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探究

2020-01-09 22:02陈月华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个性化图书馆

陈月华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1483)

高校图书馆实施的移动阅读服务是指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向读者提供的利用自媒体体验的移动终端知识服务,如利用手机进行网上图书借阅、数字化阅读[1]。相比传统的纸质书籍阅读,移动阅读具有泛在化、便捷化、多元化和无限制等优势,给予读者绝佳的阅读体验。高校图书馆必须紧跟“互联网+”的时代发展步伐,在移动阅读服务层面多做“文章”,深入开发移动阅读、移动搜索、自助服务、社交互动等服务功能,彰显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价值。微信公众号平台集平台、资源、社交于一体,能够提供丰富的应用程序接口,便于使用者对平台界面进行个性化设计,完美支持了移动阅读服务,推动了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走向便捷化、个性化、泛在化,实现了移动、阅读和社交深度融合,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内容扩展和服务质量提升。

一、高校图书馆实施移动阅读服务的价值审视

(一)提升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重藏轻用”为社会各界所诟病,大量的纸质出版物资源未能充分发挥其知识服务功效。在信息技术时代,将纸质出版物资源转化为数字化资源,并积极开发和引进图像资源、音频资源和视频资源等,有助于丰富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2]。更为重要的是,开展移动阅读服务后,读者只需在服务平台搜索所需资源便可乐享阅读。同时,服务平台还根据读者的阅读喜好精准推送数字化阅读资源,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大大提升了馆藏资源利用率。

(二)增强阅读服务的吸引力

移动阅读服务具有便捷、高效、信息量大等优势,不受时空限制,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阅读服务。传统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过程中,读者需要步入图书馆并通过图书检索自主查找所需图书,然后才能进行阅读,而移动阅读打破了这一限制,读者无须进入图书馆便可享受优质的阅读服务。同时,读者可以登录移动阅读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思想交流和知识分享。此外,移动阅读服务还能满足读者的碎片化阅读、个性化阅读、自主化阅读等需求,增强了阅读的吸引力,提高了用户黏性。

(三)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移动互联技术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同时深度改变了大学生阅读的习惯。数据显示,超过40%的大学生每天在线阅读的时间超过1 小时。然而,大学生在线阅读多表现为碎片化阅读、功利化阅读,内容以短视频、新闻资讯、网络小说等为主,而集中于专业提升和经典名著阅读的较少。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移动阅读服务,将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专业提升、个人兴趣等需求精准推送优质阅读材料,并提供实时交互的咨询服务,让大学生乐享差异性、特色化、个性化的嵌入式互动微服务,丰富阅读体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现状

(一)服务平台开发乏力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高校图书馆要推进移动阅读服务,首先必须开发功能齐全、兼容性强、使用便捷、凸显办学特色的移动阅读服务平台,这是开展移动阅读服务之“利刃”。然而,从现有的情况来看,由于受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条件的限制,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平台难以实现自主开发,基本上是通过第三方购买的途径来建设服务平台。由第三方开发的移动阅读服务平台在服务的特色化、系统功能的扩展性等方面与高校办学特点、学生学习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导致服务平台使用率较低。

(二)数字资源整合受限

当前,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平台主要通过第三方购买,版权属于第三方。在服务条款中,由于版权方面的要求,对数字资源的整合、推送、利用等有一定的限制。第三方开发服务平台并非单独为某一高校“量身定制”,而是主要强调系统的通用性功能。由于相关条件的限制,本校教育办学的自建特色数字资源难以在服务平台进行有效整合,导致自建特色数字资源的上传和更新受到限制,这一情况的存在不仅降低了大学生对服务平台的预期,还造成了本校特色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平台用户流失严重

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质量与服务平台满足用户知识需求、资源特色密切相关,并直接决定服务平台的用户使用率。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平台在推广阶段用户数较多、用户活跃度较高,一段时间后,服务平台功能不齐全、资源特色不明显、交互性差、兼容性不足、更新速度慢等问题导致用户流失较为严重。同时,具有“互联网商业巨头”背景的移动阅读服务平台通过强大的技术创新,如“微信读书”“QQ 读书”等,为用户带来优质的阅读体验,增强了用户黏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图书馆用户的流失。

三、构建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模式

(一)搭建微信公众号,开展常态化移动阅读服务

微信公众号是内嵌于微信平台的移动应用服务程序,开通免费,能够提供丰富的应用程序接口,包括服务号和订阅号两种类型。与移动APP 相比,具有技术要求低、成本低、功能强大的特点,通过个性化的技术开发,可以有效实现与本馆OPAC 系统的无缝对接;通过针对读者用户的知识服务需求进行二次开发,可为读者用户带来丰富的阅读服务体验。同时,微信公众号集自媒体、社交工具和服务渠道于一体,可实现与用户的互动交流,及时满足读者的知识服务需求,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3]。据此,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应搭建“学校名+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并为读者开展常态化移动阅读服务,如图书信息推送服务。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图文消息编辑和群发功能开发移动阅读资源并进行推送,积极在校内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如每周书单推送、专业必读书单推送、大学生必读100本书推送,尤其是推送具有本校教育办学特色的优质资源,包括涵盖各个专业的有声读物、精品课视频资源等,方便读者进行甄选、阅读。

(二)开发微信小程序,实施个性化移动阅读服务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能够根据用户的网络行为痕迹精准预测用户的喜好、需求等,并及时向其推送相关信息,开展个性化服务,进而提升用户黏性。对于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而言,其根本目标在于满足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因此,可以开发微信小程序,拓展高校移动阅读服务功能:资源整合功能,把本校办学的特色资源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一站式访问、检索服务;精准推送功能,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读者的阅读行为,按照不同专业发展需求进行用户划分,深度挖掘读者的阅读偏好,及时向读者推送个性化书单、数字化阅读资源;个性化管理功能,主要为读者提供入馆教育、到馆学习预约、移动阅读借阅等服务,实现小程序与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对接,增强小程序服务功能的扩展性[4]。同时,在微信小程序内,读者还可以进行书籍、书单、阅读推广活动收藏和分享,并推送至微信朋友圈,让更多读者了解相关阅读信息,开展在线互动交流,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借助微信公众号,开展便捷化阅读服务

针对高校移动阅读服务用户流失较为严重的情况,开展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移动阅读服务能够有效加大移动阅读的宣传力度。高校读者都有微信号,每天登录微信十分频繁,如果高校图书馆开通微信公众号,读者打开微信便可以第一时间浏览高校图书馆所推送的相关移动阅读信息。如果移动阅读信息与其阅读偏好相吻合,必然能吸引其眼球,留住潜在用户。对此,高校图书馆要针对馆员信息技能的缺陷,开展微信公众号相关技术培训,使馆员掌握移动阅读资源挖掘、开发和整合的相关技术,并积极开发便捷化移动阅读资源。馆员应及时挖掘、整合和开发大学生普遍关心社会热点事件、微博新话题等,策划关于某一主题的推送服务,并强化在线互动,引导读者积极参与、评论和转发,为读者提升逻辑思维、理性思维、辨析思维提供渠道。读者在参与移动阅读服务的过程中还会把关于某一主题内容的资源发至微信群、朋友群,拓宽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宣传渠道,这将有利于增强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在校园内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个性化图书馆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高校财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探讨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基于自媒体的编程服务平台研究综述
图书馆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