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专学前教育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初探

2020-01-09 22:02辛志成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模块化专业课程职业院校

辛志成

(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7)

幼专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特殊的专业,其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丰富,对人才要求非常高[1]。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学前教育课程、幼儿园日常活动、学前儿童游戏活动等,还有教学教育评价、教育的拓展和合作、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内容。在幼专学前教育中实施模块化教学,对这些专业学科知识进行优化整合,有助于完善学科建设、增强学科设置的逻辑性,能在人才培养中循序渐进提升人才的专业知识能力。

一、幼专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关于人才培养活动的目标,是学校通过对自身发展情况的了解以及对外在社会需求变化的认知,在理性分析、科学思考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使命与愿景而设计出的一种有关学生成长的合理性且理想化的未来图景。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骨干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我国学前教育的大发展和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密切相关。

分析比对全国几十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其他高职高专院校开办的学前教育专业以及本科类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发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能力的人才以及符合市场需求的综合型、实战型、创新型人才,从而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新的生命力,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二、构建学前教育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之后,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就成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之关键。相较于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任职需求,参照相关行业标准与规范要求,以使该专业学习者获得从事本职业活动所需的知识、技能、综合素养为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相关企业协同定制职业技术训练与培训模块,使之与职业岗位群技能需求吻合。各模块分别由职业院校、企业分阶段实施。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仿真实验技能训练、技能强化训练、技术提升训练模块对应职业院校,岗位技能训练模块对接企业,形成基于模块化的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因国家、社会、幼儿园、家长对高素质学前教育师资的需求,学前教育专业应深入改革课程体系设置,让学生完整把握课程内容,真正在后续工作中发挥作用。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但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还能充分解决传统分科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资源浪费、教学方法欠合理等诸多弊端。此外,模块化课程体系从幼专学生入职必备能力入手进行课程资源的配备,实现了诸多关联学科的有效整合,成功构建了完整的、循序渐进的完善的课程体系。在此课程设置理念的引导下,学生能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幼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作为启蒙教育,学前教育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日益关注,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不同科目间的融合与交叉程度日益密切,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渗透在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中,推动课程内容朝着系统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整体而言,目前大部分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专业课程内容广而不精

大部分幼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包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主要涉及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心理学、诸多艺术类学科(舞蹈、声乐、钢琴、美术等)、自然科学、卫生保健以及实践活动等诸多方面。课程内容涉及面非常广,但选择具体教学内容时拓展延伸性较差,比较浅显。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

众所周知,职业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坚持服务就业这一导向,将社会发展、市场实际需求视作专业教学主要内容。同时,过分强调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教学侧重于实践教学,缺乏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有效渗透、拓展延伸,缺少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高度融合的机制。

(三)缺乏优质高效的课程评价模式

课程教学评价是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质量的直接评估。新教育理念下,虽然教学改革已经有一定成效,但是教学评价方式和手段仍然比较单一。目前,职业院校仍采取传统的以教师点评为主、学生成绩结果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模式,学生主体地位存在明显缺失。传统单一的教学评价使得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评,高效课堂评价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幼专学前教育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专业教学观念的模块化

传统教学课程观念非常固态化、僵硬化,学前教育专业模块化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转变教师的课程观念。不同的课程观念将直接影响课程整体的未来走向,影响课程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每一环节,所以,幼专学前教育模块化改革创新中,课程教学观念的改变非常重要。首先,高校应重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高校及教师应该认识到专业课程教学不再固化,而是开放形态的,专业课程模块化应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完善,各专业模块需在不断的应用过程中得到完善。专业课程建设必须以社会需求为根本引导,创办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服务体系,缓解传统学前教育专业与结构之间的矛盾。最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模块化应该坚持持续发展的姿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提供长久服务。在模块化建设中,要时刻关注社会发展,以发展为基础,注重对学生个人素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完善自身,构建终身学习的平台。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一种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不能太广,应该“精”“准”,不仅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培养,更注重学生参加工作走上社会后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专业课程内容的模块化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比较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提升,而在实践能力方面的专业提升则存在明显不足。高校应重点从专业学科性质创新幼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内容,优化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设置;教学中应积极引入模块化教学方法,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进行创新和变革。同时,专业课程应根据市场所需,结合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能力进行要素划分,梳理清楚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专业知识和实践项目构建模块,以提升模块化教学效果。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基础理论》专业课程教学的模块化教学实施中,教师应整合梳理,化繁为简,以模块驱动,实施项目化教学,项目教学的内容、目标与职业能力、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教师可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四个任务模块,即识别简谱与五线谱、识别与构成音程、识别与构成和弦、分析与调试调性。每个模块产生一项任务驱动模块(工作任务),由单项到综合逐一驱动,形成模块链。同时,教师根据某一项任务驱动模块的要求,制定小组任务,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梳理、分析。学生思考时,教师不应干预,而是归纳和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给予引导和辅助,实现教学相长,师生互动。最后,教师对整个模块化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现场答疑解惑。教师应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学生加以引导,在师生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让学生感受到高质量课堂的学习氛围,进而达到更加理想的专业课堂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幼专学前教育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学生能力本位要求的具体表现,是一种创新的课程设置模式。该课程体系的构建、实施必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养,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对于实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又好又快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模块化专业课程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重卡内饰模块化技术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模块化住宅
马勒推出新型模块化混动系统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