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回归到理论创新—— 兼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规制与导引

2020-01-09 16:59刘春伶曹美玲史育华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经典著作理论课马克思主义

刘春伶,曹美玲,史育华

政治学法学研究

从经典回归到理论创新—— 兼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规制与导引

刘春伶,曹美玲,史育华

(河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作为桥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核心要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逻辑始点。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规制与引导,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教材为支撑体系的经典回归,进而实现理论逻辑完善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行,最终达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向前发展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在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敢于修正错误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真理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更加鲜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得以深化。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建设与创新、深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实践,所以建国70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华民族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价值可以表述为规制行为、导引方向。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

坚持马克思主义,本质上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马克思主义不仅“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2,p7],还以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2,p8],而且在“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2,p9]中,“始终站在时代前沿”[2,p9]。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书斋中的学问,而是无产阶级长久的革命与建设实践的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依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3]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够真正迸发出真理的光芒,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起点就是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将其切切实实地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习近平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2,p26]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4]马克思主义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中,“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2,p7],其以独有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指南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导理论体系。习近平指出:“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2,p7]中国共产党人不是教条化地接受马克思主义,而是自觉地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需解决的问题。”[5,p53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了连接,就要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就中国高校而言,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人、培育人。

习近平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6,p377]高校的立德树人,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是统一的,二者统一于立德树人。如果说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魂,那么专业知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体,“魂”对“体”有着支配与引领作用,而“体”对“魂”有着承载与验证作用。“魂”不振,则“体”不健,故“人”不得成。也就是说,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对高等教育全过程的贯穿,就难以达到立德树人目的。唯有将“魂”贯穿于“体”,即实现两种教育维度彼此协调、相承共进,才能真正形成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育人过程始终,以形成全面育人、育全方面人的高等教育育人模式。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6,p376]这就为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明确了目标、指明了路径、构建了蓝图。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基础,这意味着以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首要职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同时也成为其他各学科的理论导向。习近平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这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6,p378]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环节需要在探索中加强、在改革中发展的同时,要在指导思想层面担负起为其他各类课程定航定标的职责。作为培养专业人才主渠道的其他各类课程教学不能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立面或分散区,而应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外在支持力和理论印证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唯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得以加强,其他各类课程才能得到顺利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加强,先是教材体系的加强。因为教材是主导性话语和学术性话语的载体与统一,是意识形态研究的权威呈现,是育人体系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最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和时代的主流价值。习近平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出更高水平教材。”[6,p378]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在逐年完善,并且实现了对专本硕博所有高等教育序列的全覆盖。从2005年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尽最大努力尽可能全面地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的同时,也在展示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实践、拓展和创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纵观覆盖专本硕博的所有政治理论课教材,就会发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没有呈体系化地展现。也就是说,现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在回归马克思主义经典层面还有待于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注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规制与导引,这样才能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化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规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以来,特别是2018年4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印发以来,作为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化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得以有力宣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得以进一步加强。当前,专科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本科在此基础上还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硕士研究生阶段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博士研究生阶段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这些课程虽各有侧重点和特色,但是在指导思想、基本立场和价值选择层面则是统一的,均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成果展现。换句话说,这些课程是完全立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础上的时代化产物。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大多被收集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计划于1995-2020年出齐,共70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全集》(第二版)《列宁专题文集》《斯大林全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选集》《建国后毛泽东文稿》《邓小平文选》《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邓小平讲话实录》《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两卷本)以及“习近平讲话系列读本(摘编)”等。除此之外,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也应该纳入这一范畴。高校的政治理论课教材是基于这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而不断发展并完善的,从一定意义上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在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上与这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保持了统一,在内容上是这些经典著作的高度凝练和概要呈现。

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时代化高度凝练与最新成果的概要化呈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连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当代大学生的有效化通道。但是,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了解往往仅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一些脚注或参考文献而实现的。可以说,绝大部分大学生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和教学以零散的方式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这样就使得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的时效性和系统性大大降低。这种现象既是普遍的,又是历史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早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强调:“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5,p534]显然,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支离破碎地学,更不能断章取义地学,而应该回归经典著作,系统地学。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建设、以什么样的路径来提高课堂实效,其根本的应该是在尊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化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来龙去脉和时代价值而达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知并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主规制性要素。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规制性要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教材与授课过程中的分量不仅不能降低,而且有待提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任何淡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言行都是错误的。淡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分量,必然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性被淡化,进而很有可能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从逻辑和系统的角度而言,遵循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原意、呈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体系、明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践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求、体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魅力、凸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价值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第一要义。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作为系统化、时代化理论体系根植于当代大学生头脑,并转化为实际行动或成果。从这一点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导引要素。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导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引导,有两个维度:一是授课教师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开始,将其系统化理论体系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和课堂,传递给学生;二是授课教师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为基础,引导学生在课外把握教材的脚注和课后阅读书目,并在授课过程中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回归。在这两个维度中,第一个维度是对授课教师的高要求,要求其能够在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讲授。对于教师而言,授课思路会更清晰、体系更完整、事例更丰富、内容更充实。第二个维度是对听课学生的高要求,要求其能够在课上课下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目标会更明确、认知体系会更健全、思考空间会更广阔、理论体悟会更深刻。教师的维度和学生的维度交互作用,就能够实现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把握基础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质量的提高。

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引导,不是要求教师和学生完全地逐字逐句地去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而是要求师生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脚注和课后阅读书目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本原理进行梳理,也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直接来源进行梳理。以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分教材为例,据统计,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直接引用为41处;2018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直接引用为286处;2018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直接引用为174处;2018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直接引用不可胜数。对于这些直接引用,有的甚至仅有几个字,但是一定要将这些引用还原在整篇著作、文章、讲话或摘编原有语境中,以便从整体性上深度把握所引用的原句的蕴含。如果不进行还原,教师或学生对这些直接引用的理解往往是浅显的、碎片的,甚至从某种程度上会淡化或忽略这些直接引用,导致的后果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仅仅是教师观念中的、片面狭隘的教学内容,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着距离,甚至有可能成为背离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意的讲授或宣传。

高校每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和教学都有与之对应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本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与之对应的必读经典著作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原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改造我们的学习》《矛盾论》《实践论》《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这些经典著作在逻辑上是统一的,对以此为代表的经典著作的学习,将为当代大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疏通脉络、夯实基础。

回归经典是理论创新的基础,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回归,就没有立于时代交汇点的当代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论创新不仅不能实现,甚至有可能产生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这就是对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地破坏。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导引,师生不仅要读经典,还要在读的基础上理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间的关系,比如《共产主义原理》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即共产主义同盟的纲领草案,是《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前提与准备。以《共产主义原理》解读为基础,要让学生在学理上明确“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7]这样,在授课过程中“条件”二字就需要加重语气、重点阐释,这就意味着,今天党和国家所做的一切,从本质上而言是正在创造这个“条件”实现的条件。

四、结语

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决定了中国高校必须走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6,p377]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统一的,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必然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高校。对于中国高校而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为了不变性,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为了不变质。明确了这两个“坚持”,也就明确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个根本问题的解决需要以回归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逻辑始点。唯有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取得实效,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21世纪的中国才能逐步得以清晰、明确并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才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得以产生。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2]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 45.

[4]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

[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交出版社,2017.

[7]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76.

From Classical Regression to Theoretical Innovation: Regulation and Guidance of Marxist Classic Work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Chun-ling, CAOMei-ling, SHIYu-hua

(College of Marxism,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China)

As the core element bridging Marxist theory and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y, Marxist classics should become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regulation and guidance of the enti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onstruction by the classical works of Marxism,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adhere to the classical regression with textbooks as the supporting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Marxist theory based on the perfection of theoretical logic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goal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theory and practice.

Marxist theory; Marxist classic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81

A

1009-9115(2020)02-0110-05

10.3969/j.issn.1009-9115.2020.02.021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8MK016)

2019-10-12

2020-01-10

刘春伶(1979-),女,满族,河北遵化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责任编辑、校对:孙尚斌)

猜你喜欢
经典著作理论课马克思主义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大学生经典文献阅读情况调查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深入研究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研究》评介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材料成形及控制专业经典著作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