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语薇
(苏州市吴江区英仑伟才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200)
由于幼儿本身的年龄及发展特点,阅读能力及阅读水平较低,幼儿园阅读教学开展受阻。不过,由于幼儿有着较强的可塑性,只要找到正确的引导方法,便可以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幼儿优秀的阅读能力。家园共读以阅读为纽带,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可以有效丰富幼儿的语言词汇,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可有效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此外,幼儿与家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阅读,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营造亲密的亲子关系。因此,家园共读被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中,甚至已经逐渐成为幼儿阅读习惯培养的优选方式。然而,在家园共读的开展中,因受错误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影响,导致家园共读无法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对此,笔者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家园共读可以对幼儿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很多家长随波逐流的加入,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错误地理解家园共读的开展价值。大多数家长认为开展家园共读的价值就是让孩子提前认字,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促进孩子的性格发展。因此,在家园共读的开展过程中,家长强迫孩子阅读,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仅没有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还让孩子变得厌倦阅读。2.缺乏家园共读指导策略。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往往是竭尽所能,但很多家长却不懂得如何有效教育孩子。因此,在家园共读的开展过程中,家长经常以“工作忙”为借口,将家园共读当作是任务,没有注意对阅读气氛的创设。3.家园共读中父亲角色的淡化。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家园共读都是由母亲陪伴孩子完成的,父亲在家园共读中的教育作用并没有显现出来,由于家园共读中父亲角色的淡化,导致家园共读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1]。
科学教育目标的建立能推动家园共读活动的开展,也能有效提高家园共读对幼儿的教育效果。因此,幼儿园要与家长相互交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家园共读目标。例如,教师每天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并询问家长孩子在家里的阅读内容、阅读习惯等,双方经过密切的交流,并结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为孩子制定了科学的教育目标。在该目标的指引下,双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达成一致,对孩子的教育更有针对性,也能对孩子的成长有更准确的把握,从而为之后的教育安排指明方向[2]。通过建立科学的家园共读目标,能使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思路达成一致,确保家园共读的顺利开展。
为了保证家园共读的顺利开展,幼儿园需要尽可能地帮助家长创造良好的亲子关系,拉近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因此,幼儿园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园活动,邀请幼儿家长到幼儿园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与孩子共同完成各种活动,为家园共读的开展奠定基础。例如,幼儿园会定期邀请家长来幼儿园担任“助教”,在幼儿园为孩子们分享各种故事,为孩子们推荐自己认为优秀的书籍。家园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并拉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推动家园共读的开展。
对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在开展家园共读的过程中,要想保证教育效果,需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园共读氛围,使幼儿在潜移默化间养成好的习惯,促进家园共读的开展[3]。例如,幼儿园提倡家长每天拿出半个小时的时间陪孩子阅读,并将阅读过程拍摄成照片或视频,幼儿园定期对此进行评选。此外,幼儿园可以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制作阅读绘本,以此营造良好的心理阅读环境。通过这种大手牵小手的活动形式,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有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家园共读教育模式顺利开展。
总的来说,家园共读的开展能有效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幼儿园与家长需要共同努力、相互协作,保证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统一,运用科学的方法使幼儿真正爱上阅读,帮助幼儿积累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