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海沧实验幼儿园 柳绿菁
户外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但厦门在春夏季雨水偏多,夏季气温也比较高,幼儿在露天进行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比较受限,常常要移至室内进行。《3-6 岁儿童发展与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室内运动作为一种带有游戏性的体育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它不仅仅促进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发展,也促进幼儿在社交能力、智力、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基于幼儿的运动核心经验,以“什么材料”作为切入点更适合孩子呢?我们一直在反复地思考与调整中。安全性是我们在室内运动材料的第一关卡,可单单考虑材料的投放安全还是不够的,幼儿对一些新奇的材料更乐于探索。因此,合理利用材料,让室内运动更自主。
室内运动在规划中,我们尝试把固定的桌椅尽可能靠墙壁,中间留出较大的空间,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幼儿活动的材料与材料之间的摆放既要考虑合理,又要便于幼儿操作时互不干扰。材料的投放应该便于规划与收整。
幼儿园班级的室内场地比较狭小,主要包含教室、寝室、走廊过道。由于受空间的限制,一开始我们尝试根据场地去构思应该投放的材料,例如,在班级投放各种纸球、塑料箩筐;在寝室投放各种投掷的材料(投壶、套圈等);在走廊以走平衡、跳为主,投放各种圈、椅子、鞋柜等;但是在活动中,材料的不同,幼儿在进行场地摆放设置中,也会逐渐调整体现其灵活性。
例如,在走廊过道中,投放圈、地垫、鞋柜等,幼儿在每一次的活动中,想法不一样,材料的组合、运动的线路(长长的、有绕弯的、交叉的……)也就不一样。在自主游戏的氛围中,幼儿分享着自己的想法并与创造中不断探索。同时,材料的不同,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在进行选择时,能在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试一试,不断提升自己的运动水平。
不同的材料在使用中,我们会发现幼儿对于某一些材料的使用在过程中非常感兴趣。那么,当幼儿对材料愿意玩、喜欢玩的时候,场地则变得不够用,活动中也会相互干扰。
例如,在玩手脚印的游戏中,一开始幼儿在寝室进行活动,但是随着运动的不断推进,有的幼儿喜欢用手脚爬,有的喜欢用跳的,材料的数量是充足的,但是寝室的空间比较狭小,再加之里面还有投掷的区域,场地就变得拥挤了。那么如何让材料因地制宜?
1.合作交流,商定玩法。
当幼儿在有限的空间内有不同的想法时,我们要支持鼓励幼儿去创造,引导幼儿用适宜的方式进行记录,并把在运动中对材料的玩法进行交流分享。幼儿在制定玩法的时候,我们也能从中知道幼儿对于游戏材料的巧用,让每个幼儿的不同想法可以在兼顾场地的基础上进行活动。例如上述的手脚印的材料,在完善各种玩法以后,更适合把活动的场地移动到走廊进行。
2.观察发现,需找适宜点。
教室的空间相对比较拥挤,教室的桌子又大又占地方,搬进搬出既麻烦又没地方放,如何因地制宜呢?在观察游戏的活动过程中,学会充分利用桌子进行游戏活动,还要巧妙地结合常规空间,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如在进行运气球活动中,桌面可以当摆放各种杯碗的台面,供幼儿设置起点和终点,让占用空间的材料辅助幼儿的游戏。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不同。因此,运动材料的种类与数量也是有所区别。在活动中,我们要有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从中获得满足与成功的喜悦。幼儿喜欢玩、乐于玩,我们可以增加新颖的器械材料,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去探索,让幼儿随心所欲地游戏。
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对气球非常感兴趣。于是,在室内运动中,我们开展了“玩转气球”活动。活动中气球可以怎样玩?是拍?是吹?幼儿在玩的时候和我们成人的想法始终是不一样的。当他们面对气球的时候,他们也会使用已有的经验,并把户外的运动进行延伸,玩出了一些新花样(垫气球、托气球走、抛气球、交替踢球、吹气球等等),但是,当幼儿以同样的方式尝试太多次以后,就会慢慢失去兴趣了,当幼儿选择放弃的时候,我们要支持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为幼儿提供一些相应的辅助材料。例如,在玩吹气球中,一开始幼儿只是吹,而在幼儿互动以后,幼儿提出可以增加一些不同大小的纸杯、纸碗,教师开始尝试利用杯碗吹大气球,夹气球前进。渐渐地又增加了自己在活动中设置的图卡,开展“运气球”的游戏。
室内运动“时间短、节奏快”,幼儿正处在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不适合太过于高强度的运动,我们要把握适宜的运动强度,让幼儿在轻松自主的氛围中运动,促进幼儿肌体协调发展。因此,在运动中我们更要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不断提升幼儿的运动技能。在运动中我们注重幼儿运动技能的均衡,例如走、跑、跳等,在一物多玩中,我们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渗透。例如,在“玩转气球”的运动游戏中,利用地垫、纸皮、气球,幼儿在活动中自垫自接,发挥了动作的协调性;利用扇子、泥工板等,在托气球中让幼儿懂得控制身体的平衡的技巧;利用万通板、纸皮等,在抛接气球中依靠身体的移动去调整距离,并挑战自我;利用各种不同的气球等,用身体的各个部位顶气球,学会屈膝、缓冲、顶跳;利用各种地垫传递气球,学会对球的控制,施展腿部力量;利用纸杯、塑料碗等,在运气球中提升幼儿的肺活量以及来回跑的运动能力等等。
在活动的开展中,幼儿自始至终离不开对材料的使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例如,在“走走跳跳”游戏中,各种圈、地垫、鞋盒、牛奶盒……大大小小,高高低低,适合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进行设置与挑战。因此,在室内运动材料的选择上要体现多样性、层次性,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让幼儿能自主地选择符合自身发展水平的材料,保证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成功。
总之,在开展室内运动的过程中,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借鉴理论并且将其转化为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激发幼儿参与运动的兴趣,提升幼儿的各种运动技能。巧妙地利用各种游戏材料,合理利用室内运动的空间,让幼儿在“小空间”里得到更多的施展。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材料在使用时,由于空间的限制,一些大型的运动,我们也会在户外运动中进行互补,让幼儿的运动能力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