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璞
(山西省城市经济学会,山西 太原 030006)
以计算机和数字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了数字技术创新的发展,带动了精密机械、半导体等一系列产业部门的发展;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涉及制造、交通、医疗、教育等众多领域,对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广泛冲击,推动了整个社会进入数字时代。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技术以其高渗透性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改造传统产业各个环节,与生产技术融合实现生产智能化,与产品融合实现产品智慧化,与服务融合实现管理网络化。以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重塑产业发展方式,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测算结果,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4.8%;数字经济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7.9%,成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关键力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关口,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经济成为各地区产业竞争和经济角逐的生力军。2018年各省市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超过20%,其中,北京、上海数字经济发展已占据主导地位,比重超过50%。数字时代下,为了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高地区竞争力,地方政府需根据数字经济发展特征,对城市产业发展实施战略布局,结合实体经济发展基础优化产业布局。
数字时代城市产业布局是地方政府根据数字经济发展特征对区域产业发展对象、规模和时序做出的总体安排,是基于地区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对长期与短期利益、部门与区域利益进行权衡和协调的结果。数字经济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供需精准匹配,激发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经济向分工更精准、结构更合理、形态更高级的阶段演进。与此同时,随着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融合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增加,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部分传统领域面临强烈冲击,影响相关行业、区域的经济利益,引发结构性失业等社会问题。数字时代城市产业布局优化涉及资源、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从产业发展和演化角度看,伴随数字技术对城市经济的冲击和改造,城市会逐步形成新的产业部门,并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新的产业部门竞争,城市资源会不断向最有利于发展的地区和部门集中,促进产业空间格局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数字时代城市产业布局优化与演变更加强调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关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协调统一、和谐发展的过程。另外,相对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由于技术门槛低、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等优势,成为很多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产业数字化以城市经济原有产业为基础,通过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对传统城市产业依赖性较强。因此,数字时代的城市产业布局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城市产业布局的延续、发展和优化。
基于高质量发展要求,数字时代下城市产业布局优化就是要不断完善城市空间职能,合理布局城市产业分布,为形成数字化的城市产业结构提供条件和保障。通过引导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提升城市经济产业竞争力,促进城市产业布局优化发展。而发展数字经济主要包含两条路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其中,数字产业化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市场化应用,将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转化为生产要素,推动数字产业形成和发展,主要是指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细分行业的信息通信产业。信息通信产业为各行各业提供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持,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而产业数字化,是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数字技术的融合有助于传统产业提升生产规模和效率,数字化转型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因此,数字时代城市产业布局优化目标可以概括为形成利于数字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的产业格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竞争力,从而带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根据产业空间理论,数字时代城市产业布局模式主要分为增长极模式、点-轴模式和网络模式。城市产业发展基础不同,所适用产业布局的模式亦有所不同。
增长极模式是利用区域内支柱、主导产业及其周边产业聚集形成的经济中心,通过产业关联效应、极化与扩散效应带动区域其他产业发展,进而推动城市经济整体发展。增长极模式中,培育经济中心是关键,任务集中,便于实施。数字经济基础较差、传统产业优势集中或优势不显著的城市适用于此模式。数字经济基础较差或传统实体经济优势不明显的城市,可集中力量发展和培育数字经济新兴产业,快速形成集聚效应,带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点-轴模式是对增长极模式的扩展和延伸。其中,“点”即增长极,“轴”是增长极之间进行资源、信息交换和流通的通道,通常沿交通道路、水电供应线路发展形成。点-轴模式中,通过点轴贯通,增长极与发展轴线相互作用,带动发展轴沿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或增长带。点-轴模式适用于在数字经济或传统产业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城市,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的资源与技术优势,带动发展轴沿线区域数字产业化或产业数字化快速发展,形成更加完善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
网络布局模式是点-轴模式的进一步延伸,其空间结构主要由点、面和网三大要素构成。其中,“点”即增长极,“面”即增长极辐射的空间范围,“网”是对发展轴线的综合,是资源、信息等生产要素流动线路组成的关系网。网络布局模式能有效促进点、线、面范围的经济活动通过网络实现流动和循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不同区域优势产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城市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网络布局模式强调点、线、面之间经济活动共同联动,区域范围内市场活跃,涉及主体多、范围广,对城市产业发展基础提出较高要求,相对适合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优化产业布局。数字产业化存在较高技术门槛,大范围通过数字产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具有较大风险和难度。但数字技术的通用性与高渗透性,使城市范围内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同时实施产业数字化成为可能。特别是对于存在多区域、多产业比较优势的城市而言,以网络模式推动产业数字化是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保持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都需要主导产业对城市经济发展发挥较强的带动作用,并对其他产业部门形成广泛影响。主导产业要求能够迅速有效地利用或吸收先进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以较高的生产效率满足大幅增长的市场需求,并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全面带动作用,形成城市经济发展主要方向。
数字时代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是高新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因此,数字时代城市主导产业除了需要具备区位性较高、产业关联性强、占比较大等特征外,更要结合未来发展的趋势和目标,具备先进性特征。同时,城市产业布局演化与优化过程更加强调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与协调,主导产业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城市当前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数字技术较高的技术密集度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字经济的先进性;数字技术的高渗透性和通用性使其能够与传统各产业广泛融合,不仅保证了数字产业较高的产业关联度,同时确保了数字产业化发展具备一定产业基础,使得数字经济满足主导产业比重较大、带动作用较强的要求。另外,城市原有优势产业可通过数字化发展形成数字时代城市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因此,数字经济满足主导产业基本要求,可作为数字时代城市产业布局的主导产业。
数字经济主要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相应的,数字时代城市产业布局中的主导产业亦包含数字产业(即信息通信产业)和数字化的实体产业两大类。不同城市发展阶段、不同的数字产业与实体产业发展基础所适合的主导产业存在差异。地方政府需要结合当地产业特色、数据资源优势,打造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的数字经济发展路径。
数字产业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其技术壁垒较高、投入大、风险高,但同时未来的利润空间较大。具有发展基础的城市需注意培育壮大大数据、物联网等核心引领产业,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等新兴产业。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有计划、有侧重地加大研发投资,突破数据存储、数据清洗、可视化、边缘计算等关键核心技术,为数字工厂、数字家庭、数字医疗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深入云计算技术研发,完善云计算产业链条,提升服务企业、社会能力;积极发展新型芯片、智能硬件,开展智能建模、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医疗、家政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支持区块链技术研发与试验,推动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共享经济、食品安全追溯等领域的应用。数字产业技术密集度高,具有较高进入门槛,欠发达城市产业基础差,对该细分行业布局难度较大。而经济较发达城市或省份数字产业基础较好,具有数字产业化发展基础和发展优势。地方政府可结合当地数字产业发展基础与城市产业布局优化目标,选择相应主导产业实施数字产业化路径。周边城市或省份则可瞄准区域经济合作的某一环节,选择主导产业,积极融入区域产业链条发展。利用产业关联和区域协同效应,带动产业整体发展,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行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对数字世界的仿真模拟、设计优化等操作,推动技术、人才、资本等资源配置优化,推动业务流程、生产方式重组变革,从而提高产业效率。由于数字技术的高渗透性,数字技术与三大产业产生不同程度的融合与发展,极大提高产业效率、扩展产业发展空间。数字技术不仅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实体经济交易成本,而且还促进了实体经济产业分工与生产协同,提升了产业效率。此外,数字技术网络外部性显著,随着连接到该网络的主体增加,网络外部性以几何倍数快速增长,进而形成显著经济作用。数字技术网络外部性对实体经济发展发挥加速的带动作用。
随着数字技术与各领域融合渗透加深,对实体经济产业增长和效率提升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产业数字化已经成为各大城市数字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18年产业数字化部分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已经高达86.4%。产业数字化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直接,见效更快,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因此受到众多城市或地区的青睐。另外,欠发达城市更加侧向数字经济产业化应用,西北地区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高达90.8%。传统产业发展基础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业数字化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也是数字时代下城市产业布局主导产业选择的主要依据。一是以原优势传统产业或产业群为基础发展主导产业。对原优势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通过数字化转型保持该产业在地区间竞争优势;二是根据原优势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的技术需求,培育相关数字产业。研发原优势传统产业数字化应用系统或软件,培育相关数字产业,延伸数字经济产业链条,形成主导产业综合体。
合理的产业布局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布局不合理势必产生阻碍作用。数字经济推动城市经济向分工更精准、结构更合理、形态更高级的阶段演进,要求地方政府优化城市资源空间配置,不断完善城市空间职能,合理布局城市产业分布,形成有利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城市产业空间布局。地方政府需综合考虑空间均衡、市场效率、错位发展、聚集效应等因素,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城市经济有序健康发展,提高城市整体竞争力。
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经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进而通过影响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分布促进城市资源空间再配置。数字技术促进实体经济产业分工与生产协同,加速产业链分化、重组,催生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拓展新的产业发展空间。数字时代下,数据或信息成为重要生产要素,信息处理和知识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活动方式,城市产业逐渐从资本、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知识密集型。不仅数字产业中数字技术企业涉及大量信息处理与分析、研发、设计等相关工作,增加对高素质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需求,影响产业结构,而且传统行业企业通过与数字技术融合实现转型,改变生产方式,加速产业升级。这是因为机器人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在制造生产等环节的应用将对劳动力形成高度替代,其核心业务从制造生产环节转移到研发、设计、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信息处理、知识生产活动会大幅增加。数字时代下,生产要素需求发生重大变化,这要求城市资源空间再配置。
从产业空间布局层次看,数字时代城市产业布局可分为城市布局、产业园布局和厂址布局。空间层次不同,产业布局所需处理的利益关系不同。
城市布局涉及完整的地域行政单元,需协调不同职能部门、不同区域之间利益关系,避免产业部门之间的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
一是优化城市功能分区。结合城市不同区域基础条件,合理划定城市空间职能,优化城市功能分区,促进资源利用效率和功能配置效益的最优化。数字时代下,信息处理和知识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活动方式,知识型人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为了增强城市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体系建设以满足高质量生活要求。城市空间资源配置要从以工业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更加强调居住、办公、娱乐、文化等多功能复合,创造高品质城市空间,吸引高素质人才。
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政府治理领域,实现数字化治理,不仅有助于促进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而且能够通过政府决策科学化、城市管理精细化、公共服务便利化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完善交通治理领域的数字化建设,促进数字技术在城管、医疗、房管、安监、市场监管等领域治理场景的研发与应用,有助于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优化城市公共资源空间配置,创造高品质城市空间。
二是优化区域产业分工。根据城市经济整体发展要求和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基础,按照主导产业的区位指向确定各自发展方向,合理分配产业在不同区域的发展和分工,促进城市产业链条的形成和产业的地域差异化发展。一方面,数字经济时代城市空间布局优化需充分考虑原有传统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依赖原有产业布局。数字经济特别是产业数字化发展,侧重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是对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因此,其空间布局优化需充分考虑原有传统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通过产业空间职能调整和优化,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发展优势主导产业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改变企业生产方式,加速产业链分化、重组,影响产业空间需求。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产业效率和土地产出效率,降低对土地资源的依赖,而且由于主要依靠机器人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制造生产部门无需占用以人为本的城市中心位置,改变了工业部门对土地的空间需求。地方政府应遵循数字经济发展规律,调整工业、商业、居住用地比例和位置,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园区布局在城市产业空间布局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在城市布局战略方向下,选择生产建设条件相对完善区域进行产业布局;另一方面,园区布局需明确园区发展目标,确定园区空间的产业定位和职能安排,对厂址布局形成一定指导作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产业革命进一步加快了技术创新的速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削弱自然区位和地理条件的限制,降低城市产业发展对能源、原材料等的依赖,使产业趋向于交通枢纽布局。数字时代下以信息处理和知识生产为主要生产活动方式的企业,为了靠近客户、吸引人才,发挥知识生产集聚效应,侧向于选择人口密集度高或者交通便利的位置。因此,数字产业园应优先布局于人口密集区或交通枢纽位置。
产业园区作为城市产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在城市产业发展中承担了重要的职能。科学规划全区布局,优化空间职能,提升其产业承载能力,增大产业集聚效应,进而提升数字经济对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作用,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
厂址布局是对园区布局的进一步落实,综合考虑企业原材料、产品运输要求与周边企业竞争关系等因素确定企业位置。尽量避免利益冲突,形成合力,生产区、生活区比例协调。数字技术改变企业生产方式,生产制造环节机器人的应用对劳动力形成高度替代,企业员工主要担任设备检测、维修、管理等工作,这不仅降低劳动力需求总量,同时改变劳动力需求内部结构。数字经济提高产业尤其是工业部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改变劳动需求结构和数量,厂址布局应依据产业发展特征,一方面调整生产区、生活区空间位置及其比例,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改善生活区居住环境,增加对技术型、知识型人才吸引力。
第一,强化基础设施支撑。不管是布局产业数字化还是侧重数字产业化发展,地方政府都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一是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投资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化的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优先布局多网协同泛在无线网络,超前谋划未来网络,建设窄带物联网商用网络等;优化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基础设施布局,促进内容分发网络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融合发展。二是积极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推动绿色能源智能化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交通运输通信信息网络等。
第二,加强人才引进培育。数字时代知识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活动方式,高素质人才作为重要生产要素需要得到保障。加快全国乃至全球人才引进站点布局,拓展招才引智渠道,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转移转化数字科技成果;主动连接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推进人才和产业项目的交流合作,鼓励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鼓励数字企业采用柔性方式引进专业人才,根据人才引进层次与规模给予补贴。
第三,加强政策支持,改善营商环境。制定数字经济产业专项政策,完善财政投入、产业载体建设、重大项目实施等政策配套,加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政策支持;设立专项科创基金、构建融资服务平台,支持数字产业初创型科技企业发展、重大科技成果项目转化、研发机构建设等;引入外部服务资源,以共建、联盟等形式整合一批商务咨询、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降低商务成本;建立完善数据交换、共享长效机制,形成政务、行业数据资源化管理,推动数字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