。一段时间过去了,原来无人问津的水果种子,成为孩子们眼中的“红人”。每次吃水果,总有孩子跑过来问我:“老师,橘子种子可以留下来吗?”“老师,我发现了一颗苹果种子。”孩子们在班级里积攒了很多的橘子种子、苹果种子。户外活动,孩子们看到蒲公英的种子,会忍不住摸一摸、看一看,甚至闻一闻,尝试着用自己的小嘴巴轻轻一吹,蒲公英的种子真的飞走了。与孩子们直接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孩子们明白了,原来生活中的种子与我们的联系如此密切。为了让孩子们对于种子有更深入的认识,我在网上购买了很多常见的种子(包括果蔬类、干果类、花草类),打印了一些常见的种子的照片,带孩子们认识这些种子之后,我把种子展示在主题版面上,孩子们时不时地就会指着墙面上地种子说:“红红的是红豆种子”“香蕉中间黑黑的是香蕉种子”“草莓的种子很小很小”……
1.种子的结构
认识种子必须认识种子的结构,于是我在网上找了一些通俗易懂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的形式,让孩子了解到种子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的。
2.发芽需要
种子怎么样才能发芽呢?发芽需要什么呢?一天,吃午饭之前我和孩子们讨论起这个问题。“种子需要土壤才能发芽。” 陆啸林高高地举起小手,还没有等我请他起来回答,他已经迫不及待地回答出来了。“那除了土壤还需要什么呢?”孩子们纷纷举手。萱萱说:“小种子还需要水,不然它就渴死了。” 我拿了一个保鲜膜,又继续追问,“如果我把小种子密封在保鲜膜里,他还会发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不能。”“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空气小种子会憋死的。”我又拿出一个黑色塑料袋,跟孩子们说:“这是一个黑色的魔法袋,如果用它把小种子包裹住,它还会发芽吗?”有的小朋友说可以,有的小朋友说不可以。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我们进行了一次发芽试验。我把一个装有种子的瓶子用黑色的塑料袋包裹住,另一个用透明的保鲜膜包裹住。这样就有了有光和空气,有光无空气,无光有空气,有光无空气的几个试验瓶。自从投入了这样几瓶小种子,区角里的小朋友每天都络绎不绝,他们都想知道小种子到底会不会发芽?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没有空气的小种子很难存活,阳光和空气对于植物成长很重要。
1.发芽试验
一时间种子成为孩子们眼中的“小明星”,孩子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种子了,种子仿佛已经种在了孩子们的心里。为了满足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我在网上购买了一些透明的玻璃瓶,给孩子们进行种子的“播种”。首先,为了增加孩子的协作性,我安排每两个小朋友为一组用超轻粘土给玻璃瓶做一个“专属标记”,这就是他们共同养育的小种子。然后,就开始小种子的播种啦!准备的材料有:豆子、纸巾、水。我告诉孩子们先把纸巾塞到玻璃瓶里面,然后撒上小种子,再铺上一层纸巾,最后给小种子浇上水,我们的小种子就成功地播种完成啦。
自从播下了小种子,孩子们每天都满心期待着小种子发生变化,一本正经地用放大镜放大小种子仔细观察一番。有一天,突然一个孩子大声喊道:“快看我的小种子发芽啦,我的小种子发芽啦。”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小种子的外皮裂开了,露出了嫩绿的芽。随着天气渐渐变暖,小种子简直卯足了力气,蹭蹭蹭地一个劲儿往上长。一天早晨,萱萱抬头看见自己的小种子突然长高了,她欢欣雀跃地说:“老师快看,我的小种子突然长得这么高了,我想看一看。”引得大家都过来围观,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我也想要看一看自己的小种子。”“哇,小种子长得真高呀。”“长得这么高,肯定是一棵豆子树。”……孩子们的想法真是奇特呀。听到孩子说这是一棵豆子树的时候,我并没有去纠正说这是一棵豆子不是豆子树,反而为之撼动,这不就是属于孩子的童年吗?何必用成人的看法禁锢孩子的童心。保持一些童心在孩子们的心里,相信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幼儿观察萌出新芽的种子
2.种子的传播
小种子成熟之后,那它们的归宿是哪里呢?又一次,我跟小朋友们进行了一场讨论。小朋友想要去别的地方,可以用走路的方式,可是小种子没有长腿呀,它想去别的地方该怎么办呢?孩子一致认为,小种子是会掉进泥土里的。我说:“有的小种子会掉进泥土里,但是不是所有的小种子都是这样的。”孩子们有些不解,我说:“你们谁还记得绘本书里的小种子?”孩子们仿佛恍然大悟。王楷希激动地说:“老师我知道,小女孩把向日葵种子埋进泥土里,来年向日葵种子发芽了,又长出了新的向日葵。”我点点头,表示赞扬。“如果蒲公英的种子想要去别的地方该怎么办呢?”其他的孩子也纷纷举手发言,“老师,我知道了,飞。”“怎么飞呢?”我问。“风吹着它飞。”陈子豪用他吐字不清的普通话说道。“所以,蒲公英的种子是通过风力传播的。”我继续引导,孩子们仿佛打开了新世界。我又继续追问:“荷花的种子如果想要去其他的地方该怎么办呢?”瓜瓜灵机一动说:“莲花是在水里的,所以它的种子掉在水里飘向其它的地方。”哦,原来莲花的种子是通过水力传播的。“故事中还有一种植物,他成熟了之后会喷射到其他地方去,它是谁呢?”李丁涵说:“我知道,是豌豆的种子!”我打开苍耳粘在大狗身上的图片,又问:“你们都见过这个东西吗?他是怎么传播的呢?”许多孩子说:“我见过,我见过。”“我在岸上草原玩的时候见过。”“它还会粘在身上呢。”种子的世界真奇妙呀,种子传播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种子通过动物、风力、水力、弹射的方式传播到其它地方去。
别看种子的个头很小,不过它的作用可真大。种子不仅可以种植,还可以作为食物吃呢,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陪小朋友玩耍。在主题活动开始之初,很多宝贝带来了自己喜欢的植物和种子,有洋葱、大蒜、土豆、红薯、黄豆、红豆、花生等等。你以为我们就这样无聊地把这些种子种在花盆里吗?当然不是,看可爱的小朋友们会变魔术呢,给小种子来个大变身。一会儿工夫,萌萌就把土豆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朱紫璇小朋友把洋葱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刺猬,李丁涵小朋友把土豆变成了一只绿色的大眼怪物。小朋友还和爸爸妈妈妈一起完成了一幅幅的种子画作品,可真了不起!在种植上,孩子们一点也不示弱,孩子们把可爱的种子种在泥土里和沙子里,每天坚持给植物角的小植物浇水,看一看谁的种子长得更快。
植物大变身
作家杏林子说:“一颗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绚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幼儿通过对种子及种子生长过程的了解、观察、探究、发现,激发了幼儿对生命成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亲身的操作体验中,感受生命的成长,培养了幼儿关注生命、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做一名有温情的教师,做一场有温度的教育,孩子体验到的是一场绚烂多彩的、有关生命奇迹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