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籍俊杰
2020年1 月2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中央文件《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目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速度惊人,新技术、新政策不断涌现。
我国划定18 亿亩耕地红线,每年有27 亿亩次耕作需求。按照我国2030 年达到70%的城镇化率计算,中国将有2~3 亿农民离地弃农。大量耕地的耕种,只能依靠农业机械来完成。我国农业振兴计划的实施,农业规模化经营将逐步实现,高质量、大型农机的需求日益强烈。据英国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统计,2015 年中国的农机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4%,约为4386 亿元,是日本的8倍,超过美国(约2525 亿元)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随着我国农机化水平逐年提高,到2019 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我国农业装备行业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高端农机装备制造领域,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比,仍有很大距离。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创新能力薄弱是制约中国农机制造“由大到强”的主要瓶颈。高质量、高效率、品牌农机和优质服务是中国农业机械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国的崛起,乡村一定要振兴,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而农业生产全面、全程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最基本的支撑条件!农机产品的破旧立新,优胜劣汰速度加快,老旧农机不能适应新农业的需要,新型、大型、高效率农机将迎来需求高峰。—这是农机行业面临的机遇,也是挑战。
未来十年,对于国内的农机企业而言,既是发展机遇,更是生存挑战!
这一点是对我们河北省的农机装备企业老板的考验!也特别值得我省有关部门去思考。
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机保有量居世界第一位,理论上已初步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但是仔细研究我国农业发展发现,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比,存在种植规模小、农机作业效率低、作业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差、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浪费严重等不足。
也因为此,我国农业生产目前面临着农民种地收入偏低、不愿种地,土地撂荒现象时有发生的问题。“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如何种好地?”成为未来农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让谁来种地?
应该让会种地、想种地、懂农艺、善经营、会操作农机的现代农民种地。他们通过种地,生产出国家需要的质优价廉的粮食。通过种地,使他们的收入明显高于普通打工者,务农才有尊严和积极性。而不是让不会种地的农民瞎种,让不会种地的投机者、政府乡镇官员、商界富翁、企业家去靠土地谋不当利益。
其次是,怎样种地?如何种好地?
通过实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种植、全程机械化(耕、种、管、收、储)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培养高素质专业农民,在适度规模化经营模式下,利用高品质、高效率的农机进行全程机械化生产,通过降低生产用工、减少生产成本,节支增收、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所谓农业机械就是根据农艺要求,专门设计制造的、用于农业生产的机械设备。简而言之:农艺是方法、农机是工具。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
对于农机的属性而言,其来源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作业需求,得利于并受制于工业技术发展的一定制造水平;由工业制造,应用于农业生产;因此农业机械既具有工业产品的特点,也具有农业产业的属性。所以,从事农机产业的人,应该了解农业生产基本知识,想做好农机产品的企业家,必须了解农业的需求规律;只有农机农艺的有机融合,才能做好农业机械装备产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1949~1980 年,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农机发展初始阶段;
1980~1989 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个体经济发展模式;
1990~2003 年,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发展阶段;跨区易地作业率先起步。市场引导,大中型农机发展迅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
2004~2019 年,农机快速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引导,实行农机购置补贴,解决了农民买得起农机的问题。农机产业迅猛发展。耕、种、收基本实现机械化。但后期农机补贴政策副作用出现,表现出的典型特征:进入补贴的农机热销,常规农机过剩,买农机不挣钱;新型农机不补,农机创新受阻。
2020年开始,将进入全面全程农机发展阶段。随着城乡经济的调整,农业种植模式发生变化,农业技术快速更新,农业机械化技术加速升级,农业生产将实现全面全程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
但发展需要跨越三个台阶:(1)发展全程全面机械化,解决农机有没有的问题;(2)实行适度规模化经营、农机农艺融合、标准化种植,解决农业机械用得上的问题;(3)实现农机低能耗、高效率、智能化、信息化,解决用得好的问题。
2019 年,通过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系统销售的农机约有1800亿元,但未列入补贴目录的农机远远大于这个数。整体行业认可的数据,我国农机年平均市场容量4500~5000 亿元。这仅是传统的农机产品。
从发展种类看,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前会长高元恩介绍,欧美农业发达国家约有3500 个品类的农机,目前国内只有1500个品类。随着全面全程机械化的实现,大量的新农机品类将在国内涌现。
从发展阶段看,据中国农大杨敏丽教授介绍,欧美、日韩等国家从农机化起步到全面实现机械化用了20~35 年时间,国内真正的起步是2004 年,只用了15 年。并且国内起点低,需求复杂且丰富,所以国内真正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需要的时间预计更长,所以我国农机需求旺盛期不少于20 年。我们分析农机市场发展趋势如下。
3.3.1 农机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即将到来,新型机具将需求旺盛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现代农机支持,需要大量新型特色农机。高质高效、大型、智能农机将得到长足发展。在2019 年正定召开的全国农机流通工作会议上,中国农业大学王国业教授预计到2020年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将由2015 年的137 亿美元增长到268 亿美元,植保无人机、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农业机器人(辅助自动驾驶)等技术应用发展前景广阔,智能农机将带动我国农业发生深刻变革。
3.3.2 “主机强配套弱”局面将打破,农机具市场巨大
“养个儿子不干活;娶个媳妇不生孩”,这是我国目前主机与农机具配套现状。有拖拉机主机,没农机具的现象十分严重。随着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规模化种植模式的实现,高效率、低能耗、大型农机具市场将是一个蓝海。农机产品将迎来一个“淘汰- 替换-升级”的发展阶段,也是农机产业的发展新机遇。农机装备产业总产值会有所增加,但机具的保有量将会是一个下降的趋势。
例如:一台1804 拖拉机需配套6~10 台大型农机具;一台青贮收获机需要8~12 台饲料运输车。而适用于一家一户的小四轮及其配套农机具需求量将急剧下滑,质次价低的农机将成为历史。
(1)中国有18 亿亩耕地,有27 亿亩次耕作需求。耕地面积大、作物种类多、耕作条件杂。任何一个农机企业,任何一种农机,几乎都能在中国找到自己的用户。
(2)我国市场体量大、规模大,是世界最大的农机大市场。2017 年我国农机产值超过4200 亿元人民币。世界各大农机公司都已进入中国市场。包括五大巨头:约翰迪尔JohnDeere、凯斯纽荷兰CNH、爱科AGCO、克拉斯CLAAS、久保田中国;全球的主要农机生产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中国和北美,其中欧洲、中国、北美的农机产量分别占全球产量的27.3%、21.2%以及19.3%。
(3)国内农机产业仍处于粗放发展阶段。国内农机产业体量巨大但产品品质不足,管理粗放。高附加值、高端机具主要靠引进。目前国内农机生产有几大农机巨头:洛阳一拖、福田雷沃、约翰迪尔中国、山东五征、久保田中国、中联重机、东风农机、江苏沃德、浙江星光、山东巨明等。但主要以传统农机来满足低端市场。其年产值在十亿到百亿左右。目前还有局外实力企业集团:中农、中农发、中化、中铁建等国企、央企。还有一些实力巨头秣马厉兵、虎视眈眈盯着农机装备产业,但产品创新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
(1)产品质量处于中低端水平,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国内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主要以中低端为主,作坊式主机厂众多、技术研发创新水平低,跟随、模仿、组装占据主流。产业体系分工程度不够,原材料、工艺技术之后,中国的113 家大中型农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2.34%,远低于357 家美国大企业的6.55%,也明显低于德国企业(4.32%)与日本企业(3.99%)的水平。造成目前我国农机装备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质量差,核心零部件开发能力差,整体水平与国外差距30 年。
(2)传统农机市场基本饱和,部分产品产能严重过剩
经过国内十多年的政策支持,及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所形成的全球农机竞争格局,中国农机制造市场已具备一定规模。
尽管伴随着我国种植结构调整、市场刚需有所转移,促使一些新兴小众品类的农机进入成长期,面临较好的发展局面,但小众品类农机市场容量不足以转移所有的农机产能,如目前粮食烘干机、果园机械、大棚蔬菜机械、植保无人机等。预计已经出现扎堆的小众品类农机生产企业日子不好过。
反观高端、智能化、大型化产品却供给不足,大马力拖拉机、高质量青饲料收获机等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因此,国内农机产业要升级,品牌整合势在必行,进口产品国产化、壁垒技术难题攻克、低端产能强制淘汰等等,已经迫在眉睫,虽然残酷,但是无二可选。
(3)农机国际化品牌不足,产业结构需加快调整
一是随着我国农业规模化种植规模的扩大,高性能、可靠性高的农机需求量巨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机市场,但没有自主的顶尖品牌,需要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农机。
二是我国农机的制造工艺与制造水平亟待提高,国外农机产业的主要关键技术壁垒目前仍需突破。如农机专用材料、液压、变速箱、底盘、发动机等部件、元器件的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一些企业需要在政府的推动、支持下,快速成长为全球农机顶尖品牌。
可以预测,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振兴计划的实施和现代农业技术的迅速发展,未来我国农机市场将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什么是现代农业?可总结为三方面:生产高品质的农产品;采用两高(高效率、高效益)的生产方式;保持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环境。或者说是在保持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环境前提下,采用高效率、高效益的生产方式,生产高品质的农产品。
预测今后10 年,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将推动着我国农机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从粮食安全角度考虑,未来高效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种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实现全面全程机械化也是农业生产的必经之路。
(4)9.80~328.85 m孔段:钻孔孔径375 mm;施工至终孔层位贯通后,全孔下入∅219 mm×7 mm无缝管329.85 m,并用强度为M10的水泥砂浆固井。
目前世界农机行业已经进入技术创新驱动的时代,不管是传统产品还是新兴产品,想要占领市场,唯一的途径就是技术创新。青岛农机展会上可以看到,全球一流农机企业不约而同地推出了各自极具高科技含量的创新产品,如美国John Deere(约翰·迪尔)的电动辅助驱动系统、德国CLAAS(克拉斯)的收割切碎装置、德国KRONE(科罗尼)的秸秆收获制粒机……无一不代表了全球顶尖技术的发展方向。
反观国内农机行业,虽然技术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口号喊得很响亮,但是力度和速度却差强人意,与全球一流水平差距在不断加大。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产品自主研发投入不足,特别是整机设计和关键核心部件研发;另一方面制造工艺落后,产品质量缺乏有效的保证手段。如大型高端大马力拖拉机、大型高端青贮饲料收获机、大型耕整地农机具等仍然依赖进口。农机产品核心部件如动力换挡传动系统、拖拉机同步器、免耕精播机排种器的种夹、打捆机打结器等关键部件因制造工艺达不到标准而依赖进口。
规模化种植导致耕作方式的转变,农艺水平的提高、地块的变大,导致农业机械的产品种类、大小和智能化水平发生巨变。可以预测,近几年,国内农机行业以产品升级和短板补齐为主要方向的技术创新步伐会继续加快,凡是与新技术相关的农机产品也将显示出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实现长足发展。低能耗、高效率、舒适化是未来农机的发展方向。如各种大型农田整地机械、高速播种机、产后加工机械、节水灌溉机械,以及目前急需的山区农机设备、果园机械化、蔬菜机械化、中草药用作物机械化等。
质量优良、服务好的品牌农机会得到推广,产品售价会适度上升。但随着规模化种植模式的推广,农机需求台数将会大幅减少。
建国以来,我国农机行业一直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尤其是2004 年以来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农机成为盈利最快的行业之一,也造就了一批明星企业。但我国的农机产业未来该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一些国外企业退出中国市场、一些国内企业陷入困境可以看出这方面存在问题。只有摸清国情,明确方向,有的放矢,才能实现农机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相信,围绕着农机产品、农机用材料、工艺技术展开的创新脚步不会停歇,农机行业质量升级的新业态将持续完善,越来越多的中国农机将进入全球顶尖机械设备竞技舞台。我们坚信,通过产品创新,中国农机市场会越来越好,农机企业前途光明。
2017 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2429 家,主营业务收入4291.35 亿元。
2018 年,规模以上农机生产企业减少到2225 家,五分之一的国内农机品牌消亡。
2019 年规模以上农机企业数量同比减少340 多家,一部分企业的产销规模急剧下滑,一部分企业退出转向其他行业,很多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不足50%,大批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2019 年 1~11 月,73.5kW(100hp)及以上大型拖拉机生产41809 台,同比下降6.9%;玉米收获机生产21903 台,同比下降3.9%;履带式水稻收获机生产50780 台,同比下降20.1%;手扶插秧机生产31061 台,同比下降18.8%。相反,采棉机、花生收获机、辣椒收获机、残膜回收机、畜禽处理设备等新产品呈现出较好的增长。
这说明传统农机产品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新产品、薄弱环节农机装备将成为市场急需。高品质、品牌产品将会得到市场青睐。受市场逼迫,未来中国的农机企业将不得不合并重组、强强联合、向国际品牌看齐,做高质量农机产品。
2019 年 11 月 21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办发〔2019〕50 号文“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2020年中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有10 亿亩开始建设。2019 年8 月,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创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计划到2022 年山东省创建省级示范区100 个、市级示范区200 个、县级示范区300 个。基本是5~10 村合并为一个社区,人口在5000 人以上,解决农村空心化,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通过耕地占补平衡、土地增减挂钩等土地整理方式,形成高标准大块农田,引导农户将承包地有序流转,引导有条件的村庄实现合村并居建立社区。2019 年,河南省商丘市已有13 万亩土地集中对外招标出租,规模化种植粮食,每亩租金400~500 元。
随着规模化种植模式的推进,国家合村并居政策的实行和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必然导致农业种植模式的变化,从而引起农机产品品种的大洗牌:可靠性高的高性能农业机械需求旺盛,中小型、质劣价低的农机具需求量预计会急剧萎缩。
未来5~10 年,我国农机装备市场将迎来大洗牌,中国会有一批农机产品消亡,会有一批农机企业合并重组乃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