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珍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育才小学 浙江衢州 324200)
2017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新增“技术与工程”,既要是个小“工程”,又能让学生自主进行“设计”,制作过程中还要能体现“技术”,倡导STEAM理念的跨学科学习方式。很多小学相继开设的拓展课程中也把制作3D眼镜、制作弹力球、魔术水桶、胡萝卜高塔、冲浪飞机等纳入其中,渗透STEAM,很受孩子们的追捧。这样的拓展活动如何在课堂上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享受到?课堂上要完成教学任务,时间的问题如何解决?
同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1]。包括四个关键领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那么,在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的机会?课堂时间有限,所以课前3分钟实验展示给了孩子们施展的时间和空间。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尝试在课前3分钟通过创意实验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认知能力的提升要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创意实验从内容的选择,实验的设计、改进到实验的展示这一过程,需要学生不断思考、加工,从而精彩表达。
合作能力,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准备和展示创意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经历与家长、老师、同学沟通合作的过程,多方联动方能确保实验的精彩展示。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创造。学生的创意实验展示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4]。这个过程一方面能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思维障碍和矛盾,另一方面又是展现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的过程。
经过一年的实验展示,有些同学的实验设计会出现和之前重复的现象,针对此问题,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要比原来有创意设计点。
案例展示:“筷子提米”
筷子提米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实验,材料容易准备,而且好操作,但一般情况下都只是演示实验过程,成功率却不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生1:设计了对比实验,研究米按紧时和没按紧时分别是怎样的,并进行现场操作演示。
生2:在生1的基础上,还课外研究了和筷子的粗糙程度、瓶子的质量是否有关,发现把米按紧,用粗糙的筷子,选择质量小的瓶子,最好再加一点水,就能用筷子顺利得把米提起来了。
同样一个小实验,通过孩子们自行设计,实验的探究成分更浓了,也显得更有创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能够关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设计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创意实验展示时,提倡学生将STEAM渗透其中,如“做弹力球”和“巨型肥皂泡”活动,如果只是做出一个弹力球或配置泡泡液吹出泡泡,仅涉及了科学与技术;但要求学生思考方法,如调整弹球配方或泡泡液配方,使弹球弹得更高或吹出更大的泡泡,就融入了工程,转变为一个STEAM活动,不仅使展示活动得以深入,也能起到促进STEAM共同发展的作用,进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方面浓厚的兴趣和爱好[3]。
案例展示:周佳楠——“瓶子吹气球”
今天我带来的创意实验名称是“瓶子吹气球”,
这是什么?——气球
吹过没有?——吹过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后备力量,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决定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这已经引起了学校的足够重视,具体表现在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系列的平台和舞台,比如师徒结对、课例打磨、校本教研、外出学习等.然而,这一切都是基于外部力量的青年教师的被动成长,缺少青年教师对自己专业成长路径的自主规划和系统梳理,本文在具体实践的基础上,试图从初中青年数学教师的视角,借助“教科研+”的主要阵地,自主开展专业论文写作为切入点,简单谈几点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用嘴吹不稀奇,今天我给大家表演一个绝技,用瓶子吹气球。注意看,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演示瓶子吹气球)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想到什么问题?
水原来是透明的,现在有很多的气泡。
气球里放的是什么?
瓶子里的液体是什么?
看到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如果小苏打和白醋的比例不一样,会产生什么现象呢?(演示)
最后,解说原理。
职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就是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创意实验展示时,因为对学生提出了不能简单操作实验的要求,要分析问题,确立目标,实施计划,解决问题,验证方案,改进计划[2],对实验进行设计、改进,加入对比、数据测量、制作等要求,在展示中要进行充分融合,通过对各种实验的展示,发展了学生的高阶思维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协作能力、创造力。
课前3分钟创意实验展示,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素养。课前通过学生操作小实验,尤其是最后让学生进行点评的时候,学生和老师可以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学生能很快改正自己实验中的不足,通过不断的训练,就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不断尝试改进自己的设计。
案例展示:大气压力
如有的学生在做大气压力的实验时,把一个玻璃杯子了盛满水,然后上面盖上一张扑克,把杯子倒过来之后,发现水不会流出来,可是在班上同学们做的时候不容易成功,我让同学们分析其中的原因,同学们有的说,水不够满,里面有空气,有的说在倒过杯子来的时候可以用手按住扑克,然后轻轻松开,有的说可以把扑克从一侧推到另一侧……听了同学们的建议,其他同学在做这个实验时,成功率高了很多。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也是必不可少,如对实验的准备情况,实验的展示过程是否顺畅,表达是否流利清楚,还可以怎样改进与提升等进行点评,同时请同学进行评价,及时且慎重地总结展示情况,分析完成质量,表扬优秀,鼓励后进,此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并在其中获得自我成就感。
评价方式多元,可通过拍摄视频、制作宣传海报、撰写实验论文,评选最有创意实验奖,人人参与,人人都是评委,对优秀作品及时进行表彰与展览。
在拍摄视频、制作宣传海报、撰写实验论文的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思路更清晰,通过形成文字的过程,逻辑越来越缜密,表达越来越精确。这对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无疑有很大帮助。
通过课前3分钟创意实验展示,学生科学实验报告撰写能力大大提升,在全县素质竞赛中遥遥领先,17位学生参加比赛,在全县只有30%获奖的概率下,14位学生获奖,比例高达82%。实验展示为孩子们提供了竞赛主题的蓝本,同时STEAM教育的渗透,助推学生思维的发展,能使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思维有多高,学生成就就有多大。课前3分钟创意实验展示,给了孩子们学习的途径,它是一个集知识、兴趣、表达、思维、创新、沟通、合作于一体的舞台。“小舞台,大收获”,只要我们巧妙利用,它将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它带来的是学习方式的创新、学习过程的建构和思维模式的重塑,能够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