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2020-01-09 15:52谈晓琴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社团大学生活动

谈晓琴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0)

社团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载体,新形势下大学生社团在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繁荣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精神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检索发现,目前国内关于社团的相关研究很丰富,主要围绕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功能、面临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和探讨对策研究,但对社团文化建设的研究较少,主要研究也是围绕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而且更多的是分析中高职院校的社团文化建设,同时探讨大学生学术性社团促进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研究就更少,因此新时代、新形势下对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进行进一步深化和拓宽研究仍然很有必要。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现阶段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理解、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等进行文献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 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内涵

1.1 大学生社团的定义

根据共青团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大学生社团的定义是:“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上述定义中并结合国内学者的研究可以提炼出大学生社团的几个特点:一是自愿自主性: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加入社团组织。社团的成员自愿参加活动和学习,可以自主组织策划开展各类活动,并自觉遵守相关的章程和规定。二是丰富性:是指社团类型的丰富性和社团活动的丰富多彩。三是规范性:当前大学生社团在管理规章上日益完善,具有自己独立的章程和健全的管理制度,自我管理能力逐步提升。四是教育性:参与社团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知识视野,锻炼实践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将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专业和兴趣相结合。五是实践性:大学生社团一般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例如艺术类、学术科技类社团和志愿服务类社团,由于其活动的特点,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学习、实践、展示的平台。

1.2 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内涵

大学生社团文化是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是在长期的活动过程中社团成员所共同创造、共同享受和传递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是大学生社团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社团活动、社团形象、价值观、社团精神、社团品牌和文化产品等主要方面。”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能丰富大学生课外活动,发挥学生所长,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拓宽学生视野。

2 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存在的制约因素

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教党【2020】13号)有关要求,目前各高校学生社团改革工作将更加突出社团育人功能,是繁荣校园文化,促进青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探索“如何紧跟时代步伐,紧跟青年思想,更好发展”还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从内部建设因素看,社团的思想指导和共同的价值观、社团内部制度、影响力等都成为影响社团文化建设的关键。

(2)从指导教师因素看,指导教师的配置、指导教师个人对社团指导的投入度和建设理念、指导教师自身的专业性等也成为制约社团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学生社团指导教师承担着指导学生社团发展建设,把握社团发展正确方向,加强社团成员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学生社团日常管理,组织学生参加社团相关活动,开展学生社团骨干培训,定期对所指导社团工作进行总结,及时发现掌握、指导整改社团建设、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向党委学生工作部报告等重要职责。大学生虽然思维活跃,富有激情和创造力,但是知识储备、阅历等方面相对欠缺,恰恰需要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热心公益事务,具有奉献精神,关爱学生成长的指导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然而目前指导教师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社团由于指导教师自身工作的繁忙原因外,社团自身也未能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社团近况。

(3)从资源配置因素看,社团的办公和活动场地、社团经费作为社团建设的资源条件也影响着社团的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所需的资源主要指资金和场地,这也是社团能生存和保有活力的基本条件。这一点是需要学校从资源配置方面出发,从顶层设计上能鼓励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在经费、场地、设备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支持学生社团活动正常开展,并保证专款专用,这些会成为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肥沃的土壤。

(4)从外部影响因素看,校、院两级团委对社团的指导、学校的导向、社团管理机构对社团的管理、网络新媒体的影响也逐渐成为影响社团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在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对社团进行正确的导向尤为重要,要牢牢保持社团文化建设正确的方向是根本性的。学生社团的文化建设必然受到学校、学院对于社团管理和建设的政策影响,同时还受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是社团无法避免的。学生社团必须要积极地应对,吃透政策和要求,同时运用好网络载体,让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与学校立德树人的方向一致,实现社团文化建设的目的。

3 提升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路径

3.1 加强思想引领,把握社团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一是学校必须牢牢把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站在战略高度规划学生社团的发展,把学校的育人理念、发展目标有效融入到社团文化建设中去,使社团文化建设成为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窗口。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党团组织的先进作用,探索党团组织进学生社团的模式,把社团作为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继续完善社团管理制度,构建社团文化建设内部管理体系

一是加强学生社团内部制度建设,形成系统规章制度。各个社团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功能明确完善自身管理制度等。二是加强社团组织骨干队伍的培训培养工作。学校要将社团骨干作为学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院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和管理中。三是合理安排活动计划,确保社团开展活动时间与课程不发生冲突,保证社团活动和管理的持续性;四是加强社团指导力量,选优配强指导老师,更好发挥指导教师在社团文化建设中的积极引导作用。

3.3 加强社团的分类引导,实施活动调控,构建社团品牌文化

一是根据青年团员特点、时代特色等实际,从形式、载体、手段等方面分类指导各类社团。对于同学们喜爱的、具有发展潜力的社团,要加大指导和支持力度,打造经典,构建社团品牌文化;二是社团管理机构要对社团活动的实施过程进行分阶段、有针对性地管理,从而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三是探索将各类资源与社团进行创新性结合。比如,可以推行社团第二课堂学分制或者选修课程制,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的形式可以修得学分,即留住了社员,也带动了老师的积极性,还对资金、场地问题有所缓解同时也扩大了社团的影响力。

3.4 完善大学生社团组织评估体系

社团组织评估是指“及时掌握、了解社团组织平时日常运行的情况并进行及时的评估、评价工作。”一是以活动评估为例,活动评估要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对活动计划的实施、社员参与度、积极性和满意度、组织秩序、活动目标的达成等进行有效的监管,从而提升活动质量;二是实行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社团评估程序,实现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和广泛性,构建学生为主体的社团文化,吸纳广大普通同学加入到社团组织的评估评价中来,制定校园两级社团评优制度,探索形成完善的社团评估体系。

猜你喜欢
社团大学生活动
缤纷社团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大学生之歌
K-BOT拼插社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