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师成长路径的实践与思考

2020-01-09 13:17罗益成方富萍
课外语文 2020年24期
关键词:研讨名师情怀

罗益成 方富萍

(1.宜宾市江安县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中心,四川 宜宾 644200;2.阿坝州金川县教育局,四川 阿坝州 624100)

一名语文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在自尊心和荣辱感的驱使下,一般都希望能在工作上做出成效。虽然有刚参加工作时特有的对工作方法的茫然与对工作成效的不确定而产生的不安,但总的来说,一般都有由新教师走向发展型教师、经验型教师、成熟型教师、骨干型教师、优秀教师、卓越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希冀。虽可能是其头脑中的一丁点儿意识,但也不可否认其对一个教师成长的引领作用。随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接踵而来,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骨感形成强烈反差,自己的付出与成效不成正比,使得这种成长理想与自己渐行渐远。只有那些能守住青灯与寂寞的坚守者,能跨越教师成长中遇到的困难而向前推进,从而享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笔者经历过新教师的成长历程,现在做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常与教师探讨,对教师的成长路径做过实践与思考,有些感悟在此与大家分享,以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走向一个教育情怀梦

一个教师是否能成长为一个专家型教师,那倒不一定。受天赋、环境、机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能走到这一步毕竟是凤毛麟角。但是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拥有一个教育情怀梦,一个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梦想。一名教师是否能达到很高的教育境界,那也不是每个人的必然,但追逐教育情怀的梦想是完全可以的,也是有必要的。林语堂曾说:“梦想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有梦想追求的人,常会努力探究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成效,常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全力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虽然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成长前景的混沌迷茫有可能让我们无法抗拒烦恼,但教育情怀能增强对抗这种烦恼的“免疫力”。教师把教育情怀作为自己的梦想去追求、努力,坚持下去,时间长了积淀也就多了,会在不知不觉中拥有教育情怀。更为重要的是,在追求教育情怀梦想的导引下,教师会主动克服遇到的困难,主动地提升自己,从而促进自己向高境界迈进。

二、走逐一个名师典范

失败的理由有千万种,成功的原因皆相似。全国有相当多的教育大家,但他们成功的原因基本相同,追逐自己的教育梦想,不断思考探索,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引领其他教师共同成长。这些教育大家各自又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其成长路径值得后生们借鉴。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一个语文教育大家作为自己学习的典范,虔诚地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以他的成功做法作为自己前行的参考。这样,教师心中有明确的目标、前行的路标、具体的做法,而不是口号式的空洞理想。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心中仰慕的名师大家的具体著作、教学设计、课例来学习方法,参照名师大家具有个性化的成长路径前行。特别是借鉴他们具有范式的课例,从中直接获取解决问题的办法,让自己少走弯路,让自己快速成长。例如余映潮的板块式教学,可以让语文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四川省教科院何立新等人主研群文阅读,可以帮助语文教师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又如上海师范大学詹丹老师的文本解读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提升对文本解读的能力;黄厚江老师的作文教学可以作为语文教师借鉴使用的范例。

三、走近一个微型书库

直接与名师面对面交流学习当然是好事,具有现场感,可以当面对话,针对性地提问,但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不是每个教师都有机会的。特别是那些偏远地区的教师,这种与教育名家面对面的请教就更难了,但是对于一个喜欢读书的老师来说,可以通过读书来弥补。书可以架起时空的桥梁,缩短自己与教育名家的距离。语文教师应该自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微型书库,内容可以为文学著作、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教育名家专著、优秀案例、专业期刊等,所选书籍应该是需要经过时间验证的经典书籍。语文教师需要长期坚持阅读,可以精读细读,可以囫囵吞枣似的浏览,也可隔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回读、品读。可以边读边做些旁批、圈点勾画,可以写写读书心得,对书中的观点做法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质疑、批判的眼光加以审视。读得多了,思考得深了,这个微型书库也就会融进自己的大脑中。书与人的融合过程就是语文教师的成长过程。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全国著名语文教师王崧舟,家里有个书房,藏书量达上万册,天天读书,汲取精华,丰富自己的学识。

四、走入一个研讨团队

教师一个人进行教学探究难免孤掌难鸣,因为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有限。如果教师能走进一个语文教师团队,借助团队的力量,相互交换思想看法,在相互碰撞激荡中产生新的智慧火花。同时可以相互敦促和感染,推动自己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教学实践与探究中。研讨团队可以通过QQ 群、微信群、会易通软件、钉钉软件等开展网上研讨活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集中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如同课异构之类的研讨活动。特别是年轻教师更应该主动地寻找机会加入语文教学研讨团队,主动地拜师学艺。笔者在参加教师研讨团队方面感受颇多,以前在语文教学中付出了许多努力却收获颇浅,成长缓慢,现在有幸成为四川省名师工作室成员,得到何立新老师的点拨,与团队成员一起研讨教学方法,深感成长提升特别明显。有时在想,如果早十年加入这样的研讨团队,自己的水平与境界将超过自己现在的水平许多。同时,由宜宾、自贡、甘孜州等地语文教师自发组成的研讨小组开展跨市的教学研究交流,对老师成长推动作用也特别大。

五、走进一个课题研究

四川省名师李镇西说得好,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做课题是最好的科研。一个语文教师在成长中必然遇到许多难题,把它们作为课题来做研究,将有力地推动教师把教学思考推向深处。课题研究引导教师带着探寻的眼光看问题,从质疑的角度来思想他人的主张,在研究中形成创新的方法,产生新的认识,从而走出一条有个性的成长发展之路来。有不少教育名家就是从科研之路中走出来的,例如管建刚老师就是从作文教学上寻找到成长突破口的,从而走向教育名家;又如四川省何立新名工作室把课题研究作为工作室成员成长的策略之一,申报了省课题“卓越语文教师集体成长路径研究——以四川省语文名师工作室为例”,让全体成员在研究中成长。笔者在成长中,课题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助推作用,省级课“生活味作文引导策略”在全省有一定的知名度,带动参研人员在全省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课题可以是集体的,也可以是个人的。以推动教师成长为目的的课题研究是否立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它来解决自己成长中的难题,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境界,把自己推向专家型教师。

语文教师的成长之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积淀与付出。王国维提出治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看用来形容语文教师的成长之路也是恰当的。语文教师在成长之路上要有目标,并且要能为实现目标而付出辛劳,这样就会发现成长的美丽。每个语文教师不一定都能成功,但必须成长!

猜你喜欢
研讨名师情怀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五老”情怀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