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俊智
(郑州西亚斯学院 河南·郑州 451100)
进入新时代,推进教育高质量的新发展进入了新的篇章,我国正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发展进入了新跨越的轨道。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与潜力的重要标志,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的根本标准就是立德树人的成效。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体育教学在教育中占有很高的的地位与作用,经过实践调查研究,新时代“镜子”原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起到了时代的代表性与前瞻性,在实际教学中,真实反映出学生实际情况本质性的蜕变与心灵上的成长。研究从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学三个维度层面进行阐述。
1.1.1 新时代体育教师风范
教育强则国强,教育的好与坏是由老师决定的,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校强,所以目前教育需要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及教师自身教育的提高和自我成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积极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有机融合,保障每一位大学生学习有动力、前进有目标、进步有方向、成长有信仰、成才有保障。加大产学研业协同创新力度,加快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研究,对原有课程体系现状分析,注入新的时代信息元素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促进课程体系多元化、课堂过程管理系统化、师资体系专业化、管理体系规范化。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理念的知行合一。牢记习书记所言“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贯穿体育教育课堂实践活动始终。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要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情怀,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新时代责任使命,勇于砥砺奋斗前行,练就过硬专业本领,锤炼意志品德修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做合格的优秀的卓越的新时代体育教师。
1.1.2 新时代大学生个性特点
这一代大学生的家长大多数都是改革开放年代前后出生的,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处在这个年代的父辈及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的个性鲜明、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社会活动能力强、感情脆弱、缺乏理性思考、逆商较差、自尊心强等特点。80%以上的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新一轮技术信息革命时代换联网+的环境下,以及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与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表现出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比较鲜明,缺乏理想信念。他们在个人理想和人生目标比较模糊,随意性大等的情况下,出现了新时代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爱动、善于表现、爱玩手机及网络游戏追剧等情况。
2.1.1 授课过程中的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在体育教学中,第一节体育课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印象”就显得尤其很重要。第一节体育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都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与记忆,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当然是要把第一节体育课,精心准备熟练备课了,无论是从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情,还是被场地器材以及突发事件和什么事情可为的什么事情是不可为的,如何讲解,怎样讲解,怎么样讲解才会生动,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共鸣,说话的语速,说话的方式,说话的技巧,以及如何说话才会真正走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去感召学生,让他们信服你,信任你,跟随教师的思路与步伐,这就要求平时教师要独自下功夫了,比如多看中国的事实要事、时事政治、学习强国、报纸、新闻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心理学、教育学、红色经典等书籍。讲起课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以及组织语言的能力、逻辑、思路都很清晰等隐形的内涵,当然为人师表,就说的有外在行为展示,穿什么样式的运动服配什么颜色的鞋子以及发型都要有十分严格的讲究的,这样以来自己的外部形象加上隐形内涵一定会给你的第一节课带来不同凡响的效果。
2.1.2 上课中的学生情景
从实践教学中以及教学实验对照班可以总结出:上一节大学体育课是否成功,从大学生的上课表象情况最能体现出上课效果的好坏。大学生上体育课是否迟到,上课期间是否玩手机,穿什么衣服,老师讲课时学生的专注力是否集中,有没有多动症的现象,有没有说话交头接耳的情况,有没有上课玩手机的现象,所有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会通过镜子的原理传递给教师。从正反两个方面通过镜子的原理传递给教师最原始的对其判断归纳。随着后期教学的推进以及“立德树人”的深入,将会产生一系列的改变与变化,会出现“是啥就是啥”、“表现啥不一定就是啥”的道之学说“混沌”阶段,这种情况将会在持续2-3周,个别学生会3-5周,因为个别同学经历比较多掩饰内心世界的动机能力比较强,但随着后期时间的推移,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熟悉程度加强与彼此的了解和认识大家基本上能在8-9周表象的表象基本趋向于正常状态。12周以后随着每节课都要做一个有教师自己编制的集体拓展游戏项目,如“周游世界”“永不放弃”“同甘共苦”或“同起同坐”以及“爱的圆心”等游戏项目,老师自编自导,学生分组合作联系,由于游戏玩得开心,玩得快乐,他们彼此之间都没有隔阂似乎通过一个游戏就成为了好朋友,彼此真诚地流露出内心世界的喜悦与开心,此时此刻就是老师通过镜子看到另外一个身影中的学生,学生集中分享预习的体会与感悟的时候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强老师和同学们之间以及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感情与顾虑,这时候才是真正的体现了镜子的原理,反映出来事物的本质现象。
2.2.1 大学生心理分析
根据大学生的年龄层心理所具有的特点,他们是从青春期转变成青年期的发展阶段,三观还没有基本形成,对事物的“真善美”判断还不准确,这就需要教师去加以引导与交流,使其对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与特质有一个清楚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就形成了互动,教师不再是“一言堂”的传授,学生也不再是只能听而不敢讲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也成为交流的主体,互为交流双方。在就与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得到改善与转变,“体教融合”达到了最佳的期望值,学生的这种被认可,善于表现的虚荣心理得到归宿,从而在体育课堂中善于听从指挥,服从教师的管理,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因为每一个技术动作学习与掌握都遵循运动形成的规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这种不自信、情绪低落、掌握技术动作僵硬和不协调以及不善于与老师同学交流、抑郁的心理状态都在“优势教育”“体教融合”“体育与道”的理念下得到安全的释放和转换。
2.2.2 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分析
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是个体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是自身职业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职业心理素质等方面。这些因素都是有教师的心理状态格局大小,所真实有效的展现出来的一种行为表现力和忍耐力,如工作的动机、工作的价值感、工作的满意度、职业的意志力等。教师的动机就内部心理状态需求为了得到满足而从事的一系列课堂表现活动,其本质就是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大胆动作的创新性。在体育教学中所获得的一种内在的主观性心理体验,这种体验直接或间接的在体育教学中感染着感召着学生他们心里的变化。从而看到学生们的转变以及教学成果的显著性,从而达到教学与对工作的满意度的提升。高校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的核心支柱和主要引导者,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得如何,不仅影响到学生体育学习的情况,还将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体育学科的发展,而体育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又有赖于学校对教师的服务是否令他们满意。因此体育教师的社会关系、家庭背景、受教育文化程度的不同而对工作教学所持的心理态度不一样,导致体育教学效果各异。
2.2.3 改变的策略与方案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说,要想改变就要改变一切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家长的关系、学生与院系之间的关系等。加大管理力度,加深改革深度,加快落实速度,加强保障事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这就说明中国的强大需要教育的强大,教育的强大需要体育的兴旺,从另外一种层次上提高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由此,国家加大监管部门的管理,出台相应的政策与实施方案,各级院校领导重视,教师尽职尽责“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创造优质课程、培育时代名师”,制定相应的管理与激励措施,一切问题都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2.3.1 反光镜在教学中运用
教师的优秀与否反映出所教班级学生的差异,学生的上课状态的情景,侧面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投入心血的大小。这就是相对论与统一论的现实意义,不同格局所产生的视野大小的精髓所在。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无形之中就是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与感染,上课时教师从来不带手机或者带手机主动放到要求学生所放的位置进行授课等都是一个无形的指挥棒,一个永远不倒的标杆,一面永不淘汰的精神旗帜。所散发出来的光与热都会从学生那里反射过来。
2.3.2 巧用日常监控“望远镜”调控
如今网络信息时代,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作用,主管部门从而可以远程的了解教师和学生上课情况以及课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的调控,教师了解学生完成教师布置课余作业完成情况。从另外一方面讲,通过一个小小的行为或举动教师可以利用望远镜的远景尽在眼前的效果,来判断学生将来趋势,对此讲解“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的教育等。只要学生决定改变,从他决定改变的那一刻开始就在通往改变的路试,巧妙利用学生改变进行鼓励和鞭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此刻开始从当下开始你已经用事实证明了你正在通往改变自己、改变态度、改变习惯的路上。
2.3.3 定期聚焦“显微镜”帮助学生进步与成长
通过几周的教学实验与实践,基本上对学生的品行、性格、习惯、态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把握,这个时候就可利用“显微镜”去帮助他们找到他们身上自己看不到的潜质与潜能,帮助他们开发,有助于他们快速成长与进步,自己不知道他人知道的东西就是学生的“盲区”,同时也是他们的潜力区有待于激励和挖掘。实践证明这种定期聚焦的“显微镜”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考教分离实验班级的学生考试成绩在优良以上的占总人数的69.6%,优秀人数27.8%。消灭了学生体育考试不及格的现象。为了成就优秀学生,继续跟踪调查与研究我成立了微信群“学霸精英群”,对他们今后大学期间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跟踪调研与服务管理。
2.3.4 妙用洞察学生内心的“潜望镜”
社会快速发展,物质文明极大丰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及“立德树人”在教育内涵建设中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立德树人”体系在教育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学生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就是教师的问题。这就是原件和复印件的辩证统一性的问题,当学生出现问题时首先想到不是他的问题,这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是老师没有引导好的问题,这就在心理上和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在心理上拉近了距离,很容易和这些课堂表现不积极不主动不自觉的学生之间产生共鸣,进而让他们调频或感召到教师的教学教育的“快车道”轨道中来,从而让那些性格上内向的抑郁的学生找到了自信,看到了光明,心理上行为上都会在妙用洞察学生内心世界的“潜望镜”中得以升华与变化。
2.3.5 启迪学生思想进步、成长的“放大镜”
课堂上教师经常说,“学生身上的优点就像是太阳光芒四射,学生的缺点就像星星一样繁多,当太阳出现了星星还会看见吗”,这就是“放大镜”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也是“优势教育”的理念,在教师眼中没有差学生,没有劣等生,有的就是自己的知识与智慧还不够多还不够强大不能足以驾驭学生的行为与表现,新时代是需要“智慧型教师”“水龙头教师”,好的教育好的教师善于启迪学生的思想、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的斗志、挖掘学生的潜力。
2.3.6 中庸之道的“凸透镜”“凹透镜”灵活运用
哲学上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世界是没有好与坏之分的,有的只是自己的格局、立场、观念的不同而看问题角度的不同产生的定位各异。《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汉·贾谊《新书·容经》曰:“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要善于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前人的智慧去激励点燃学生内心世界需求的火光,每一个学生内心世界都渴望需要被关注、被肯定、被表扬、被认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创造一切可以创造可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地灵活地合理地应用“凹透镜”“凸透镜”的原理加以“优势突出”、“劣势淡化”去引导开导学生让其在实际练习中顿悟教师的良苦用心,懂得“存在即是合理性”及“万物自然规律”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练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3.7 学生行为表现的“折射镜”
大学生正是处在青春期,有爱表现、耍个性、当刺头、心理扭曲等不良心理状态与表现这完全属于正常人的现象。从某个理论上说就是让异性或者周围的人引起注意他的存在性以及认可他的合理性,如果体育教师了解这些理论与道理并加以研究的话,一旦教学中出现了这样的所谓的“问题学生”当然应对起来得心应手。折射镜反映出来的本来就不是物质真实的位置,在体育教学中从当代大学生“定位”体系中详实阐述过。尤其极少数大学生心理上在家庭里的缺失在这里更需要被关注、疼爱、支持、理解与包容。
教师和学生如同鱼和水的关系,没有教师学生就没有育人和专业导师,没有学生教师将无法实现与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观;教师和学生类似船和水的关系,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只有两者志同道合的时候才能够顺利达到理想的彼岸,教师教育学生成才,学生成就教师成名,两者的关系越融洽越和谐越能够达到共同的效果,教师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支持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只有学生学好,才能体现教师教好,最终达到双好的完美统一。
从“立德树人”体系在高校教学中的探究得出结论,只要经过一学期的“思政教育”,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创造很多的不可能性以及自己的奇迹,体育课杜绝玩手机,注重细节,提高专注力,知道感恩,懂得尊重他人,说话讲究艺术与方式,深切的领悟世界上父母和教师对自己的无私的爱与关怀、包容与理解。
只有学生改变了家长才会信任教师,从而加强家长对教师教育的认可度与信任度,以及家长对学校的赞誉和宣传,只要教师心中存大爱有大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本着“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理念,说老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一切一切的学生都可以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合力培养成为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优秀,专业技术能力突出,为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的追梦人。
教育理念与格局在新时代背景下快速发展与变革,由于信息时代互联网+应用与创新,成为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家长随时随地可以观看教学情境了解教师与子女在校表现的一举一动,教师也可以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时刻可以通过网络让家长了解更多的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这种良好的关系更加有利于实现教育强国之梦。
结合镜子的原理,从实践教学、实验教学中归纳提炼出:在新时代新的形势下,高效体育教师工作的基本路线即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智慧的结晶,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积极自觉主动地走“学生路线”为宗旨,在“四个”自信的信仰下,“四个”意识的常态中,“四个”自我的能力增强中,“四有”好老师的前提下,以“立德树人”建设与实施为中心,坚持两个基本点“优势教育”、“体育与道”,践行教学创新、科研创新、管理创新、体教融合、效果创新四位一体的教学新动态新常态融合共同体中,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五位一体的物质意识形态,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协调、齐头并进,打造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优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