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及教育探究

2020-01-09 19:01龙舒琴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视域爱国主义大学生

■龙舒琴

(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实际工作中始终重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关心大学生的成长,在一系列讲话、信件、座谈中,就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内涵、实践方式、意义等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以“中国梦”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深化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改进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改善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舆情环境这几种主要途径践行,以此来完善和发展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意识,引导他们积极自觉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时代浪潮之中。

一、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内涵

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流砥柱,对其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是当今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是符合社会发展新要求的。

中国梦理念具有丰富内涵,它是长期以来广大中国人民的夙愿。中国梦是中华人民近代以来最美好的梦想,它承载了每个国民深切的期盼。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是集国家、民族、人民三个情怀为一体的全体中国人民统一的梦。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其中蕴含的德育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课题,是“爱”的教育中的最高境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指教育者利用特定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熏陶,以培养他们正确的爱国意识、高尚的爱国情操、坚定的爱国信念和理性的爱国行为为目的教育实践活动。

我国高校是祖国培养和输送人才的主要阵地,青年一代更是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因此推进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就是将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融入到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去,将两者紧密融合,有计划、有目标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有利于培养有责任、有担当,具有爱国主义情操的有志的新时代大学生,并引导他们朝着心中的信念和梦想前进。以中国梦为研究视域,充分利用中国梦这一理念中得天独厚教育资源,将其理念合理引用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去,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动力,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和方向,将大学生的个人梦小目标和中国梦大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目的。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找准方向,坚定心中信念,完成人民的共同期望,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理念保持一致,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和时代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受到的挑战

(一)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形式化和内容时代感不明显

现高校,大学生主要是以思维更活跃、追求独特、创新能力强的性格叛逆的“95后”组成的。“95后”处于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快速地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对世界充满无限的好奇和求知欲。与此同时,他们对知识和生活有着更高的期望,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灌输式为主,他们对“填鸭式”传统教学方式有着抵触和厌烦的情绪,这种传统教学远远不能满足他们,需要通过教育改革来完善,以此来满足他们求知需求。他们希望在大学课堂上学到的不仅是书本上的内容,也想接触到书本之外更为有用新颖的知识。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方式和授课内容存在方法老旧、内容空洞无聊的问题,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期望,中国梦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可增强亲和力和感染力。

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世界是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具有复杂性,如何在世界多变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中,保持大学生爱国主义内容的先进性和实效性,满足大学生的教育需求,保证爱国主义的时代性,需要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同时网络的高速发展给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考验。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人民生活日益美好,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如果没有根据时代的变化作出变化,那么爱国主义教育是无意义的,是难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二)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的理论为主实践为辅

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长期坚持传统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教育模式,主要阵地就是思想教育理论课堂。我们不得否认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传统的教育模式取得的成就,它可以使大学生快速地了解爱国主义理论在知识层面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理论素养。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能被忽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通过教育主体正面的说教与灌输,是不能达到爱国主义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这会忽视大学生学习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过多接受理论教育就不能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行统一的教育目的,导致爱国主义的情感体验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感受不深刻,局限于表面层次。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大学生面临国内国外多种诱惑,多元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都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造成危机。在复杂的环境下,如何保持一颗爱国的心,就需要爱国主义教育不要脱离实践,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育方式下帮助大学生群体培养深厚的情感。

(三)网络舆情环境具有复杂性

当今信息网络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获取的信息具有复杂化和多样化,因此网络信息呈现出繁杂无序的特点。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有不少包括网络谣言和负面信息。一旦出现有关公共热点话题,一些不法分子就会利用公众的恐慌情绪煽动舆论,将公众情绪导向对社会的不满和对制度的质疑。一方面,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主要来自互联网,当今“95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基本方式是通过智能手机和网络社交,官方电视和报纸很少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来源。互联网成为了“95后”大学生群体认识社会、接触世界的主渠道。另一方面,大学生是网民大军中的主力,低龄化是中国网民年龄结构的最大的特点,其中学生群众是广大网民主要组成部分。综上所述,大学生群体成为了网络虚假谣言的受害者,我们要通过正确爱国主义教育提高“95后”识别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群体由于社会阅历的局限和理性认知能力的低下,在网络碎片化信息的环境中丧失分辨能力,因此不能及时准确地分析判断出谣言的真实性,再加上社会负面报道的大范围传播、短时间内不停在网络上重复输出,一些盲目相信虚假谣言的大学生对其不真实的报道进行转发和分享,而网络空间有着放大效应以及“逐臭追腥”的羊群效应,致使网络谣言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扩散,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大学生思维活跃崇尚新鲜事物,有着一定的猎奇心理,是网络公共话题、热点事件、敏感事件的积极参与者,大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被一些网络谣言利用,以为是正义的化身去揭示一些所谓的真相,故意放大社会不良现象,诽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相关政策,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质疑,诱发青年的不满情绪,让情绪极端化,激化社会矛盾,甚至产生了一些极端的错误思想。当代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谣言恶意宣传社会的阴暗面的影响,不法分子特意对某些社会问题添油加醋夸大事实宣传,企图引起不明真相的大学生群体对其的误解,从而达到大学生爱国情感淡化的目的。甚至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出现的非理性爱国的行为,不法分子在网络上传播谣言并利用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缺乏正确分辨能力的当代大学生容易受到其煽风点火和鼓动诱导,产生一定不良影响。

(四)大学生群体自身的原因

青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其发展现状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不容忽视。

首先,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是制约着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际效果发挥的因素。大学生生理发育变化急剧,接近与成年人并逐渐定型,身体的内部器官和机能也趋于成熟。青年身体的急剧变化往往会使得部分青年无所适从,产生心理困惑,或是引起对于异性极大的好奇心,发生一些超出青年能力范围的不良事件。心理上,自身内部心理冲突激烈。第一,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抽象思维的提高使得青年的求知欲、好奇心强烈,认知能力、批判思维都大大提高,但也容易走进盲目、偏执的误区,以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架势去钻牛角尖,最后铩羽而归。第二,青年的情感体验丰富,情感活动动荡易变,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面临着情感与理智、独立性与依赖性、理想与现实等诸多矛盾冲突,愤青就是其真实写照。

其次,价值观多样化,冲击核心价值观。当代青年作为信息化时代的直接受益者,获取信息的来源和渠道广泛,更新速度快,容易接受新事物,有创新精神、强烈的时代感,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我国迎来了社会市场经济欣欣向荣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但也引起了一些以高消费、奢侈挥霍为荣的“暴发户”“土豪”的产生,形成不良的消费观、人生观。另外,一些媒体哗众取宠,进行不实报道,传播与社会发展相悖的社会舆论,对青年的价值观、人生观造成冲击和影响。少数大学生被外部错误舆论所引导,崇尚金钱至上,在消费上追求超前消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肆意蔓延,现状不容乐观。综上所述,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多样化的价值观造成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不坚定、核心价值观和国家认同观念不强的现状,从而表现为一部分大学生对爱国情感缺乏理性认识,对爱国行为表现为爱彰显自我,维护个人利益,进而呈现出非理性的爱国主义行为。

三、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策

(一)深化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深刻变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冲突碰撞,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建立起一支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队伍,对大学生进行以中国梦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确保其坚持正确的方向。只有坚定了信念,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被艰难困苦击败,才能坚定不移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加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中国梦和爱国主义具有公共的目标,中国梦是国家梦也是个人梦,是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梦。高校要把中国梦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融入到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其先进的思想不仅要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这样有助于丰富高校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提高当代大学生认识和理解爱国主义的理论核心,又可以帮助他们认清中国梦精髓,激励他们不甘平庸、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努力奋斗。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结晶,是一个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来源,也是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民族自尊心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成果,表现为个体对本民族文化的坚决捍卫,不允许任何人对其贬低。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来自于民族自信,而民族自豪感是对民族文化的崇拜。我们要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绵绵不断。

(二)改进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

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育职责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短时间内通过理论灌输的方式帮助教育客体迅速高效地学习和积累理论知识,培养爱国认同感,坚定爱国信念,使其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塑造爱国主义教育校园文化新课堂。加强认同感是大学生群体中国梦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爱国主义校园文化是大学反哺育人的独特资源,充分挖掘和发挥爱国主义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校方方面面,潜移默化感染当代大学生。

挖掘榜样示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在人类历史的灿烂长河中,从来就不缺乏英雄人物,近现代中国就涌现了一批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英雄人物,刘胡兰精神、焦裕禄精神、航天精神等,都激励着一个又一个的中国人积极投身于祖国建设当中,英雄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习近平提出,希望榜样模范们再接再厉、严于律己、锐意进取,用自身的成长历程、精神追求、模范行动为广大大学生做好表率。大学生德育工作要充分认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通过树立身边的榜样,让大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不至于产生距离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落后和不足,自觉以榜样来激励自己并试图超越榜样,从而认清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充分焕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信心,以实现榜样育人的目标。宣传身边的榜样,将青年身边熟悉的榜样以青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既要把握真实的材料,又要结合青年自身发展成长特点,塑造一个饱满生动的榜样形象,以更好地完成榜样育人的目标。

(三)改善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舆情环境

政府加快网络空间立法进程,完善互联网监管体系。网络立法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表现。网络空间的清朗不仅要靠网民的自觉,网络立法也是最后底线。网络立法是维护网络安全,保障舆情环境的重要手段。

坚持主流媒体的正确舆论导向。主流媒体要坚持引导舆论,引导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在正确舆论引导下促进发展。主流的新闻媒体作为党的政策的宣传者,要牢记使命和担当,维护社会正义,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改善互联网环境不仅要网络立法、政府作用的约束,还需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在责任和义务的约束下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真实的网络舆论环境。

猜你喜欢
视域爱国主义大学生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爱国主义教育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