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鼎市第五中学 朱美仙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字、词、句的机械串讲与翻译的层次上,应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与形式之美有更深刻、更透彻的感知与认识。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应该如何训练学生的章法意识?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作具体阐述。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章法意识训练,首先应树立整体感知的意识,即要从文章的整体布局与文意要旨的角度来总体把握。整体感知的切入点通常有识文体、析文题、抓文眼、理文脉、察文气等。
第一,识文体。古文文体众多,传、记、论、书、说等,每一特定文体都有其相对稳定的行文模式。在整体感知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比较古代常见文言文体裁的特点之差异,认识各类文体的写法基本规律,并点拨学生依照文体特点来解读文章。
第二,析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古文的标题多直接点明文体,揭示文章主要内容与写作对象。可以指导学生从标题显示的文体类别、文意要旨、关键字词等方面入手,让学生能用通过读题而推知文章的内容概要。
第三,抓文眼。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主题、统摄全文或奠定感情基调的关键词句。例如《爱莲说》的文眼就是第一句“可爱者甚蕃”中的“爱”字,它是全文总纲,统领了下文,写出了陶渊明及世人的花之“爱”,更写了“予独爱”,寄托自己的孤标高洁的处世价值观。
第四,理文脉。文脉是指文章的思路脉络,阅读文言文,应该快捷把握住文章的脉络,才能准确把握文意要点。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文以“乐”为贯穿全文的主线,作者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是人情之乐,写宴饮,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婉转,荡漾林间,显示“禽鸟之乐”,更是为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全文的思想意脉是“乐”,即“醉中之乐”,宛如一根五彩丝线贯穿全篇。整体感知阶段,若能引导学生从“乐”字入手梳理该文的文脉,则牵一发而制全身,纲举目张,豁然开朗。
第五,察文气。文气是指文章整体的气势与格调,它是作者精神气质与情感性格的投射。曹丕《典论·论文》首次提出文气的概念:“文以气为主。”如何体会文言文的文气?常见途径有:1.因言求气,即通过对文本的重点的字词句层面的解读来体会文气。2.因声求气,即通过反复诵读涵泳文本,经由文字的韵律、声调、节奏等来把握文气。3.因气悟文,即经由对文气的体察来感悟作者语言文字表达之妙。4.因情体气,即通过感受文本的情感基调与内涵来体认文章的气势。
除了在整体感知阶段,教师要重视对文本章法意识训练的有效指导之外,还要在局部精读阶段来教给学生精研章法的阅读本领。文言文章法丰富多样,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局部的精雕细琢的研读,方能深入理解某一个特定章法运用的妙处。局部精读,绝非割裂理解,它是基于整体感知的基础,对文章的章法特色进行细读。
举凡衬托、对比、象征、虚实、伏笔、铺垫、照应、骈偶、辞格、渲染、动静、白描、铺叙、工笔等各种常见的文言章法,教师在备课阶段的文本自我解读环节,就要多加留意,抓住该文本表现较为集中而鲜明的章法来设计导读方案,让学生能真正深入文本内部,聚焦其文本内容之丰富深刻与语言形式之精妙独特。教师在阅读课上,要善于运用导问引学的方法,来教会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例如教读《陋室铭》一文,教师针对本文的章法特色安排了一个相对集中的“鉴赏表现之美”的环节,设置了如下的导问来引领学生阅读探究:1.作者写陋室以称赞其主人的德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题为“陋室铭”,文章却从山、水、仙、龙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文章末尾用了什么典故?这样写有什么意图?
通过上述三个设问,教师引导学生鉴赏、分析了本文的托物言志、比兴、用典与类比等手法。本文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来表白自己清正高洁的情操与安贫乐道的志趣,表达了超凡脱俗的孤傲情怀,言浅而意深,耐人寻味。文中的山、水,仙、龙,既是兴也是比,作者运用比兴之法的意图在于:一是借比兴表明自己是乐山乐水、怡然自得的仁者与智者;二是借山水之名、灵乃缘于有龙与仙,寓意自身芳香高洁的德行才使陋室不陋;三是避免行文平铺直叙的呆板,而有曲径通幽之妙,引发读者联想想象。文章结尾部分运用用典、类比的手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作者把“陋室”比成“诸葛庐”和“子云亭”,实乃自比诸葛亮与杨雄,抒发自己的远志与高趣,表达渴望得遇明主或随缘自安的情怀。篇末引孔圣人语作为论据,用圣人肯定的独立高洁的操守为自己的向往崇高的道德品质作注脚。
文言文章法阅读教学训练要有探究意识,教师通过设计有一定梯度的探究性问题来引领学生步步深入挖掘文本之美,这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力的关键。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章法意识训练应注重以精读为示范,以泛读为巩固的迁移拓展模式,以促进学生文言文图式阅读思维机制的建构。
基于章法意识训练的文言文阅读迁移拓展的教学设计,其实质在于由一篇到一类或一组的训练模式。教师以教材中的选文为基点,按时代、作家、流派、主题、语言风格等不同角度来筛选教材以外的若干篇相类似的文本,供学生扩展阅读,加深对某一章法知识与解读技能的认知印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着眼于文言章法这一核心来选点设计比较阅读的导读训练程序。这种比较阅读设计主要有三类:求同比较、求异比较、求同异比较。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善于运用类比的手法来说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邹忌讽齐王纳谏》以自身感受设喻,把生活小事与国家大事之间相类似处进行类比,以讽喻齐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战争为例,阐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再类推出治国之道;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有代表性的具体人物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策略上来。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对“类比”这一章法的性质特点与运用技巧有更集中、深入的认知。
对于文言文章法意识的迁移拓展阅读设计,教师要力求集中、精要、有针对性,避免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新旧课文之间、教材内外选文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避免单篇阅读的零敲碎打而导致的知识点掌握不透的弊端,着眼于章法特色来编组文言文,通过设计导读提纲、导读问题等方式来引领学生自主阅读。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章法意识训练应贯彻读写迁移的原则,让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获得的有关章法知识迁移应用到今语(现代汉语)写作中,以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如何在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中突出模仿应用的地位?首先,教师在选文阅读教学的收尾阶段,应让学生对该文的某一章法特色形成准确、清晰的认知,这是模仿应用的前提。可以通过写作阅读心得、分析笔记等方式,让学生把对某一文本的章法知识的认知固定下来。其次,教师还应重视及时讲评反馈,做好矫正与巩固的工作,即在学生完成了教师所布置的模仿应用的写作任务之后,教师要对学生上交的习作进行认真批阅,选出好、中、差各类的有代表性的习作,作针对性评讲,以加深对某一章法特点的认知,巩固对某一章法运用规律的知识。例如教读《小石潭记》一文,可针对本文的“寄情山水、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这一章法特点,设计一次以“我爱家乡的山和水”为主题的山水游记文的仿写训练,让学生尝试模仿运用“触景生情、借景生情”的章法来记叙自己的一次游山玩水的经历与体验,可以在文字之后另外再配上相关的摄影图片或视频等,写完后作一次集体交流,将优秀习作打印成册,加上点评,这些都是激发学生读写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总之,通过模仿应用环节的设计,可以促进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能活学活用,把阅读过程中获得的章法知识转化为文章写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