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雅宁
(宝鸡文理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陕西 宝鸡 721013)
明代关中散曲作家以康海、王九思为杰出代表,在他们周围其实还存在一个交游频繁的散曲作家群,包括康海从弟康河、外甥张炼,康海、王九思的朋友马理、吕柟、韩邦奇、韩邦靖等人。他们与康海、王九思或为亲友,或交往密切,互有唱和,表现出了较为一致的散曲审美风尚,也体现出鲜明的关中地域文化特征。
明代关中散曲大家康海、王九思以及以他们为中心的关中散曲作家群,长期生活在关中秦川大地,在散曲创作中表现出鲜活的地域特色。在曲家笔下,关中的自然风貌、农村生活、礼仪民俗,都得到了细致生动的描绘和展现。
康海【北中吕·满庭芳】《华山》一曲中写道:“名山自好,三峰俱俊,四望都高。分明云气涵灵灏,瀑响箫韶。玉女池光摇天表,仙人掌翠捧丹霄。小可的如何到?十洲三岛,望似酒杯饶。”这支曲子生动描写了华山的峰峦险峻,对玉女池的潋滟波光和仙人掌崖的直插云霄叹为观止,最后以酒杯之小反衬群山之博大。曲词晓畅、譬喻巧妙,华山的险峻高耸和壮丽景象如在眼前。
王九思套数《柬对山阻雨》也描写了关中秦川壮阔之景,其中第一支曲【北仙吕·点绛唇】写道:“云满秦川,客棲山县。何曾见,野水连天。眼底秋将晚。”寥寥数语,将八百里秦川野水连天的清新俊逸秋景清晰勾勒了出来。
王九思【南仙吕·傍妆台】《次对山四时行乐》四首更是极力摹写关中的山川河流、秀美风景。其一咏道:“叹时光,才经春雨又秋霜。花柳牵情兴,诗酒乐徜徉。登西岳,忆沧浪。天涯阔,醉来狂。笑看千冢卧咸阳。” 其三咏道:“渭川流,蝉鸣黄叶汉宫秋。勋业休看镜,谈笑且登楼。封侯印,赏花瓯。须拼醉,莫寻忧。几回盘弄五更头。” 其四咏道:“草堂寒,朔风吹雪满长安。梅兴思东阁,诗句压南山。携红袖,倚雕栏。花阴转。漏声残。翠禽啼月梦回看。”在这组散曲中,作者对西岳、渭川、南山这些关中名胜依次作了细腻的勾勒和描绘。其一写的是作者登上华山俯瞰秦川,惊叹它的开阔壮观;其三则凝望渭水东流,汉宫落寞,作者不禁发出对关中自古至今历史变迁、王朝兴衰的追忆和慨叹;其四咏的是冬日风雪交加中的长安城,虽然天寒地冻,但作者仍游兴大发,一边欣赏着家乡的美丽雪景,一边饮酒赋诗,在风景描写中寄寓着深切的眷恋乡土之情。
除以上作品,王九思散曲作品中描写关中自然风景的作品还有很多,如【北双调·步步娇】《次对山见怀之作》写“渭北终南同归处,驴背寻诗去”,【南黄钟·画眉序】《六十七自寿》写“门外南山翠如沐”,【南黄钟·画眉序】《送前人》有“和风甘雨陕郊霑足”,不胜枚举。
康海、王九思散曲对关中自然环境的描写不仅生动展现出关中地域风貌、地理环境及秀美的自然风光,也真切表达出曲家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明代关中散曲作家笔下的关中田园风光恬淡宁静,极富地域特色。先来看康海【北双调·水仙子】《山居》中所写的关中山水田园美景:
一溪流水一重山,万缕云烟万顷滩。四时花柳佳无限,许东君随意拣。小蒲团不够三间。石鼎黄鸡馔,青篱紫芋栏,又何须画戟朱轓。
小桥西岸野人家,十里垂杨数亩瓜。春来峥出王维画,那般儿不俊杀,灿疏篱几点桃花。门对青山下,园围绿水涯,窗屯翠竹丹霞。
山居的粗矮茅屋周围有四时次第开放之花,又有青篱、紫栏,碧瓜、翠竹、流水萦绕,还有远山丹霞云烟映照,田园景致如此美丽,简直是人间桃源!
再看王九思【北越调·寨儿令】《夏日即事》中秀美恬静的夏天乡村:
豆角儿香,麦索儿长,响嘶啷繭车儿风外扬。青杏儿才黄,小鸭儿成双,雏燕语雕梁。红石榴花满西窗,黄蜀葵叶扫东墙。泥金团扇影,香玉紫纱囊。将,佳节过端阳。
豆角是关中农村长种蔬菜,小麦是关中农村主食作物,青杏、红石榴、黄蜀葵在关中农村也是随处可见的花果树木,再加上池中之鸭、檐下之燕,初夏关中村落特有的明艳鲜活、宁静富足被勾画得如此真切自然而富有诗意。
康海对他所居住的浒西田园风光也进行了生动的叙写,如【北仙吕·寄生草】《庄上坐望》:
山居好,景物幽。竹篱茅舍新修构,柳丝花朵交迤逗,黄鸡浊酒权消受。闲时做作闷时讴,今朝快乐明朝又。
这首曲子与王九思描写的关中农村田园风光可谓异曲同工。花柳装扮着竹篱茅舍,日常消受着黄鸡浊酒的农家美味,闲居无事,也感到无比的快乐。
上述这些曲子所描写的关中农村,不仅有四时不同的美景,更有着淳朴清新的田园氛围。作家通过描绘乡村风光恬静美好,表达了对关中农村生活的由衷热爱。
康海、王九思等散曲作家乡居数十载,虽然曾身处庙堂,但退隐后的实际身份无异于关中山野乡民。关中的土地养育着他们,家人邻居、村民乡党陪伴着他们,他们了解农村农民的生活,对这片土地和人民有深厚感情,在散曲中描绘出了真实的关中农村和农民生活状态。无论是家长里短、亲友往还,还是风土人情、农事耕作都充满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
康海的【北双调·折桂令】《田家》写乡居生活:
正春风布谷声喧,雪霁东皋,润足西田。稚子鞭牛,老妻牵索,犁断寒烟。福分小蔓菁饭软,意思甜杯水心便。丰稔随天,勤苦当先。禾黍秋郊,金玉华轩。
王九思【北正宫·醉太平】《雪夜》写一家人其乐融融的闲居情景:
扫琼瑶煎茶,剥栗枣供茶。儿孙围火笑吚哑。不欢乐怎么。从他画阁烧银蜡,从他锦帐传琼斝。从他金缕按红牙,甚风流比咱。
在作家笔下,关中农村生活自给自足的耕种劳作,朝夕相守的家族聚居,家人相处的亲密温暖,都代表着一种恬静平淡的幸福。
王九思的【北双调·沉醉东风】《西村作》真实展现了作者以农民自居的日常生活状态:
凌烟阁何曾见你,草团标今日着谁。紧勒着穷肚皮,也做些微活计,唤家僮趁雨扶犁。柱杖西村怕品题,又撞着青山绿水。
在乡村生活,虽然不免物质匮乏,生活朴素,坐着“草团标”,做些“微活计”,还要“趁雨扶犁”,就是如此勤苦劳作,也可能得“紧勒着穷肚皮”,但这些困难不足以使作家丧失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田园生活的眷恋,他们在劳作之余,依然履行着诗人的职责,赏“青山绿水”,为创作而“品题”,笔耕不辍。跟随着作者的描写,不仅令我们清晰地感受到关中农村田园生活的美好,也令我们体会到生活在这里的农民淳朴勤劳天性的美好。
关中自古风调雨顺,适于农耕,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格外热爱家乡,热爱土地,且非常重视耕种土地。康海、王九思等人退隐后长期生活在关中农村,甚至也不时亲身参与农事。某种程度上是他们对自己生长的土地的回归,对农民心态的回归。王九思俨然以农民自居,并且常在散曲中自称“庄农汉”“农家”,康海也多次直接以“田家”为题,在散曲中描述“田家”生活。在散曲创作中,他们作为关中人这种热爱土地、重视农事、热爱劳作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反复的描绘和体现。
王九思的套数《秋兴次春游韵》【朝天子】一曲极写农家农事丰收、闲居恬静之乐:“稻粱也满屋,菜蔬也满屋。才显着农家富。树头日转影将晡。正是俺归来处。妻子烹茶,儿童开户。小家缘咱做主。”【北双调·沉醉东风】《喜雨》则对有利于农事的好雨发出由衷的赞叹:“喜东郊二麦青青。好雨当春乃发生。”套数《秋兴次春游韵》中【满庭芳】一曲中为农民生活临摹画卷:“农家最苦,老翁饷黍。稚子提壶。一蓑冒雨冲寒雾。怎得欢娱。牧芳郊肥犍瘦羖。傍流水小巷斜闾。这活计年年做,玉堂旧侣,无梦到皇庐。”曲中对辛苦劳作的老农表示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老农的自豪之情。
康海散曲中也有大量的内容是对关中田家农耕生活的叙写。他的【北中吕·普天乐】《田家》对家乡农忙时节景象有生动描绘:“畎亩纵横耕耘处,一桩桩怎许支吾。畦边培土,滩头晾罟,门外修渠。”在作者笔下,农事忙碌,需要踏实辛勤劳作,容不得半点含糊。在【北南吕四块玉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自酌》中亦有“趁年和,做庄活”等数语表达对农事的关注和重视。
关中百姓自古重视孝义伦理,宗族群体意识强烈,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即是亲友来往密切,重视民俗礼仪,讲究恭亲友弟、子孝孙贤,力倡善待家人、爱重乡亲。这些观念在散曲作家作品中表现得极为鲜明。在康海、王九思的作品中,描述朋友交往,为人贺归、贺寿、赠别、贺官、酬唱等应酬往还之作俯拾即是,尤其贺寿为多,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方式的尊重,对家族、邻里、村落关系的重视,对乡村礼仪文化的重视,对邻里亲友关系的紧密维系。
王九思祝寿之曲分为自寿、寿亲、寿友三大类,有小令,也不乏套曲,其中自寿曲很有特色。如【北正宫·醉太平】《六十三自寿》描绘了关中农村老人过寿的风俗画卷:
沜东曲可传,桑落酒能甜。今年庆我六十三,画堂中笑谈。凤儿先把银筝占,翠卿笑把红牙按,玉奴重把寿杯添,老先生半酣。
寿曲中描述了寿日亲朋好友合家庆祝的欢乐场面,亲朋欢聚,痛饮桑落,轮番祝寿,吹弹歌唱,还出现了关中乡村特有之物——自酿桑落酒。通过这些场景描述可以看出关中人的鲜明地域性格,即慷慨率直、酷嗜饮酒、喜怒形于色,也体现了关中百姓重视家族子孙,把家族繁盛、子孙繁衍、居家和美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志和归宿的心态。
在【北双调·水仙子】《六旬自寿》中,作者不仅描写了关中农村的祝寿场景,也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其一写道:
瘦身躯只可一羊裘,粗手策难修五凤楼,老精神愿比双鹤寿,伴着这自在诗快活酒。喜儿孙渐觉温柔,草团标安心长坐,花甲子从头再数,藜杖儿信脚闲游。
羊裘是关中农民常穿之袄,草团标是关中农村家居常见之物,白糯酒是关中农民自酿之酒。寿曲中既自然真切地记录了关中农村祝寿场景,也书写了关中百姓的日常生活。
关中作家散曲中多有对节气、节日风俗的描写。康海散曲中有数首以“九日”、中秋、“元宵”“元夜”“春游”为题之曲,王九思的散曲中也常常出现四时节庆等内容和场景描述。如康海这首【北中吕·普天乐】《元夜》就极写元宵夜普天同庆之乐:
赏元宵,开帘幙。花灯灿烂,星月婆娑。一派歌,千人和。玉斝金卮非常个。醉归时扶有双娥。衣罗笑脱,钗金曼裹,明日如何。
这首散曲开篇先描述庆祝元宵佳节的风俗:开帘幙,赏花灯,弹歌唱和,也少不了开怀畅饮、欢声笑语。这隆重的节庆欢乐情景充分体现了关中百姓重视节庆、敬畏自然的生活态度。
明代关中散曲创作带有明显的群体特色和地域特色。关中八百里秦川,土地宽广,风调雨顺,四季分明。此地历史文化悠久,关学积淀深厚,造就了这个地方的人们特有的爽朗、宽厚的性格,从而造就出散曲创作共有的地域风格。
明代关中作家散曲视野开阔,情感热烈,意境壮阔。名士吕楠在《泾野子内篇·附录》中说:“关中多有豪杰……人以为风高土厚,地运使然,而不知贞元之会合,光岳之钟灵,岂仅区区将相循吏足以应扶舆之间气,当必有出类拔萃之贤圣。”[1]305
这种雄豪之气在王九思的多首散曲之中都有鲜明体现,如这首【北越调·寨儿令】《雨中偶成四首》其四:
谷子儿黄,菜叶儿长。到秋来雨多天气又凉。窝酒生香,白米新尝。砧杵攒衣裳,兴来时笔扫文章,困眠时梦接羲黄。弄不成虚套子,改不了老颠狂。强,同松柏傲冰霜。
这首散曲开篇就以晓畅率真之语描写关中秋天的肃杀气候,又以窝酒香、白米尝来描绘农家秋收的甜美喜悦,然后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狂士性情难改的倔强,最后以同松柏傲冰霜来慰藉自我,表达坚守气节的人生信条。整首曲子俊朗流利、酣畅淋漓,意境开阔,颇能表现出一种北曲惯有的雄豪之气。
康海的【北双调·沉醉东风】《粹夫对事》同样表现出壮阔的意境和浩大的气魄:“五百载天生尚父,二十年人笑风胡。把经纶宇宙心,早斡转乾坤疏。向丹墀剀切宣敷,圣主春回万物苏。怕什么淮西未抚。”【北仙吕·寄生草】《读史有感》其二中云“千株柳,二顷田。疏狂果遂男儿愿。功名怕入麒麟殿”,字里行间充溢着掩饰不住的狂放之气。
又如韩邦奇【越调·绵搭絮】《边城春到迟》写道:“昏昏漠日下荒台,望胡天极目凄凄。春尽边山花未开,对寒杯百感兴怀。家乡万里,白发还催,何处是渭水秦城?雪满红崖雁不来。”这首散曲通篇描绘了边城的壮阔苦寒,表达了对远在万里之遥的关中家乡的深切眷恋。曲词格调高华,意境开阔,情感浓烈真挚,声调悲壮慷慨。
关中作家散曲继承着元散曲的泼辣、热烈和奔放气质,在行文中往往直奔主题,不太讲究措辞的优雅柔美、蕴藉含蓄,从而能真实坦率、不加掩饰地表达自我的思想性格和情感态度。如王九思在【南仙吕·傍妆台】中写道:
泪涟涟,世人谁不愿长年。劝君休觅偷生诀,且玩养心篇。古来烈士能捐命,除是忠臣不爱钱。休高论,莫浪传,成蹊桃李本无言。
全曲寥寥数语,没有比喻,不加典故,无须华丽辞藻,没有自然景物的描绘,通篇直接抒发人生感慨,主题清晰直白,用语简洁明快,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独善其身、修身养性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康海外甥张炼,与康海、王九思唱和颇多,其散曲集《双溪乐府》风格亦受康、王影响。其【正宫·醉太平】《偶书》也如康海、王九思的散曲作品一样,措辞率真,掷地有声:
心肠休碎小,脚步要坚牢,苍天有眼把人瞧。只争迟共早。积阴功胜似罗天醮,惜精神便有长生道。使心机就是杀身刀,到头来自觉。
这首曲子,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对善的推崇和对恶的批判,措辞浅露直白,语调铿锵,韵脚密集,痛快淋漓,显示出强烈的气势。
其一,“秦声秦韵”的运用。所谓“秦声秦韵”的运用,主要包括关中地域方言词汇、地方谚语俗语以及地方声韵运用等。康海、王九思等秦地作家长期生活在关中农村,广泛接触下层百姓,对乡民的语言十分熟悉,故而在曲体中,他们也常常自然地融入经过提炼的口语俗语,或在声韵上无意或有意以“秦声”为韵,为此王九思还遭到过批评。陈田在《明诗纪事》中评价王九思诗“亦富有才情,惜质地粗漫,未尽脱秦声耳”[2]1177,指出其诗中存在声韵偶用秦声这个问题,但正因如此才使关中作家的散曲创作普遍具有一种独特的乡村风味和地域色彩。
在王九思的【北双调·水仙子】《添孙自庆》中就有关中俗语的自然融入:
前人积德后人收,此日添孙往日修,仰天稽首蒙天佑,老山人开笑口。愿从今莫得贪求,人无礼饶人一步,人有难扶人一手,保儿孙快乐无忧。
这首曲子嵌入了关中地方的俗语谚语,如“前人积德后人收”,“人无礼饶人一步,人有难扶人一手,保儿孙快乐无忧”等,完全是百姓家常口吻和百姓心态的反映。曲中所表达的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渴望,农民善良的天性,对亲情的重视,对生活的真诚态度,体现出深受地方民俗语言文化浸染的痕迹。
王九思在多首散曲中都尝试了俗语谚语的运用。如“有意闲生事,无故要休妻”“人人都要讨便宜”“有咬嚼,有穿着”“老夫忧道不忧贫”“思量起灯下言,都作了心头病”等诸如此类的句子随处可见,成为其散曲的语言特色。
张炼的散曲也有类似的语言风格,但更为粗率直露,更多以口语入曲。在他的【正宫·醉太平】《偶书》一曲中写道:
利名场路陡,是非海人稠。风云会里惹冤仇,趁早儿罢手。黄鸡浊酒穷将就,清风明月闲迤逗,狂朋怪友共追游。省出乖弄丑。
“路陡”“人稠”“出乖弄丑”,都是关中方言常用语汇,在曲中融入方言语汇,更能真实自然地表达作者情感,并使作品具有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二,叠词、儿化音等口语的运用。关中方言多叠词、儿化音词,灵动晓畅又洗练泼辣。这些语言特色也体现在散曲作品之中。如张炼【北双调·沉醉东风】《阅世》(三首其一)写道:“背地里瞒神吓鬼,向人前苫眼铺眉,战兢兢捉虎心,恶狠狠牢龙计,讨别人多少便宜。百岁逢场闹几回,做不到卢生梦尾。”“战兢兢”“恶狠狠”生动又贴切,“瞒神吓鬼”“讨别人多少便宜”这些用语,不可谓不家常,但用在此处能恰切表达作者心声,反而显得自然不造作。
又如韩邦靖这首【商调·山坡羊】《书驿壁》:
肯排山南山北偃,肯到海东海西翻。我如今心儿里不紧,意儿里有些懒。如今一个个平步上青天,一个个日日近龙颜。青山绿水,且让我闲逛玩。明月清风,你要忙时我要闲。严潭,你会钓鱼,谁不会把竿?陈抟,你会睡时谁不会眠?
曲中有儿化音“心儿里”“意儿里”,措辞更为活泼、口语化,而叠词“一个个”“日日”等的重复运用,又造成一种语气的强烈与直率,符合“秦声”爽利铿锵的风格。
综上所述,明代关中作家散曲创作继承了元散曲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的豪放泼辣风格和讽喻现实精神,又融入了文人士大夫仕宦漂泊、退居田园的真实感受,丰富了明代散曲的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取得了不可忽视的突出成就。同时,康海、王九思以及其他明代关中散曲家的作品中包含丰富的关中地域民俗描写,表现出鲜明的关中地域文化特色,也包含着丰富的地域历史文化价值。
首先,明代关中散曲作品中对地方自然环境层面的描写和记述,包括关中地域风貌、地理环境、气候变迁、自然风光等,不仅是珍贵的古代地方文学文化资料,也是具有历史、地理学参考价值的宝贵的地方文献。
其次,明代关中散曲作品对明代中叶陕西关中农村生活环境和场景的描绘和记述,包括日常生活、农耕活动、婚丧嫁娶、宴集礼仪等,生动展现了明代关中乡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是记录和考察古代民间文化活动的重要历史文献。
再次,康海、王九思等人的散曲中有丰富的地方语汇,是研究古代地域方言演变、音韵发展的重要资料,尤其是通过关中散曲的用韵情况可以窥探包括秦腔在内的地方戏曲声腔发展的历史轨迹。
最后,以康海、王九思为代表的关中散曲作家们的散曲创作,具有地域民间生活史文献价值,既具有丰富的民间生活状态认识意义,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民间生活审美情感表达。在今后的地域文化研究中,以上这些具有关中地域文化特色的内容对保存地方文献、彰显地方文化以及以此为基础丰富明代中叶关中地域文化史料、研究民间生活状况、民俗风貌等方面应有所裨益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