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大学建设视域下高校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吸纳研究
——以暨南大学为例

2020-01-09 22:02戴玉洁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双一流党组织党员

戴玉洁

(暨南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2)

一、高校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吸纳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要“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高校是知识分子聚集地。随着“双一流”大学建设不断推进,高校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引智工作全面展开。高层次人才不仅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成为推动高校前进的有生力量,在学校改革、建设中更是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中央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历来重视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教师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工作,近年来出台了多份文件,对高校做好发展教师党员和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鲜明的导向和明确要求①。

站在人才强国战略与党管人才的高度来看,高校抓好高层次人才的党员发展工作,是新时期党对人才重视的鲜明体现,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要,是党的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把优秀教师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对于进一步优化高校党员队伍结构,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推进高校“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站在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理想信念要求角度来看,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强化对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引领吸纳,着力加强对高校高层次人才意识形态的引导和管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才能真正将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中国高校立德树人的使命、教育改革发展“九个坚持”以及“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六项时代重任落到实处。

二、高校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吸纳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如何破解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吸纳工作动力不足、成效不明显问题,历来是高校党建的重难点。笔者对暨南大学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访谈调研发现,受访人员普遍反映在高学历高职称,特别是具有海外学历背景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难度较大。根据调研访谈,结合高层次人才群体特点和暨南大学高层次人才发展党员工作实际,发现造成高校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吸纳工作存在难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高层次人才自身的主观原因

第一,思想上认识不足,重业务、轻政治,且自身科研学术工作压力大,参政热情不高,入党积极性不强。高层次人才在学术科研方面要求高,把业务精、学问深、科研成果大作为自身奋斗目标,入党动机不足,缺乏政治学习自觉性,从而对党的理论、党的宗旨、路线方针政策、党员发展程序、组织生活缺乏基本了解和认知。一些长期旅居国外的高层次人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一定的疏离感,回国后潜心科研,对中华美德和传统文化认同度有待提高[1]。

第二,入党程序严格,历时较长,需要入党申请人员投入精力,而高层次人才科研学术任务多、压力大,有少数人担心入党会对自身学术研究产生束缚,认为不加入党组织,也能在工作岗位上为学校、社会发展作贡献。还有少数高层次人才,自我要求高,政治信念执著,对照党员标准,自认为尚有差距,对入党望而却步,不敢轻易递交入党申请书。

第三,高层次人才意识形态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当前,国际形势复杂,高层次人才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员有海归背景,出国留学时较为年轻,受到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潮的极大影响,有部分高层次人才在留学时已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也有部分党外高层次人才转向加入其他党派,如九三学社等。

(二)外部客观原因

第一,对高层次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未站在人才强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战略高度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战略任务来开展。长期以来,学校的中心工作都集中在教学和科研上,忽视高层次人才思想政治工作,还有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务工作者认为,高层次人才是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无须对其开展思政政治工作,导致党组织的工作仅仅停留在服务层面,或是简单用行政工作替代党建工作,用“服务”代替“引领”[2]。

第二,“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人才治理的主要问题是高校为争取人才资源,过于依赖物质利益驱动机制,缺乏健全的精神层面驱动机制和有效的人文关怀与价值引领,重吸引和利用人才、轻培养和留住人才。党建引领吸纳的工作方法未能因时而化、顺势而行,未能立足高层次人才群体思想实际和发展需求因人施策,工作僵化教条、理论学习内容枯燥、教育形式单一、缺乏教育培养的创新载体和有效抓手,导致工作实效性弱,缺乏感染力和影响力。此外,对高层次人才的所需所想缺乏了解,在其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未能第一时间提供有效引导和帮助。

第三,存在部分教师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明显,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头雁效应”未能有效彰显,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未能有效凸显,以及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现象。而一些民主党派对高校高层次人才加大吸纳力度,为高层次人才科学研究提供平台和条件,高层次人才在政治选择上更加多元。

三、暨南大学在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的实践和探索

暨南大学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把对引进的“海归”“双高”教师的政治引领吸纳工作作为学校党委的一项攻坚任务抓实抓好。随着“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不断推进,“海归”“双高”教师日益增多,截至目前,学校引进的高层次顶尖人才110 人。学校党委自2012 年开始,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党员发展工作长效机制,大力实施以“育苗计划”“暖心计划”和“党旗引领计划”为主要内容的“青苗工程”党建项目,创新思路方法,成效显著。2013—2018 年,全校共发展教职工党员175 人,这当中包括发展高学历高层次及海归教师党员58 人。其中,国家“863”青年科学家及广东省杰青1 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和广东省“特支计划”人才1 名。针对高校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吸纳工作,暨南大学主要遵循以下工作思路。

(一)上下联动,建立完善协同培育的高层次人才党建工作机制

从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和党建工作全局出发,统筹部署高层次人才党建工作,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党委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的党建引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格局。逐级落实党建责任,强化各级党组织“主业”意识和各级党员干部“主责”意识,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落实一名党委副书记主抓青年教师、高层次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加强教育,又做好服务;既做好宣传,又做好引导;既重视发挥党员青年教师和高层次人才的先锋模范作用,又重视在青年教师和高层次人才群体中发展党员。学校党委把发展高学历高职称青年教师和海外归国人才入党工作确立为学校党建工作的专项工作,实行书记负责制,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协调指导、基层党组织负责落实的工作机制,列入二级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任期目标和考核指标,每年进行一次专项工作总结和汇报。

(二)压实责任,建章立制,实现党员发展工作常态化和长效化

强化“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特别要注重政治意识,定期开展工作检查指导,压实责任。2018 年,学校党委组织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的通知》,要求二级党组织对本单位优秀青年教师(博士学历学位、副高职称及以上教师),特别是新入职教师,进行全面摸底排查。聚焦新进人才、青年教师、具有海外背景教师、无党派教师四类关键教师群体,明确培养目标,建立学校党委常委、党员校领导和二级党组织的委员一对一联系高知识群体发展党员工作台账,定期分析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状况制度,指导教师党支部制定发展规划,落实责任,实行定人培养、定期谈话、定向考察的“三定”制度。

建立实施书记负责制和定期谈心制,实施导师联系制,建立学校党委常委和党员校领导、二级党组织书记、教师党支部书记三级联动联系培养工作制,二级党组织书记或党员院长、党员学科带头人担任优秀青年教师的政治导师和学术导师,与教师党支部书记相互配合,开展一对一、常态化联系培养工作;为培养对象建立个人培养发展档案,对其进行政治、学术培养“双规划”,形成早选苗、早培养,相互衔接、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有效机制。

(三)创新载体,丰富理论学习方式,营造党员发展工作好氛围

第一,政治关怀是先导。通过谈心谈话、高知识群体午餐会、党委书记下午茶等方式联系交流,做到思想上交心、主动引导,业务上扶持、强化培养,生活上帮助、解忧助难,引领高层次人才政治业务共同进步。创新教育培养模式,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党性修养锻炼”,积极组织推荐其参加理论学习、红色主题教育培训活动以及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学校党委三期共组织89 名高学历高职称青年教师和海外归国人才前往鄂赣革命老区、宁沪杭地区和湘鄂地区开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活动后,及时督促基层党组织对参加主题教育活动的高学历高职称青年教师和海外归国人才进行“一对一”跟进培养。从参加三期主题教育活动的人员中,吸收发展了11 名党员,在非党员“双高”和海外归国人才中发挥了带动作用。

第二,组织建设是保障。延伸党组织“手臂”,打通为高层次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确保凡是有高层次人才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2018 年,暨南大学党委实施了教师党支部组织力提升工程,把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作为关键环节,把推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履职尽责作为重点,充分发挥其党建带头人作用,做到对高层次人才专业引领和思想引领并进;积极探索新时代新型科研院所、学科组、重大课题组或科研团队中设立党支部新模式,把吸收高层次人才入党工作的重点落实到各教学和科研党支部。教师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集中培训工作在学校党委的指导下,由机关党委组织实施,为发展入党的优秀青年教师定制专属党课。

第三,情感联系是纽带。工作做在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主动关心高层次人才,以诚相待,以情动人,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凸显人文关怀,激发情感共鸣,凝聚人心,使其感受到党组织的重视和温暖,对党产生“有事儿找书记”的信赖,主动向党组织靠拢[3]。学校党委推行“暖心计划”,给予政治上关怀,思想心理上关心,精神上激励,物质上帮扶,以全方位暖心的方式,使高层次人才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同时,努力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成才的学术环境和生活环境,实行专项资金帮扶活动,每年从留存的党费总额度中按照15%的比例拨出专项资金,作为对青年教师帮扶慰问的资金,对青年教工、双高海归人才进行专项帮扶慰问。

第四,创新平台是抓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手段,创新党建工作平台和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体系。不断整合完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暨南大学“1+8+X”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微平台,扩大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充分利用QQ 群、微博、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兴媒介和“学习强国”等平台资源,传播党的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强化线上、线下工作合力,营造有高层次人才的地方就有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局面,使高层次人才主动关注校院党建公众号,点击阅读并转发平台内容,从而有效推动学校党建工作接地气、入人心、上水平。

结语

党对高校的领导体现在每个鲜活个体上。做好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吸纳工作,对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有效夯实党对高校的领导,促进“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意义深远。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进一步思考并解决各种问题。

注释

①2013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4 号文件《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强调高校要高度重视将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留学归国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2015 年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重视在优秀中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并指示,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双一流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