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低体温主要指非人工降温导致机体核体温低于36 ℃以下,临床研究发现,约有50%~70%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1],但并不会造成极大影响,如老年、幼儿、体质虚弱患者,术中若发生低体温可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寒战等症状,可直接影响药物代谢、凝血功能、心肌收缩力、肾脏功能,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直接影响手术效果[2]。因此,本研究主要就手术室术中低体温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保温措施,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06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男57例,女49例。年龄13~69岁,平均(43.98±8.54)岁。BMI 17~33 kg/m2,平均(22.91±3.58)kg/m2。患者和家属均同意参加本次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有32例发生术中低体温为低体温组,其余74例患者未发生低体温为非低体温组。
1.2 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BMI指数、手术部位、手术类型、麻醉类型、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手术室温度、术中输血、是否保暖措施。
1.3 诊断标准 人体正常核体温范围为36~38 ℃,当核体温<36 ℃即为低体温,32.1~35.0 ℃为轻度低体温,30.0~32.0 ℃为中度低体温,<30 ℃为重度低体温[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1 手术室术中低体温因素分析(表1)
表1 手术室术中低体温因素分析(例)
2.2 相关因素变量赋值表(表2)
表2 相关因素变量赋值表
2.3 影响手术室术中发生低体温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3)
表3 影响手术室术中发生低体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
术中低体温可使得患者心肌收缩能力降低,导致对术中麻醉药物、钾离子、钙离子代谢功能降低[4],术后可暂时影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肢体行动不协调等症状,易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室颤。导致循环系统功能下降,诱发儿茶酚胺水平升高,直接作用于血管壁,导致血管收缩、外周阻力,患者可诱发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等表现[5]。而术中低体温可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情况,影响凝血物质活性,抑制机体对出血点的凝血功能,导致术中失血量增加,而外周血容量减少可导致机体的组织血液灌注减少、细胞代谢紊乱、功能受损等[6]。且术中创伤和低体温环境降低中性粒细胞吞噬和氧化杀伤功能;低体温环境可导致血氧张力下降,增加术后全身感染可能,影响手术创口愈合能力。本次106例接受调查患者中32例发生术中低体温,占比30.19%,经单因素分析,BMI指数、手术部位、手术类型、麻醉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输血、手术室温度、是否保暖措施为引发手术室术中低体温发生的重要因素,而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麻醉时间、术中输液量、手术室温度、是否保暖措施为引发手术室术中低体温的重要因素,现将引发机制进行分析并就复合保温措施进行阐述,具体如下:
3.1 分析引发术中低体温的因素
3.1.1 麻醉时间(≥3 h) 麻醉后可导致机体对体温调节能力下降,临床研究发现,全麻后1 h机体对寒冷反应阈值降低,影响代谢和循环功能,无法根据所处环境变换机体温度,导致机体自由热量由核心向外周转移[7],若核心体温降低3℃时,机体代谢率和耗氧量可降低30%~50%,而颅脑和肝脏对低体温感受能力较为敏感,可直接导致颅脑、肝脏及心脏组织、细胞代谢功能降低,易出现缺血、缺氧症状,患者可出现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降低等症状,甚至由于低体温可导致氧合能力差无法满足氧化代谢,引起乳酸性酸中毒[8]。
3.1.2 术中输液量(>1500 ml) 术中液体药物储存多在低温对流环境下,对于术中使用药物并未提前进行升温,而有相关文献发现,机体每注入2 L低于环境温度的液体,可导致机体核心温度下降1 ℃,并表现出“冷稀释”作用;而术中大量输入输注液是可增加机体散热,并表现出发冷、寒战等症状,而对麻醉时间延长可导致机体热量额外的消耗[9]。
3.1.3 手术室温度 常规要求手术室温度范围为24~26 ℃,湿度为55%~60%,当手术室温度≤21 ℃,可导致下丘脑对温度调节能力下降,加之手术室内空气快速对流,增加机体表面散热和低体温发生率[10]。
3.1.4 是否保暖措施 由于目前采取手术治疗患者数量较多,护患比例严重失调,患者进入手术后,繁重工作导致护理人员无法最快时间为患者采取保暖措施,患者多出现肢体大面积暴露,增加散热[11]。
3.2 复合保温干预措施 (1)手术台恒温。术前1 h对手术床进行变温毯加温,并恒定稳定至37 ℃,术中体温监测采用肛温方式,若肛温监测深度与标准体温相差2 ℃,应立即停止使用变温毯,并采用局部散热[12]。(2)输注液加温。术前30 min应对输入液、消毒液进行加温并恒温至26~28 ℃,血液制品恒温至30 ℃,避免温度过高影响药效[13]。(3)术中保暖措施。术中可采用手术巾、棉被等对非手术区域进行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影响肢体远端血液循环[14]。(4)加强术中保温评定护理项目。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应进行反复体温监测,并将发生术中低体温时间加入业绩学习分数评定标准中,加强护理人员对术中体温监测的重视度[15]。
综上所述,手术室无论是开放性还是微创性手术并不是直接影响患者发生低体温的重要因素,经本次调查术中输液量、麻醉时间、手术室温度及是否应用保暖措施,为直接影响手术手术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术中输注液体、手术室温度、保暖等干预措施,并紧密配合术者术中操作,缩短麻醉和手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