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研究

2020-01-09 15:50郭茹玉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隐性宿舍育人

郭茹玉

(成都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的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因而,高校在开展传统的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开发渗透在校园文化环境中的隐性教育,圆满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宿舍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宿舍文化的育人作用也逐渐得到教育者的认同。因此,探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宿舍文化氛围,成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宿舍文化建设的关系

(一)高校宿舍文化是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目的和内容都具有隐蔽性,通过动态的活动形式或者静态的物质载体传递教育信息,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收,最终达到教育目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可以是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任一事物,在宿舍文化中,它可以是宿舍的物质环境,可以是宿舍的制度条款,也可以是宿舍成员间的互动行为或文化活动等。宿舍文化中蕴含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对课堂显性教育的有效补充,它在潜移默化中对高校学生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的建立产生影响,比课堂教育的教育广度更宽,教育成效更持久。良好的宿舍文化蕴含着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高校宿舍文化具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宿舍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2],这几种文化分别具有其独特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宿舍的物质环境建设,是一所学校办学资历和文化底蕴的体现,优良的宿舍环境是思想与艺术的有效结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端正学生的价值取向。宿舍的规章制度是对学生宿舍行为的约束,是宿舍文化的指向灯,完善的制度体系指引学生的言行与思想,为宿舍文化有序发展提供保障。学生在寝室的交际交往中会形成一定的精神文化,包括道德、理想、价值观等,积极的宿舍精神文化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素养,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价值导向趋同的群体意识。学生在宿舍内的行为习惯和交际互动组成宿舍行为文化,健康向上的宿舍行为文化可以感染寝室成员形成文明的生活习惯,维护宿舍秩序,积极互助,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这四种宿舍文化相互渗透、影响,只有在科学的引导下才能充分发挥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现状

(一)基础建设投入不少,但缺少文化内涵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提升高校影响力,许多院校都在加大对整个校园硬件设施的投入。教育部官网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普通高等学校校舍总面积97 713.56万平方米,相比上年增加了2 313.23万平方米。校舍面积的不断扩张,说明高校在宿舍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在建设过程中,高校主要着眼于宿舍建筑的实用性和美观性,过于重视学生公寓的建造规模,忽视了建筑中蕴含的校园文化价值。宿舍的绿化、配套设施跟不上宿舍建设步伐,也没有将校园文化精神融入宿舍硬件配套设施,难以营造出良好的育人文化气息和校园精神风貌,无法发挥通过物质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感悟的隐性教育功能。

(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但缺乏人文关怀

首先,目前的高校宿舍有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水电使用、卫生文明维护等都有明确的条例,也有专门的后勤部门对宿舍进行管理,维持宿舍的日常秩序,这些既是隐性的育人机制,也是宿舍运营的基本保障。但当下的高校宿舍制度文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更多把宿舍制度当作硬性要求去约束学生,未能把管理和服务及育人紧密结合在一起;后勤团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过于注重管理而忽视了宿舍制度为学生服务的本质。这使得宿舍制度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出现了管理和教育脱节的现象[3],无法达到在管理中促进学生成长、在服务中实现文化育人的教育目的。

(三)精神文化总体积极,但低俗思想侵蚀影响加剧

整体来看,目前的高校宿舍氛围是积极健康的,学生在宿舍内共同学习生活,互相督促,交流进步。舍友间基本能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宿舍的精神文化积极作用于学生成长和发展。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学生开始接收到更加多元的价值观念,拜金和享乐主义思想逐渐弥漫在宿舍环境中,部分学生对于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生活态度消极,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都开始出现扭曲,这些消极的思想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困难。

(四)宿舍行为文化自主形成,高校干预不够

高校学生在宿舍制度和自我道德的约束下,有着相对稳定的宿舍行为习惯,相对稳定地维持着良好的宿舍秩序。但因为高校不同于初高中,其对于学生在宿舍内部的行为并没有过多干预和引导,学生的宿舍行为习惯更多的是自主养成,学生在宿舍的行为亟待高校的干预矫正,其中一个典型问题就是学生在宿舍上网时自控能力较差,存在通宵达旦上网的现象。高校学生通过网络满足个人学习、娱乐、购物、社交等各方面的需求,上网早已成为宿舍生活的重要内容,伴随而来的是部分学生对于网络世界的沉迷和面对网络繁杂信息的迷茫。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教育干预,这种行为习惯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反作用。

三、基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加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注重宿舍物质环境文化注入

宿舍的硬件设施只是教育载体,最终的教育目的还是通过渗透校园文化精神,彰显校园个性,让学生置身宿舍环境接受隐性思想政治教化,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从而实现寓教于境。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要注重宿舍配套设施和附带绿化的建设,打造将美观实用性与思想教育性相结合的舒适安全的宿舍景观,形成带有高校文化特性的宿舍物质文化,“使之成为一部立体多彩的教科书,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4]。

(二)宿舍制度体系完善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目前,高校宿舍制度体系建设缺少的不是规章制度,而是对于学生主体的人文关怀以及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因而很难发挥宿舍制度对于学生的隐性教育功能。因此,在宿舍制度完善过程中,高校要尊重学生习惯,坚持正确的价值理念,加强宿舍管理人员培训,建立宿舍制度、管理人员、学生之间的互动渠道,真正将蕴含在制度中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和政治信仰无形地传递给学生。

(三)推动宿舍精神家园建设

针对低俗思想逐渐侵蚀宿舍精神文化的现状,高校应该加强宿舍精神家园建设。在全球文化交融交流交锋的大背景下,虽然难以从源头上消除低俗思想的传播,但高校可以在宿舍内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举办宿舍演讲辩论活动、开展宿舍心理咨询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宿舍生活,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前进的精神动力,抑制消极颓废思想,达到充分发挥宿舍精神文化思想育人功能的目的。

(四)加强宿舍行为文化的引导干预

在高校宿舍行为文化建设中,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宿舍行为文化干预,具体可以从开展宿舍文化活动和引导健康的宿舍网络生活两方面进行。首先,基于宿舍的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宿舍文化节、学习标兵寝室评选、宿舍体育竞赛等,丰富学生的宿舍生活,引导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其次,倡导积极向上的宿舍网络生活,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建立宿舍网络管理制度,加强校园网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潜移默化地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隐性宿舍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热得快炸了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学校到底是谁的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热得快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