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0-01-09 22:02程业炳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教学方法能力

程业炳 郑 谦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关系

切实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既需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实践创新活动中,也需要有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作为支撑。创新创业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多个方面都存在一致性。

(一)核心目标均为应用能力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导向是社会需求,侧重强化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理论基础知识、较高的专业素养,同时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则是在高等教育环节持续注入创新创业元素,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1]。因此,二者的核心目标均为应用能力培养。

(二)教学模式存在一致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传授理论知识,还必须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样,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也要求我们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既要传授创业理论知识,也要开展一系列的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因此,二者在教学模式上都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存在一致性。

(三)创新创业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内在要求

2015 年10 月,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切实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的重要保证。因此,创新创业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内在要求。

二、安徽省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创新创业教育未能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

目前,安徽省一些应用型高校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并未将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只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一些创新创业类的课程,且仅仅安排在大三或大四学期,低年级同学很难接触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且通识课、专业课与创新创业课程之间缺乏联系;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没有开设跨学院、跨学科课程,且其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尚未纳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此外,第二课堂学分也缺乏学分认定标准。

(二)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不够

长期以来,由于一些高校教师本身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学理念更多停留在为了教学而教学、为了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的认知层次,教学内容无法与时俱进,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创新思维训练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有的教师从教几十年,一个教案和讲稿可以贯穿职业生涯始终,这样的教师本身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

(三)教学方法不适应创新创业教育需求

行为学研究表明,教师视野的最佳覆盖范围是28 名学生左右,超过这个范围,教师将顾此失彼。而事实上,安徽省大部分高校都远远超过教育部规定的1 ∶18 的师生比[2]。班级规模过大的后果是学生难以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教师也难以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与个性发展。由于班级人数太多,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难以实施,教师只能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结果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满意度低。

(四)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脱节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随意性较大,在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前,创新创业课程往往采用课堂教学模式,偏重创新创业理论指导。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上升到创办企业的高度,忽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对企业的管理能力。在错误的观念指导下,薄弱的实践教学环节成为阻碍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

(五)缺乏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目前,安徽应用型高校缺乏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而且,很多学校的创业教育教师不是专职教师,而是由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教师兼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单一、知识面狭窄、教学内容局限于理论讲授,缺少学生参与和体验环节,与创业实践活动联系不够。这种师资队伍,既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

三、安徽省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融入的对策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

安徽省应用型高校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把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类课程融入大学的各个年级,凸显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要创新教学内容,实现通识课、专业课与创新创业课程的融合;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开设跨学院、跨学科课程,尤其是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内容。此外,还要将第二课堂学分纳入学分认定范围。

(二)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教师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贯穿于学生大学学习生涯的各类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才能切实做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全体授课教师要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积极开展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主动探索和挖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固有的创新创业要素,通过言传身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带着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去学习,为了职业生涯或创业生涯而学习,从而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创新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三)实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

一是实行教学方法变革。师资力量不足的应用型高校现阶段可以采用“大班授课、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以后要逐步、适当缩小课堂规模,提高小班化教学比例,大力推进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建设与利用,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拓展师生交互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头脑风暴、企业经营模拟、课堂辩论、商业游戏、小组讨论、网上创业经营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参与性和体验性,让学生通过参与创业实践活动汲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3]。

二是实行学业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首先,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在坚持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考核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其次,加强能力评价,完善过程考核方式,加大平时课堂考核、作业考核、综合实践项目等学习过程考核的比重,并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形式。

(四)构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平台

首先,应用型高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增加硬件和软件设施,改善本科实验实训教学条件,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创造优质环境。其次,促进高校实验实训教学资源共享,各地区、各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原则上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再次,要鼓励各地区、各高校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同时建好一批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最后,要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举办全国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支持各院系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还要支持学生成立相关创新创业类社团,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培养

首先,高校要明确全体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专职师资队伍,并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也可以聘请其他高校或者企业的专家教授、工程师、技师等优秀人才到学校作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形成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其次,高校要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培训,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的制度;同时,完善高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猜你喜欢
应用型教学方法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简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