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还能振衰起敝吗?

2020-01-09 19:06韩冰
统一论坛 2020年2期
关键词:江启臣郝龙斌两岸关系

■ 韩冰

在台湾地区2020年大选中,国民党虽在台湾地区领导人与立法机构得票、席次上都较2016年有所突破,但仍未能撼动民进党“一党独大”“完全执政”的政治版图。面对挫败,国民党内部“世代更替”呼声不绝于耳。3月7日,国民党主席补选结果出炉,“中生代”代表人物江启臣成为新任主席,正式揭开国民党“世代交替”与新一轮改革的序幕。江启臣能否稳住蓝营阵脚、为国民党擘画清晰发展路线,成为岛内外各界关注的重点。实际上,国民党历次改革的经验已清楚表明,只有认清两岸关系发展大势,跳脱民进党打造的“台湾价值”论述陷阱,国民党才能拿出契合岛内民众心意且能重新唤醒支持者热情的举措,否则,其所谓的“改革”只会给国民党带来更加剧烈的政治动荡。

一、国民党涌起“自我检讨”风潮

国民党在2018年年底的“九合一”选举中“翻转台湾”,岛内弥漫的“讨厌民进党”氛围亦让其拿了一副好牌迎战2020年大选。不过,仅用一年多时间,国民党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高昂士气就逐渐消散。究其原因,除民进党在岛内大肆操弄“亡国感”、卖力煽动“恐中”民粹外,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国民党自身未能解决好团结问题。国民党“刀刀见骨”的内斗及其表现出的沉疴顽疾,不但未能正向回馈蓝营民众的支持,反而激起台湾选民,特别是青年群体的反感。最终,在2020年大选中,蔡英文以817万多得票数击败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拿到台湾地区领导人第二任期“门票”。在立法机构选举方面,国民党、民进党虽在“政党票”上不分轩轾,得票极为接近,但在不分区民意代表选战中,多位“资深”国民党民意代表候选人被民进党“新生代”击败,民进党立法机构席次仍维持单独过半。对于这种结果,国民党内兴起“讨伐”声浪。

一是党内“本土派”趁势抛出“去中”等激进主张。大选结束后,国民党内本土势力声称党名中的“中国”让国民党始终除不去“外来政权”标签,唯有改名才能呼应2020年大选体现出来的“主流民意”,“这也是可以在党内讨论后决定的‘议题’”。对此,岛内舆论批评指出,民众如何定位一个政党,依据的是该政党的中心思想及政策主张是否符合当下民众的需求,“将‘去中’当成大败后的‘改革’主张,看不出与改变国民党体质有何关联性”。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说得更加明白,“若要去中国化,国民党干脆解散”。

二是部分人士建议国民党“民进党化”。国民党内一些“改革者”怠于构建新的政治论述,看到蔡英文和民进党借“抗中保台”捞取800余万张选票后,主张“走捷径”,拿香跟拜,直接跳进民进党以“台湾价值”“天然独”等“台独”话术构建出的政治牢笼,希望借此获取“反中”政治红利。正如岛内媒体分析指出的那样,当下岛内至少还有550万民众坚定支持国民党,“大部分呼吁检讨论述与路线的国民党人物,只一味地说要‘检讨’,不少人甚至诉说着‘反中’的观点,无啻是对这些人的背叛”。

三是要求为“有志青年”搭建成长平台。郝龙斌承诺给年轻人更多参政机会;江启臣则表示会成立“青年咨询委员会”,设置“数字营销长”宣传国民党理念,等等。对于国民党到目前为止展现出的“年轻化”努力,岛内舆论一针见血地指出,“讨好年轻人”“诱之以利”是政党“常保年轻”的“旁门左道”,2018年“九合一”选举时,民进党“改革,挺下一代”的竞选口号喊得震天响,“讨厌民进党”依然是那次选举的“台湾最大党”,因为“吸引年轻人不在于承诺给他们多少机会,而是要展现一个政党的理想性,吸引年轻人认同和支持”。

二、国民党权力结构迎来洗牌

面对败选压力,1月15日,国民党主席吴敦义黯然宣布率党务主管总辞。随后,国民党召开中常会通过了吴敦义的请辞案。由于吴敦义剩下的主席任期至2021年,因此,中常会还通过了党主席补选时程。依据决议,国民党于1月17日发布补选公告,3月7日投票并产生新任党主席。

国民党党主席补选正式开始登记后,前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与“青壮派”代表江启臣投入选战,展开激烈对决。江启臣出身台中,是台湾中部地区重要地方派系“红派”一员。早年,江启臣曾领取“中山奖学金”赴美留学,返台后一度在“经济智库”任职担任研究员,后又在马英九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时担任行政部门“新闻局局长”。2012年大选,江启臣返回台中参选民意代表并顺利当选,至2020年大选,江启臣已连任三届民意代表。郝龙斌为前台湾行政部门负责人郝柏村之子,“政二代”标签鲜明。与江启臣相比,郝龙斌在国民党内长期居于高位,不但熟识各地方党部高层,还对党内“黄复兴党部”有较强动员能力,颇具“组织战”优势。

3月7日,国民党正式举行党主席补选。此次补选总选举人逾34万,投票数约13万,投票率仅为35.85%。结果显示,江启臣获得8万余票,得票率68.8%,郝龙斌获得近4万票,得票率31.2%。年仅48岁的江启臣击退67岁的郝龙斌,成为国民党新任主席。在岛内媒体看来,“中生代共主”江启臣大败“政坛老将”郝龙斌,表明国民党基层党员对“世代交替”有强烈诉求,期盼由江启臣掌舵后为国民党注入新鲜血液。

三、国民党仍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细究国民党内部数股“自我反省”的潮流,其主轴不外乎就是“以民进党为师”。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国民党的浴火重生,反而会让其陷入“山寨版民进党”的现实窘境,国民党再起之途也只会愈加虚无缥缈。总的来看,国民党只有认清两岸关系大势、找回党魂与历史传承、尊重政党发展规律、切实做到思想与行为的“新陈代谢”,才能迎来再起曙光,摆脱成为岛内政治淘汰品的命运。

一是国民党应坚定展现有能力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特质。在宏大的地缘政治格局视角中,祖国大陆依然是台湾“人流”“金流”“物流”往来最密切的地区——台湾逾40%的出口市场在祖国大陆和香港,对祖国大陆的贸易顺差亦高达800多亿美元。台湾的产业发展早已嵌入祖国大陆经济板块,岛内绝大多数民众期盼两岸关系和平稳定。而国民党原本擅长的“两岸关系处理能力”,经历2014年民进党“反服贸运动”的“污名化”操作后,国民党对此没有拿出有效论述,未能及时纠偏。国民党有必要在改革过程中展现自身优势,提出更加有利于岛内民众福祉的两岸政策,而不是为“选举近利”,误读所谓“台湾主流民意”,急着借“去中”“远中”来削足适履、饮鸩止渴。

二是国民党需真切做到“苦民之所苦、想民之所想”。在2020年大选中,蔡英文与民进党以“抗中保台”为主轴,同时还充分利用执政优势,祭出“有感减税”“托育补助”“长照2.0”等社会福利政策。这些做法“政策买票”痕迹明显,但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民进党试图找准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并通过具体政策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选战结束后,民众开始检验民进党“政策支票”的“成色”,“经济规律不会因为选举操作而改变”,重整队伍的国民党要在蔡英文当局“政策支票”大概率“跳票”之际,证明自己比民进党更有能力改善台湾经济与民生。因此,国民党应高举“社会民生”大旗,回归“均富”“扶弱”等左翼政党路线,特别是台湾年轻人最关心的社会公平正义等分配议题。国民党只有踏实为岛内民众创造更多福祉,才能揭露民进党当局施政“口惠而实不至”的本质,继而在下一次选举中重新获得民意认可。

三是国民党要唤起支持群体的信心与热情。国民党在2020年大选中败北,但仍是台湾社会中一股重要的政治势力。具体来看,国民党获得了470余万张“政党票”,得票率33%,和民进党相比仅差9万余票,台湾地区领导人得票虽落后蔡英文265万票,但也高于朱立伦2016年的381万票。这样的结果表明,国民党传统基本盘依然雄厚,问题在于无法开拓新票源,未能获得青年群体认同和支持。国民党不能幻想以“绿化”方式换取年轻群体的选票,只有从基层出发,用年轻人愿意接受的方式重新争取信任,为支持者的成长涵养深厚土壤,国民党才会拥有重新焕发活力的根基。

猜你喜欢
江启臣郝龙斌两岸关系
江启臣:新生代的革新
江启臣接连就“九二共识”表态
台湾问题——和平或对立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