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茜
(南京审计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5)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就把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在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推动下,新闻出版领域的体制改革也正在由点到面地持续推进中,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期刊出版业作为新闻出版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对于期刊特别是学术期刊来说,目前主要是由各大高校或者科研机构主办,大部分是各高校或者科研院所根据自身的学科布局或科研方向来决定办刊方向。但当我们从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来看,还没有形成一个具有整体规划的刊群,这对于区域文化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掣肘;同时,当我们从学科发展的视角看,相近学科的刊物之间由于缺少具有整体意识的协同发展,出于争夺优质稿源和在评刊时占据优势地位的目的,有可能形成恶性竞争,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因此,集群化发展成为学术刊物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本文接下来将在系统梳理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的可行性路径,旨在为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思路。
期刊集群化是指多个办刊模式相近、领域相关的期刊通过整合实现集群化、规模化、集团化,统一配置资源,包括人才、信息、资金、物流等,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在各期刊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依靠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提高期刊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胡俊健等人研究认为,科技期刊走集群式发展之路对于壮大文化产业力量,提升科技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1]。王炎龙等人认为,因缺少刊群建设理论,导致我国期刊刊群的建设效果并不明显[2]。赵少飞发现依托学科专业的集群模式是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的重要模式[3]。杨春兰认为依托学科专业内容的网络集群模式将成为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的重要模式选择之一[4]。迟秀丽等人认为科技期刊专业集群化网络出版平台在适应国际数字出版发展形势、扩大期刊社会影响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5]。杨春兰还提出国家相关部门在制定期刊管理与改革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期刊集群化发展的切实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刊群定位[6]。刘天星分析了自存储、机构存储和学科存储等对传统出版带来的冲击,并探讨了中国科技期刊集群发展应坚持的道路[7]。朱琳等认为中国科协刊群建设受到了期刊体制改革的驱动,是刊群内在发展和期刊自身发展的要求[8]。原源等人提出了强化互联网思维,构建中医药期刊联盟网络云平台的发展思路[9]。杨蕾等人认为专业化期刊集群可从产业集群的运营模式中汲取精髓,更好地对自身的运营模式进行突破与创新[10]。刘俊等人分析认为大学出版社开展学术期刊集群化建设具有其特殊优势[11]。骆超等人提出了以集群平台项目的建设为纽带推动刊群建设、由期刊出版业向信息服务业转型的专业性学科刊群的发展策略[12]。李红等人提出了组合各要素构建中国专业数字化期刊集群出版模式的概念模型[13]。喻菁提出可借鉴淘宝模式构建期刊集群平台,更好地整合作者、专家资源[14]。
通过梳理前人的研究文献,我们发现已有部分研究意识到了期刊集群化发展的重要性,认可了期刊集群化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也提出了一些期刊集群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但是目前大部分文献集中在科技期刊,且提出的一些建议在实施路径上面不够具体,所以没能够得到较好的落实。本文的研究对象不仅限于科技期刊,而是从区域刊物发展入手,讨论期刊集群化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学术期刊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质的杂志,其所针对的一般是特定学科领域的人群,目标受众固化。一些专业刊物所面向的就是特定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如作者所在刊物《审计与经济研究》,它所针对的就是研究审计、会计、经济管理等学科领域的学者。其他一些综合性的学报由于包含的栏目较多,学科领域相对较广,针对的目标读者群体相较于专业刊而言更广。但是总的来说,不管是专业刊还是综合性的学报,读者、作者群体还是相对狭窄的。这就容易造成各个刊物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优质稿源而各自为政。另外,由于评刊时是以学科作为门类划分标准的,所以也容易导致刊物之间的非良性竞争。以财经类的刊物而言,全国主要的财经类高校都有自己的专业刊物。如南京审计学院的《审计与经济研究》《南京审计大学学报》、南京财经大学的《产业经济研究》《南京财经大学学报》、西南财经大学的《经济学家》《财经科学》等,这些刊物都在经济学研究领域各自都享有较高的声誉。但是从国际上来看,中国的学术期刊特别是社科类的学术期刊,还未能在国际上占据较高的席位。除开刊物本身的质量发展,形成较为紧密的专业刊群、最大程度实现优势资源的最优配置也是一条可行的路径。特别是对于江苏省这样一个“文化大省”“期刊大省”来说,推动区域期刊集群化,提升期刊竞争力迫在眉睫。
学术期刊质量的一个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内容质量,“内容为王”是期刊界的共识。提高刊物质量,首先要求好的稿源。而优质稿件来源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形成以该刊为公共平台的学术共同体[15]。学术期刊在进行选题策划或者组稿的时候,首先可以依托主办单位的资源优势,如南京审计大学主办的《审计与经济研究》,属于审计学科类的专业刊,其所依托的就是南京审计大学这一全国唯一一所以“审计”命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校内一批专门从事审计研究的专家就为刊物提供了很好的稿源和专家资源。除此之外,南京作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高校、科研机构众多,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名校也为刊物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稿源和专家资源。加上省域范围内学术交流活动频繁,包括江苏省期刊协会、江苏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等学会也为学术期刊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很多机会。期刊交流活动有助于刊物获得其他专家关于期刊建设、栏目策划等方面的建议,也可以帮助编辑及时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态势,通过和专家学者的交流获得向他们组稿、约稿或者邀请审稿的机会,从而推动刊物质量的发展。
当前,我国学术期刊市场呈现的还是单打独斗的场面,各期刊各自为政,导致期刊小而弱。加之我国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还没有完全趋于科学,以影响因子为主要评判依据的学科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SCI评价体系的迷恋导致大量优质稿源流向国外,国内期刊竞争力差,无法与国际期刊抗衡,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在这样的情况下,集群化可以帮助群内的期刊集合各项资源,充分发挥人才、技术、管理等优势。同时,借助刊群的平台,平台内的期刊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有利于各个期刊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能够及时了解其他刊物的发展情况,增强忧患意识,促进良性竞争,实现刊群的共同发展,从而提升刊物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大数据的发展推动了各大数据库的强势发展,以中国知网为首的网络平台几乎垄断了数字出版市场,读者在需要查阅文献时,往往通过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章,导致只见文不见刊的现象,虽然这样的检索模式有助于文章被更多的读者看见,但是这种方式极大地模糊了刊物的办刊特色,如栏目的筹划、组稿、特色等,容易给作者带来“一叶障目”的困扰。还是以《审计与经济研究》为例,其策划的特色栏目“国家审计理论建设专栏”,在其前身“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栏目的基础上,于2010年正式创栏,主要刊发“国家审计”“国家治理”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具有极强的栏目特色,所刊文在理论界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知名度。随着党和政府对审计工作愈加重视,国家审计也得到了更多的研究学者的关注,但是还是有很多作者并不知道该刊物创办了这样一个栏目,大部分作者还是通过搜索“国家审计”“政府审计”等关键词来获取有关的文章资源,办刊特色、栏目特色被严重弱化。我们认为通过推动期刊集群化,可以促进相近学科的刊物之间形成类似“学科联盟”一样的学术共同体,如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财经联络中心每年通过年会的方式组织中心内成员单位举行交流活动,该联络中心成员基本都是各财经类高校主办的期刊,所针对的作者和读者群体具有一定的重合性,但不同期刊由于其平台不同,拥有的资源以及配置方式也不同,通过互相交流,有助于帮助同学科的期刊之间加强互动与沟通,推进资源整合重组,改变资源分散的局面,集结力量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以往研究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的文献大多集中于对科技期刊的研究,对社科类期刊或者综合类学报的研究较少。不管是科技期刊还是社科期刊,在面对集群化发展的路径选择时是基本相通的。
行业学会基于某一特定行业,可以将学会内的成员单位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有一些全国性的学会如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就江苏省学术期刊来说,目前有江苏省期刊协会、江苏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等学会组织,这是以地域为标准进行划分的。基于行业学会的集群化发展道路可以利用其所共有的资源优势,以刊群身份参加行业活动,召开学术会议、组织评优活动、组织培训及讲座等。如江苏省期刊协会每年举办的编辑培训班、编辑技能大赛、“明珠奖”评选活动等,江苏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每年都会组织召开文科分会年会和理科分会年会、理事会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仅可以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而且可以为成员单位提供优质的学术资源,帮助成员单位提高刊物内容质量。
以学科为基础组建的行业学会较多,就财经管理类而言,目前有如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财经联络中心、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期刊工作委员会等。在当前大数据广泛运用的背景下,也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汇集一些学科方向接近的期刊,组成具有专业方向的期刊集群,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目前科技期刊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些较有影响力的期刊集群,如中国光学期刊网就整合了五六十种光学期刊。社科领域目前还比较缺乏这种基于学科背景的联系比较紧密的期刊集群。上文所提到的如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财经联络中心目前还处于比较松散的状态,每年以举办年会的方式进行,未来可以基于财经学科,成立类似财经期刊出版平台这样的机构,平台内部的期刊可以采用统一采编系统、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统一人才管理模式等方式,深化刊群建设,推动期刊集群化走向深海。
当前,我国的学术期刊大多是由高校或者科研机构主办,人事、财务等均由主办单位统一管理,人事上由主办单位人事部门管辖,资金则由主办单位财政统一拨款,这种方式固然保证了期刊运营的稳定性,但也容易陷入模式僵化、创新不足的泥潭,创新期刊运营模式也早就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以及期刊业界关注的问题,早在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就下发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推动期刊集群化发展,可以尝试改革当前的运营模式。如实行编营分离,编辑专注于自身的编辑出版工作,着力提升刊物内容质量,其他如采编平台建设、杂志发行等可依托专业的出版公司进行。再如基于学科背景建立专业出版平台以后,可以实现审稿专家、作者等的资源共享,摒弃以往各个期刊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资源的集约化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但发展趋势不可阻挡,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可以充分借鉴国外知名学术出版集团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道路,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推动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