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东坝学区 闫学伟
■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金塔镇北苑小学 王晓萍
小学阶段班干部女生居多已是大多数小学的普遍现象。小学阶段女生生理、心理发育要比男生早,思维方式也比男生更复杂,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教师下达的指令。目前,我国教育部规定小学阶段男女生同龄入学,客观上已经造成了男女生之间的差异。经研究发现,男生和女生在生理上有着显著的差别,女生较男生心智发育要早两年左右,当女生已经适应班级集体教学方式时,男生还处在“玩性”较大的阶段,在班级里的表现与女生会形成鲜明的对比。例如,教师提出课前要准备好上课时的学习用品,大多数女生在教师提醒两次以后就能够记住这个要求,一周的时间就可以养成习惯。而男生则需要教师每节课都要给予提醒,一个周末回来又得重新强调才能做到。课间在外面“疯玩”的绝大多数是男生,违反学校纪律的也多数是男生。男生如此表现,自律都做不到又怎能去管理别人呢?其实,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会考虑到男生发育滞后的原因,但是教师更喜欢乖巧、懂事、能干的女生,把班级管理的重任交给女生也更放心。所以,班干部女性化现象就产生了。
女生思维更全面,心思更缜密,做事更稳重。小学阶段女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男生更好,足以成为男生学习的榜样。女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更有耐心,而且愿意帮助别人。男生则更顽皮,课余时间总想着如何玩得更高兴,因此会无意之间“搞破坏”,成为班级中被管理的“重点对象”。因学校活动较多,班主任培养几个责任心较强、能力突出的班干部他们管理班级可以成为的左右手,女生成绩优秀,课余时间较多,自然就被推选为班干部。另外,小学里女教师比较多,女教师更喜欢活泼的女生,平时与女生交流也更方便,无形中就“孤立”了男生。事实证明,女生也有能力成为班级的核心。金塔县东坝小学五年级一班的班干部中只有一名男生,班主任需要外出学习一周,在出差之前把班级管理的大小事务分配给班里的班干部,一周之后,只有负责劳动卫生的那名男生在周三的早晨忘记查卫生的任务,其他女生都能高质量完成班级管理任务。班委会还成功组织了班级合唱,在学校“庆国庆大合唱”活动中取得年级第一,学校第二的好成绩。女生只要收到教师指令,就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深得教师的信任。而且,小学阶段的女生个头较男生更高,各方面表现比较优秀,在执行班级规范时更自信、更有魄力,教师很自然就会选择女生作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小学阶段用女生做班干部管理班级工作效果虽好,但是男生的能力也需要训练。教师在组织班干部时应该照顾到男女平衡,让男生参与简单的管理工作,对男生要多鼓励。班委会上,女生要多分享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也要让男生跟着学。班干部中的每个职位可以安排男女生两个人,每人负责一周,女生先做示范,让男生先了解班级管理工作的流程,然后在质量上慢慢提高。“以女带男”,可以整体提高班级学生的管理能力,让男女生共同提高。教师要了解男生群体在性别角色塑造和培养个性特征的现状,挖掘与男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资源,精心策划目的明确、可操作性强,能产生深度影响的活动。可以组织一些训练男生责任心、自律性的活动,帮助男生成长。例如,评选班级的“小男子汉”,让男生定性自己的“男性”角色,认清自己的责任。男生不能太懦弱,尤其不能哭鼻子。教师要经常讲解一些“男儿有泪不轻弹”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增加男生的阳刚之气。教师还要从生活细节之处培养男生的“粗犷”性格。例如,每个学生上学都要带着“水杯”,水杯的设计有很多种,有的在杯口带有“吸管”,有的水杯口还是“扁嘴”。很多男孩在喝水时就用“吸管”很“文雅”地喝水,一点也没有男生“豪爽”的样子。教师要教育男生喝水时就把杯口拧开,大口喝,从一些动作细节上学做“男子汉”。 去年秋天,学校已经注意到女性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占多数,于是请了部队官兵对本校的男生进行专门训练,包括“绅士礼仪”方面。男生经过训练后都能明白自己是响当当的男子汉,在家要帮妈妈,在校要帮女教师、女同学,遇到麻烦要镇定,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安排男生参与班级管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性管理”模式,为实现学校领域的性别平等提供了基础。因“性”管理就是要改变传统无视男女学生身心发展差异,把他们看成是同质个体的管理模式。学生是充满了差异性和多样性的个体,正如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班级制度不能采取“铁床主义”,用冰冷冷的“不准”“禁止”等来维持秩序。因“性”管理的核心是创建以人为本的班级制度,以男女两性生理和心理发展为基础,依据不同行为模式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为男女两性的平等、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空间。
班级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是互动涵养式的,男生在班级生活中将他人的评价作为潜在的标准。在班级生活中,男生不断体会自己的表现状况,并根据他人的评价做出修正。因此教育给男女两性的评价都应该一样具有激励性和发展性。在评价标准上要体现男女性别的差异,不能“厚此薄彼”。例如,对班干部的任用标准,我们既要看到女生较为懂事、遵守纪律、讲究卫生,也看到男生关心集体、大胆创新、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等特点。
小学阶段的男生易于“被领导”与家庭影响也有很大关系。一是因为爸爸通常忙于工作,在家与孩子互动交流的机会比较少“,爸爸”在教育中的缺失造成男孩在家做事的榜样成了温柔的“妈妈”,男孩在待人处事上便更像“妈妈”,没有男孩子应该具备的阳刚之气。二是因为妈妈在家庭中的地位比爸爸“高”,爸爸工作挣钱都要交给妈妈保管,表面上都是妈妈在“管理”整个家,在男孩的潜意识中,女性应该领导一切,所以在学校里也就习惯了被女生“管理”,时间久了,就产生了“惰性心理”,便懒于去参与班级事务。三是男孩在家里也成了“娇养”的对象,男孩几乎不参与家里的任何家务,没有“管理”的概念,甚至不会统筹时间做事,在学校自然就成了被“照顾”的群体,根本没有管理班级事务的意识。家庭环境中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男孩缺乏责任心,没有主动做班干部的积极性。经调查发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依赖父母比较明显的以男孩居多,父母与儿子分床的难度都比较大。心理学上认为这是男孩的“恋母情结”,其实如果父母能够给予正确引导,把男孩当作“男子汉”培养,是可以改变男孩娇气的现象。父亲要为男孩做出“男人”的榜样,母亲要表现出对儿子的“依赖”,增加男孩勇挑困难的信心。这样,男孩在学校里也会勇敢地竞争“班干部”,面对女生的优秀表现才会不服输、不落后。
实践证明,小学阶段女生在班级管理中优于男生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女生能够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师的指令,学习成绩也可以为男生做榜样,所以选女生作为班干部是诸多教师的共识。小学阶段女教师比较多,与女生的交流更方便,而且女生相比同龄男生成熟更早,做事更稳重,当选班干部似乎是众望所归。小学阶段的男生易于“被领导”与家庭影响也有很大关系。但是,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在班干部的确定时也要尽量让男生参与班级管理,提高男生在班级活动中的自信心,让男生和女生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