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背景下绍兴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路径研究

2020-01-09 17:15■虞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绍兴文化产业特色

■虞 挺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地方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新时代国内国际形势产生的深刻变化,高等教育对区域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地方高校如何有效开展特色学科建设,使自身的各种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社会的财富过程中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构建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文化产业是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化产业学科建设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面向行业发展需求,结合区域实际,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是当下地方高校文化产业学科人才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西方发达国家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已有六七十年的研究。英国将“文化产业”称作“创意产业”;美国近年来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18%-25%左右;日本的文化产业规模已经超过了本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韩国政府1998年就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策略。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提出了大学的学者直接参与洲经济和文化发展方面的咨询及策划,使高校能够直接为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并从理论上引伸了高校的第三项职能——社会服务。目前,国内外学者从高等教育区域服务的角度,就学科建设发展一般规律和建设条件的研究主要体现了与地方共谋发展的时代特征。张俐俐、张文敏关于《国外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互动模式的启示与借鉴》一文中综述了国外高校与地方经济建设的三种互动模式。其中,以“威斯康星”为代表的教师与顾问式高校主导模式,以“硅谷”为代表的产学研三结合模式和以“相互作用大学”为代表的地方大学与地方经济共生模式。王保华、张婕也在《大学与社会共生:地方高校发展的模式选择——从美国相互作用大学看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一文研究中指出:相互作用大学的核心理念是“以地方为中心”,与社会共谋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高等教育与地方社会建立良性的互动发展关系,是促进两者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张晓芬在《德国经济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及启示》一文中提到:对德国克劳斯达尔大学和汉诺威大学经济学科建设的课程设置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应用性。朱立峰在《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研究》一文中认为,我国当前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的需求,专业布局不甚合理、专业设置大而全与市场需求脱节是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根源性问题。胡炜佳则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问题研究》一文中提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地方院校必须体现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及与区域经济同步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已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发展的发动机,把社会服务作为培养人才、发展科研之后的大学第三职能,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高校融入社会、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同时也应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地方高校对突出地域性,特色办学,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设置,可引领和支撑区域经济和社会不断在创新中发展。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大,造成区域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差异的多视角,探索地方高校主动适应和引领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专业设置,对寻求地方高校与经济社会发展关联性及创新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二、绍兴地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一)学科专业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绍兴市大力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加快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绍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需。其中,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先后成立。目前,传统的化工专业已经提升为印染专业;黄酒酿造、医药、化工业的兴起逐步发展为食品发酵专业、精细化工和医药专业;绍兴文理学院把此前作为美术方向的书法学设立为国内首家的书法本科专业;地方支柱型产业专业设置,如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现代纺织技术入选为浙江省特色专业,为绍兴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共谋发展

历史上绍兴市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并逐年增加新专业。绍兴独特的区位优势、雄厚的经济实力已初步形成适应绍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体系,学科建设注重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目前,全市已有本科院校7所,高职高专院校5所。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与科学研究也在不断建设与发展中,并把自身的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社会的财富,在办好传统优势专业的同时新兴专业更加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基本确立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目标,使其自身发展凝练学科和专业建设方向。

(三)学科专业建设体现经济发展特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全面部署。近几年,地方政府提出要发展文化产业,并提升在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创意的渗透与影响力,促进文化产业载体建设。目前,绍兴围绕“重塑城市文化体系、做旅游目的地和争创文旅融合样板地”三大目标,致力于“十四五”期间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时下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走出一条“具有绍兴特色的文化产业振兴发展新路子”,实现绍兴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形成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的新局面。绍兴地方高校通过高等教育使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和传承,助推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绍兴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路径探索

(一)注重地域优势与特色学科建设的相融性

众所周知,绍兴除了独特的人文积淀之外,还拥有丰厚的经济文化脉络,除了政府推动依托基地建设、主体培育、项目投资以外,地方高校可利用这些人文资源的地方特色,促进文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优化设置,探索绍兴地方高校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学科建设途径。守正创新,以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地域自然资源特色的“文化产业”学科建设为例,如结合绍兴发达的水系,开发与相关院校专业适合的对水文化治理与综合管理人才的培养;深挖兰亭文化资源,拓展现有书法专业的文化内涵;适时开发戏曲文化、黄酒文化等绍兴历史文化的融合互动特色专业;发挥地方和院校鲁迅文化、大禹文化、阳明文化等研究院现有资源和优势,开展相关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探索“文化产业”学科建设思路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创新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路径,彰显产教融合发展。

(二)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必须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

学科专业是高等学校的办学框架和生长空间,是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枢纽,是学校与社会沟通的结合部,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前提。重视学科建设和优化专业结构既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需要,又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绍兴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得天独厚的江南水乡环境,长江三角洲大湾区建设重要基地,是绍兴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与地方高校建设都有待于内涵的建设和外延的拓展,两者之间需要相关产业、机构、院校进行有机的整合和互补。地方高校在了解本土支柱性产业建设引领作用和人文环境建设需求现状基础上,基本形成与学校目标定位相符合、与地方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重点文化产业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通过调整和转型,创新综合课程与新兴专业课程建构,重点培育突出地域性特色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不断在创新中发展。

(三)文化产业学科建设应具备多元性特点

根据社会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特点,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要进一步拓展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的平台。研究文化产业性质的界定与分类,以及学科的要素构成,注重环境要素和基础要素是形成特色学科的条件保障,特色要素是形成特色学科的核心条件。打破常规学科建设模式,从多学科交叉视角切入,促使地方文化资源积淀更多,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办学理念并与实践相结合。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点,发挥文化产业学科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功能以及地域优势,不断创新学科建设。针对落实资源分配问题,地方高校通过与政府、行业和企业对接,从引进人才和资源分配等方面争取政策扶持力度,采取分类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形式,制定学科建设目标,使区域经济社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智力支持,助推经济持续发展。

四、结语

目前,绍兴已具备长三角经济大湾区建设,开辟“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轻纺、纺织和印染业态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依托大产业集群等发展优势。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地方高校从地域传统文化和地方经济社会特色视角,提出文化产业学科建设目标,面向行业发展需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开展针对性和对策性研究。本文以文化产业为背景,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就地方高校完善专业教学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本土教育与地方特色的有效融合进行研究,探索当下地方高校文化产业学科人才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途径。

猜你喜欢
绍兴文化产业特色
绍兴
特色种植促增收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绍兴大闯关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绍兴古镇寻荼社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