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思考

2020-01-09 07:48:59朱卫华
湖北农机化 2020年3期
关键词:一流专业课程应用型

朱卫华 沈 瑛

(1.新余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江西 新余 338000;2.新余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江西 新余 338000)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强化一流专业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地方高校的办学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质量。加快一流专业课程建设不仅是高校学生的成才需求,更是丰富国家人才储备量、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趋势,是全球新兴产业、新科技以及经济发展外在驱动的结果。在办学定位上,要扎根于专业课程的科学设置,以实用型、创新型人才为主要培养内容,准确定位,以发挥鲜明的区域特色为根本方向,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人才市场的需求,以此为教育导向,以产业学院为载体,不断优化专业体系,建立动态化机制以适应企业多元化需求。要促进课程体系转变为“技术逻辑体系”,创建“以能力为中心”的课堂,时刻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情况和能力。坚持学以致用的教学观念,大力推动学术教育。高校要着力培养教师的现代素质教育理念,提高敏感意识以及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应当进行的教学方案创新、科研成果创新。不断推进产教研的深度融合,与地方企业和教育部门携手建立起技术市场与学生的信息沟通枢纽,建设立体化课程培养体系。

2 落实一流专业课程建设的有效策略

2.1 确定人才目标

建设一流专业课程,首先就要在培养目标和方向上精准定位,确定以培养具有崇高理想、理论个功底扎实、技术技能突出、再造能力较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够在专业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管理类工作为主的应用型人才目标,确保在各个专业领域的纵横向都有清晰的培养层次。地方院校要抓住时代机遇,在人才培育上彰显特色。特别是对于创新、市场需求、新兴产业、新科技的深度把握,将其与培养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紧密相连。对于教师来说,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既要遵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内在学习需求,又要符合区域经济的社会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知识经济社会对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要求。

2.2 重构课程体系

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要按照“学分适量、结构简约、内容精准、活动丰富”的基本思路,处理好课堂与课外、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副学科的关系,整合教学资源,确立总体人才培养方案,划分好学分学时,促使毕业要求全面达标。专业是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单元,要确立“面向未来、引领发展、适应需求”的课程设置目标,全面打造以需求导向为主的专业结构动态管理机制,优化学科布局。要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课堂设计,解决好“怎么讲好课”的问题。避免单一化的知识传授过程,要重视知识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双重培养目标。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应用效果,解决好模式创新问题,杜绝信息技术滥用、形式化。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突破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处理好创新与批判思维的矛盾。致力于打造网络教学平台,拓展课程优质资源,落实“平台+模块+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对接学生学情引进在线优课资源,加入共建共享、学分互认的“课程联盟”,着力打造课堂教学“金课”。在实践教学上,要完善实验配套设施,重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研究性、工程性等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课程,培养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3 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不能再像以往一样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而是要从激发潜力与专业志趣出发,不断完善过程评价制度。重视线上线下的评价机制建设,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考察与能力拓展等方面,提高教学评价的广度。加强项目式学习模式,发展答辩式、探究式的作业评价形式,提高教学评价的深度。加强综合性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挑战性,让一流专业课程建设能够适应每位学生。

3 结论

站在新时代的前沿,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伟大旗帜,坚持正确、先进的办学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发展专业、凸显内涵的办学之路,强力推动高水平、高质量的一流专业课程建设,积极发挥高校人才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服务引领作用,为全面提高综合国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一流专业课程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56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