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020-01-09 16:40孙华清
课外语文 2020年34期
关键词:习惯课文文章

孙华清

(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学校,山东 枣庄 277800)

引言

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阅读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形式和内容,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阅读中涉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品词评句习惯的重要性

当前很多初中生在语文阅读中都习惯囫囵吞枣,品词评句的能力比较差,导致学生很难通过字、词、句来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或者对情感进行体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和小学阶段的阅读相比,难度大大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养成品词评句的习惯,那么就很难通过阅读来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就会增加,从而导致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和水平下降。例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就需要学生对母亲关心儿子的句子进行品味,才能感受到母爱的深沉,同时通过句子的品析来理解文章中的“我”的心理变化过程。例如第一次看菊时,母亲的语言“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第二次看菊,母亲的语言“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这个时候就要学生对母亲的语言进行品析,从语言中理解母亲的态度,通过品词评句发现第一次是理解和难过,而到了第二次是央求和关切。学生在阅读母亲的这两句话时只有养成了品词评句的习惯,才能深入分析,从而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情感。这对于整篇文章的情感把握帮助非常大。

(二)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标记习惯的重要性

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边阅读、边标记的良好习惯也非常重要。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阅读能力有待提升,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或者难以理解的地方,这个时候就要求学生要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然后接着阅读。如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边阅读、边标记的习惯,那么学生可能会面临着两种情况:一种是纠结于自己不懂的地方,从而影响了后续的阅读,这就影响了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和情感基调的把握;另外一种是学生接着往下阅读,但是阅读完之后就将自己刚刚不懂的地方忘记了,后续也难以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的思考和探究,也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有所不利。

(三)培养联系上下文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联系上下文阅读是阅读的有效方法。当前部分初中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养成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这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课文整体的把握。古语有云:凡大家为文,如行云流水,不假修饰。意思就是说虽然文章有不同的段落和章节,但是实际上行断而意连,文章的句子之间以及段落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关系和联系。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联系上下文来阅读,这样才能正确理解这种逻辑关系,从而帮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来把握文章的思路,对课文的内容形成深入的理解。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不能将句子或者段落孤立出来进行分析,而是要结合上下文来阅读,将前后句子之间或者前后段落之前的逻辑关系弄清楚,也就是从语篇来分析、判断和理解。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阅读,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品词评句的习惯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针对性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来进行品词评句,培养学生品词评句的习惯。作者一般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描写来表达情感或者阐述内容的,引导学生品词评句是助力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和作者沟通的有效桥梁,所以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品词评句,在阅读中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重点词句,并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分组讨论,让学生来品味句子,一定要避免教师直接灌输的教学模式。具体在阅读课上,教师要针对课文中的句子来指引学生进行深入分析,为了给学生的思考和分析提供明确的方向,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问题,创设问题来为学生对句子、词语等进行深入品析,从而准确把握对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的分析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习惯,每次在阅读过程中就会思考这个词用在这里起到怎样的作用,这个句子在文章中说明了什么问题等。例如在《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来分析和品味,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在三次看菊中,前两次作者拒绝了吗?他是怎样拒绝的呢?态度是怎么样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出第一次看菊和第二次看菊母亲和儿子的对话,重点对儿子的对话进行分析,把握儿子的态度。教师后续教学中可以提出问题:母亲是怎样影响儿子的?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对母亲的语言、做法等来进行分析,深入品味句子和词语,通过品词评句来感受到母亲的关心、母亲的伟大、母亲的爱和母亲的坚持,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整篇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二)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标记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做标记的习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初中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都没有动手的习惯,这和教师没有对学生边阅读、边标记提出明确的要求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对一边阅读、一边标记的良好阅读习惯给予高度重视,并对学生阅读过程中做标记的习惯提出明确的要求,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通过检查来监督学生,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做标记的习惯。阅读过程中需要借助一些有效的工具,而边阅读、边标记实际上也属于利用标记工具来开展阅读的一种方式。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布置相关的任务,让学生每次阅读时都要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做好标记,从而让学生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标记的阅读习惯。例如在学习《猫》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标记,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难以理解的词语通过画横线的方式标记出来,对于读不懂的句子也可以用画横线的方式标记出来,可以标记一个问号,将觉得描写优美的句子通过画波浪线的方式标记出来,对于富有哲学或者道理的句子,则可以让学生利用画双横线的方式标记出来……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标记,采用专门的标记符号来进行标记,帮助学生阅读时养成勤动手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将教师的这种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要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和训练学生,让学生养成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教路,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的学路能够遵循教师的教路,而确定教路时要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在课堂上将思路、教路和学路统一起来,所以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至关重要。一般来说,作者的语言文字以及思想内容都是通过写作的思路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而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的学路和课文的思路保持一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作者的真情实感以及文章的思想内容。联系上下文阅读就是遵循文章的思路,先把握文章的整体思想和主要内容,然后从主要内容和整体思想出发来对细节进行分析和阅读,实现联系上下文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性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段落进行分析,尤其是要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于叙事的文章,要讲究前因后果,渐渐地,学生就能够养成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深入分析段落之间的联系、逻辑关系等。例如在学习《背影》这篇课文时,教师先指导学生通读全文,让学生明白这是一篇描写父子车站送别的文章,文章主要写的是一对父子,表达的主题是父子情深,只要把握了这一基调,再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层概括文章中故事的走向,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准确分层,从难忘背影、刻画背影、惜别背影和再现背影这四次父亲背影的描写来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细节与整体。

三、结语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有效方法,对于阅读方法来说,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掌握阅读方法的首要环节,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要在课堂上渗透良好阅读习惯,并要求和监督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性培养学生品词评句、手脑并用以及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猜你喜欢
习惯课文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