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0-01-09 07:48夏丽香沈道华
湖北农机化 2020年3期
关键词:农机化机具机械化

夏丽香 沈道华

(竹山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湖北 竹山 442200)

竹山县地处秦巴山区,以茂林修竹、山清水秀而著称,版图面积3586km2,人口47万人,耕地面积59万亩(1hm2=15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油菜、芝麻、花生、黄豆。特色产业有茶叶、烟叶、中药材、食用菌,其中茶产业是县域支柱产业。长期以来,竹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尤其重视农机化水平提升,经过农机部门的持续努力,全县农机化水平已经进入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的中高级发展阶段。虽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这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农机化发展现状

1.1 装备总量快速增长,作业领域逐渐拓宽

截至2018年底,竹山县各类农业机械保有量达7万台(套),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1×107W。耕、种、收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54%。茶叶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水稻生产可实现全程机械化。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机械铺膜、化肥深施和精量播种等新技术实施面积逐年增加。近年来,引进推广了田间轨道运输机、先进制茶生产线、食用菌生产线、智能烘干、植保无人机、畜牧业养殖、油菜精量直播机等新型机械,拓宽了农机服务领域,作业项目涵盖农、林、牧、副、加工各业。

1.2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机需求深刻变化

随着县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县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转型升级也进入了快车道,农业机械从传统单一的耕、种、收环节机械化向全程机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农、林、畜牧、运输、加工等生产环节得到了广泛应用,农机化服务成为农民最渴望、最直接、最有效的增收增效提质手段。近几年,全县发展茶叶产业,扩大了近10万亩,茶叶总面积达27.7万亩,年产茶叶6120t,新增茶叶生产加工机械1.2万台,微波杀青、机械采摘、茶叶烘干、茶叶加工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畜牧养殖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养殖过程中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揉丝机、自动喂料得到广泛应用;轨道运输机在山地茶园发挥作用,有效地减轻了茶农劳动强度,节约了生产成本。

1.3 农机主体发展壮大,服务体系不断夯实

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15家,资产达1750万元,入社社员约700余人,农机具数量达2000余套,作业面积达5万余亩,服务近2万农户,年收入约1350余万元。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飞速发展,使其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合作组织其服务内容不断深化、服务范围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亦日趋完善,逐步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操作,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的生产需求,推动了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有序化、规范化的发展。

1.4 农机监管不断增强,安全生产成效显著

根据省、市文件要求,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和安全制度建设,开展各类专项整治115次,累计印发宣传资料3万余份。农机执法有力地促进了农机安全生产,减少了农机事故发生,2017年以来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农机事故,切实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使基层农机监管能力得到提升,逐步构建了农机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三大防线”,实现了农机安全生产的全程监督管理,使农机安全生产制度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宣传进一步强化,农机牌证管理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效显著。

2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竹山县农机化发展水平与平原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农机化水平的落后制约着特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农机化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供需配置不合理,供给侧与需求侧错位,公共服务能力不强,基层农机缺乏人才支撑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农机结构性问题突出

大型机具少,小型机具多,老式陈旧机具多,新型机具少,农机具配套比例低,农机具更新换代较慢,大多机具陈旧,科学含量低,工作效率差,严重影响了农机化的发展。大型拖拉机保有量不足100台,作业主要是以旋耕作业为主,其他农具配套比例较低。全县有近4000台微耕机,功率大多在4.0~6.3kW之间,功率小,大多是农户本家使用和给邻里使用,作业功效低,机具简陋,科技含量低。

2.2 农民对农机化认知不足

由于山区地理条件限制,很多地方大中型机械无法作业,宜机作业的环境差,传统的耕作制度和一家一户的承包方式很难贯通机耕路和作业道。受经济条件和产业发展水平限制,农户对农机的购买力不强,导致先进农机具和农民直接接触难,操作使用更难,影响到农民对先进机具的认知和购买。

2.3 农机公共服务能力薄弱

全县17个乡镇无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所有推广工作都由县农机服务中心去完成,乡镇无农机推广组织和工作人员,无推广机具,无示范基地,无推广经费,服务能力非常薄弱,农机服务工作趋于边缘化。农机服务机具单一,作业能力单一,缺少对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系列化、全过程、保姆式的服务。

2.4 农机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农机部门自身队伍建设跟不上现代农机化发展要求,多年来没有农机专业人员进入农机队伍,且在职人员老化,结构不优,专业技术人员少,服务能力不高,服务手段不强,对新机具、新技术掌握不够,不适应农业生产对农机专业化服务的需求;二是农机服务的市场主体培植和发展滞后,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服务的条件和能力较弱。农机部门在机构改革中,属县农业农村局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工作职能和性质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原职能被划转,机构、人员、职责不是很准,不好定位,服务无手段,工作无抓手,且人员老化,目前在职的29人中50岁以上的占80%,40~50岁占10%,30~40岁占10%,农机服务组织中专业技术人员占25%,且年龄都在50岁以上,年龄大的干不了,年轻同志不想干,导致农机从业人员后继无人,技术力量差。

3 农机化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3.1 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农机服务上要有组织领导,下要有示范基地。在目前情况下,要逐步形成以县为中心,乡镇为纽带,村为基础,户为补充的农机服务网络。结合正在进行的机构改革政策,完善乡镇农技中心职能,每个乡镇农技中心应增设1~2个农机服务管理岗位,明确农机专业岗位职责。立足于“小机械,大服务”的要求,大力培植市场主体,依托农机企业、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家庭农场来开展技术推广和应用,通过基层干部来引领农机大户或家庭农场创办示范基地和产业项目,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化来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和拓宽农机服务领域和水平。

3.2 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力度

近几年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虽拉动了农民对农机化的投入,但对专业化的农机服务队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以民办公助为主流,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农机专项资金为引导,驱动多渠道社会资金对农机项目的投入,以信贷投入为补充形式,主动契入财政、金融、保险、税费及基础设施等扶持政策的项目投入,调动农民和市场主体开展农机化服务的积极性。加大农机化参与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力度,为农机化服务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3.3 夯实农机化发展体系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解决谁种田,种好田的问题,确保粮食安全,各级人民政府和农机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机化工作。一是给予政策支持,对农民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土地、税费、资金上的支持,提高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二是提高对小型农机具的补贴比例,将山区农民需求量大,安全实用的小型农机具纳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范围;三是加大新技术的培训力度,普及农机使用,维修知识,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四是将保温设备、大棚设备、微喷灌设备纳入补贴范围;五是做好农机作业规划,在开展项目建设、土地改造等建设时,应把农机作业道规划进去。

国务院和省政府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的升级的“两个意见”,为新时期农机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也为丘陵山区农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作为身处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机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紧抓机遇,积极作为,奋发进取,加快提升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农机化机具机械化
2022全国农机化主推技术现场演示活动暨天津市“三秋”农机化生产田间日活动在天津举办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化统计工作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打造新亮点!山西将这个产业的7类机具全部纳入补贴!
刍议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机具管理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