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李君
1.2.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134
在线课程资源设计与开发是混合教学模式设计的开始,也是决定课程教学成败的重要环节,按照《非语言沟通》教学过程中应用在线学习平台、设备以及教育资源的不同,可将在线课程的资源分为三类:指导性资源、内容性资源、生成性资源。
1.指导性资源
指导性资源处龙头地位,对《非语言沟通》课程设计起引导作用,根据课程的适用性及学生实际水平,教师可以制定一系列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大纲、教学重点等都能够在在线平台上查阅,以供学生掌握课程重点,明晰课程脉络。
2.内容性资源
内容性资源是本节课程设计的主要部分,是在线课程内容知识的载体,内容资源设计不好将直接导致学生无法开展正常的学习活动。在《非语言沟通》课程内容设计与开发上,教师应主要遵循模块化、任务制,将课程内容按照课程体系分为多个模块按顺序进行。例如,《非语言沟通》在线课程设计,分为在线自学、在线讨论交流、在线作业等模块的设计。在线自学包括阅读、观看、听讲相关在线学习平台教学内容。在线讨论交流包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线作业包括学生完成课后检测,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内容资源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微视频、录像、网络课程、网络公开课、慕课、微课等多种拓展性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应囊括《非语言沟通》的全部内容,结合教学视频、录像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及对难点问题反复观看的需要。多种拓展性资源包含了与该课程相关的知识及案例,有利于学生切实学懂该课程。
3.生成性资源
生成性资源与教学实践联系紧密,包括学生在线课程问题记录、教学建议、学生优秀作业上传等方面,是教师及时回顾教学过程,修改教学方案的有力依据。
在在线学习模式的教学应用中,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在线学习课前的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的主要工作包括根据《非语言沟通》的教学大纲,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且根据需要制作相关教学视频、录像,并上传至课程中心。资源下载区还将包括本节课的教学大纲、教学难点,以及相关案例等拓展资料。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学重点,了解和预习课程学习内容,对基础知识产生一定认知,为课程教学的开始打下基础。
2.在线学习课程教学阶段
在线学习课程教学阶段是整个在线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教师与学生在线面对面的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可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这是一种以任务为载体,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教学方式。经过《非语言沟通》教学课程的多次实践,可以发现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1)任务设定。教师可通过展示相关非语言沟通案例,分析非语言沟通的特点、形式功能,明晰课程教学的目标。在任务的设定中,既可以就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设计,还可以就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进行调整。综合考虑课程难度以及知识的串联性。
(2)任务的分析与案例演示。在设定了《非语言沟通》课程任务目标后,后续将就如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在本节课程的开始将进行基于多种教学资源的自主学习,因此在在线课程中,教师不但要弥补学生课前学习的不足对基础知识进行分析讲解,还将聚焦具体问题,通过生动案例演示让学生切实理解知识,并能够运用到相关的情景当中。
(3)任务实施与协助指导。学生根据教师对《非语言沟通》课程任务的讲解及案例,通过自主或协作讨论的方式完成任务要求。在本节课中的任务主要是学生需要根据课程中所学的内容,运用自主或协作讨论的方式完成课后作业。即根据图片、视频中人物的面部表情、手势与姿势、外表特征、眼神、形体语言、声音等多方面特征判断人物的心情及所要表达的内容,作业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开展。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后台数据准确知晓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协助指导,并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4)任务完成与总结。在线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将结合学生该课程在线作业的完成状况以及任务实施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反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本节课程进行总结。
3.在线学习课后提升阶段
不同的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吸收程度不一样,掌握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在线学习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教学内容结束后反复观看难点重点,真正做到学习提升。在《非语言沟通》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前学习基础不同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会导致他们在任务实施的进度上截然不同:一部分学生能够快速且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另一部分则需要在教师的指导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任务。针对这种学习上的差异,在线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基础好、消化知识快的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中心的拓展资源获得本节课拓展的各类知识,达成学习目标并使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基础不好、吸收较慢的学生则能够在课后利用教师制作的微视频以及正式课程的录像进行反复学习,从而达到真正掌握知识、巩固所学的目的。同时课后的交流与讨论也是学习显著提升的良好方式。虽然在在线课程中提供了完善的交流与讨论功能,但在《非语言沟通》的课程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们在实践中更喜欢用日常交流工具(微信、QQ)进行讨论,因此教师可以建立相关的讨论群用于课程的讨论交流。并在课后上传学生的优秀作业以供参考,同时让学生之间交流学习经验。在线学习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就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案,开始线下学习课程的设计。
线下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是基于在线学习结果的教学设计,是对《非语言沟通》在线学习后进行的检测、补救、巩固、提高的过程,在线下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不再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而是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深化的过程。
在线下学习模式的教学应用中,教学过程以检测、补救、巩固、提高为主要目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线下学习课前准备阶段。教师主要依据课后作业中学生完成的反馈,进行查漏补缺,实例分析,开展形象的多种练习方式,帮助学生彻底理解课程相关内容。学生主要将在在线学习中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带入线下学习进行解决。
2.线下学习课程教学阶段。基于在线学习结果的线下学习课程与传统课程有较大的差别,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学生们在《非语言沟通》中的问题,仍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
(1)任务设定。教师可基于在线学习结果进行线下学习内容的任务设定,就学生们在分析人物的面部表情、手势与姿势、外表特征、眼神、形体语言、声音等多方面的难点问题,进行相关情境设计,帮助其对内容的理解,并对所学内容予以强化。这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也可以超越学习目标或达成学习目标之外的其他方面(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学生不会学时的学习策略、方法或指导)。
(2)任务的分析与案例演示。在设定了《非语言沟通》线下课程的目标任务后,后续的教学工作将就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决定,可能涉及影响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教师不但要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就情况进行补救、补充或巩固提高。通过现实案例演示让学生具有直观的感受。
(3)任务实施与协助指导。在《非语言沟通》线下学习课程中,学生根据教师对本节课的课程要求完成任务获得知识。例如: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期间只能使用身体语言而不能说话。选择一个情景和一些抉择,由组员们即兴创作其他内容,并且表演不能超出情景。充当观众的学生可根据日常非语言信息的经验来猜测或推测表演的内容并回答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根据身体语言猜测台上描述的是什么情景,每个表演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有什么问题困扰着整个小组等等。教师就这些问题进行协助引导,并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非语言沟通的魅力。
(4)任务完成与总结。线下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将结合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混合教学模式,就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反思、总结并对本节课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
3.线下学习课后提升阶段。线下学习并非是传统教学,它是基于在线学习结果的线下学习。在线下课程后,学生仍能够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进行巩固提升,以达到个性化的成长。不同的学生适合不同的学习方式,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基本能够满足学生课后提升的需要。
在《非语言沟通》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设计,结合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与考核。评价的内容不仅是在线作业成绩,还包括在线课程学习状况(课前预习情况、课中任务完成情况)、线下课程参与度等。在《非语言沟通》课程中,在线学习可以采取阶段性评价方式,每完成一部分的学习,就安排一次阶段性任务进行考核,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线下学习可以采取综合性评价的方式,在学生学完该课程后以一个综合性的角色扮演实践活动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反馈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提升。
在《非语言沟通》课程实践中,印证了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混合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兴趣、改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课下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并开始主动地学习相关内容,且不仅仅局限于课程包含的教学内容。在课程上线的48小时内,《非语言沟通》基础课程的点击率已达2000人次,相关多媒体教学课件下载次数已达1000人次,就连课程的拓展内容平均点击量也在百次以上。
2.相比传统课堂学生没有问题,提不出问题的状况,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混合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中的目的性更加明确,能够就课程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就这个问题认真思考。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稳步地提升。实践证明课后作业的难度和正确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3.学生无论是阶段性的测试还是综合性的成果较以往都有了实质性的飞跃,实践能力也有相应的提高。
在《非语言沟通》的课程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教师进行反思研究。
1.保障混合教学模式的问题。通过对课程的反复实践,教师们发现课程资源不但要完善,还需更具针对性。教师对混合课程资源的开发设计能力至关重要,需加强教师在这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学生在课下的学习还需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合作、创新等。
2.教学方法、内容设计创新问题。本研究以《非语言沟通》这节课开展教学实践,针对其他的课程是否取得相同的成效还不得而知,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需进行重新设计。
随着网络的普及,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非语言沟通》的课程实践,仅仅是一个开始,还有诸多问题等待广大教师们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