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血瘀理论探析高血压病及其靶器官损害机制

2020-01-09 01:19戴小华王银燕梁国庆邵正斌冉永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18期
关键词:瘀血高血压病血瘀

袁 良,戴小华,杨 帆,王银燕,付 军,梁国庆,邵正斌,董 梅,冉永玲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伴有心、脑、肾等器官损害的临床综合征。中医学中无高血压病名,可将其归于“眩”“目眩”“螟眩”“眩冒”“头眩”“风头眩”等范畴,其病因多样,有风、火、痰、虚、瘀等;基本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脏腑、气血亏虚为主,标实以痰浊、瘀血为盛。瘀血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及对靶器官损害中占有重要地位,贯穿疾病始末[1]。

1 血瘀理论源远流长

“瘀血”名称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首次总结血瘀证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并用以描述人体血液运行停滞。两宋明清时期,《仁斋直指方论》中:“瘀滞不行,皆能眩晕”,首提“因瘀致眩”理论;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将眩晕列为专病论述。金元时期,因瘀致眩理论继承、创新和发展,活血化瘀法应用疗效凸显。至明代,虞抟《医学正传》中:“外有因呕血而眩冒者,胸中有死血迷闭心窍而然,是宜行血清心自安”,首开“瘀血致眩”之先河。李中梓《医宗必读》:“瘀血停蓄,上冲作逆,亦作眩晕”,阐述瘀血致眩基本病机;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中:“如果形气、脉气俱有余,胸腹胀痛上冲,此血逆证也”,指出瘀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清代潘楫《医灯续焰》继承“死血”理论,其中有:“眩晕者,多属诸风,又不独一风也,有因于火者,有因于痰者,有因于死血者,有因于虚者……”又有:“眩晕者,有因于死血者……诸阳上行于头,诸经上行于目,血死则脉凝泣,脉凝则上注之薄矣,薄则上虚而眩晕生”。《读医随笔》中:“阴虚必血滞”,与《医林改错》:“血受热,则煎熬成块”不谋而合,王清任据此创通窍活血汤和血府逐瘀汤,予益气活血化瘀法治之。唐容川继王清任之后,在《血证论·瘀血》记载:“瘀血攻心,心痛,头晕,神气昏迷,不省人事”,对瘀血致眩的病理变化和表现有深层次见解。

近现代时期,诸多医家在中医传统理论和微观辨证指导下,对血瘀证生物学基础研究主要围绕在血液流变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学等方面[2];同时指出,高血压病血瘀证较其他证候有不同的代谢物,与其不同物质代谢或代谢网络改变相关[3]。陈可冀等总结高血压病血瘀证与微循环障碍、血液黏稠度增加和血流动力学障碍等有关[4]。黄守清等[5]发现微小RNA(miRNA)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且miRNA调控网络在疾病发生中居于核心地位,而miR-126、miR-155 RNA功能障碍是高血压病血瘀证的病理基础。胡小勤等[6]研究证实,高血压病血瘀证病人通过Fas/Fas L及Bax/Bcl-2途径,激活或抑制Caspase-3和P53蛋白,致使血清内皮细胞凋亡。孙喜稳等[7]认为高血压病血瘀证的发病机制与内质网应激相关的细胞凋亡相关,其关键在于内质网应激蛋白相关的细胞凋亡导致的内皮细胞损伤。由上可知,因瘀致眩理论源远流长,在东汉萌芽兴起,明清日臻完善,现代蓬勃发展,至今渐成体系。

2 血瘀致高血压病因病机

眩晕病可因情志、饮食、禀赋不足、久病、失血、外伤及手术等因素而发,基本病机总属本虚标实,其中尤以瘀血因素至为重要,贯穿起病和发展全过程[8],本病病位主要在头窍,与肝、脾胃、肾等脏腑关系密切。

2.1 本虚致瘀 本虚是发病的内在基础,多由气血阴阳虚损,或久病体弱而发,其间因虚致瘀在临床普遍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气血两虚: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尤以肾虚为甚,肾精不足,髓海不充,清窍失养而发病;或失血之后,气随血脱,致气血两虚,清窍失养;或劳倦太过,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乏源,不能上达头目,脑失所养;或气虚致病,无力推动血行,旧血不去,新血不生,循环血液的流动性及黏滞性增高,血液流速降低,血液处于浓、黏、凝、聚状态,阻遏清阳,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发病。②久病体弱:久病劳损,气血两虚,血脉空豁,经脉失养,脉道失滑,血行缓滞;或年高体弱,肾精亏虚,肝血失化,精血两亏,无以充养血脉,久之为瘀;或大病初愈,耗及肾精,损其阳气,致阴寒内盛,寒凝血滞,瘀血阻窍而致病。如叶天士言:“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必瘀”,年迈精亏,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导致血管顺应性下降,血管壁增厚,血管舒张力减弱,血脉无以充盈,瘀血内生。

2.2 标实致瘀 高血压发病多因情志、饮食及外伤手术等因素而诱发,标实是发病的重要条件,主要病机如下,①肝气郁结:情志不遂,疏泄失常,气机郁滞不通,郁而化热,继而化火,煎熬阴血致微血管病变,血液黏稠,血管平滑肌细胞代谢异常,脉管收缩不畅,气血升腾上冲于脑而致病。②肝气上逆:气机逆乱,血随气涌,血液对管壁的压力增大,管壁弹性日益减退,血液凝聚搏结,阻滞清窍发为眩晕。③饮食因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肥甘,损伤脾胃,脾胃属土,运化失司,痰湿内生,阻滞气机,致血行不畅,血脉瘀阻,或饮食偏嗜,过食于咸而入肾,肾气偏胜,损伤血脉,致血脉凝滞,瘀血渐成而致病,经言:“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④瘀血致病:跌扑闪挫,颅脑损伤,血溢脉外,瘀积经脉及脏器,坏血留而不去,阻滞脉络,新血不生,脑失所养。

3 血瘀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血压长期控制不佳直接影响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心肌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衰及脑卒中等。血瘀理论亦贯穿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致病环节当中,瘀血致病广泛,诸多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从瘀而治,可明显减轻损害,保护受损靶器官。

3.1 瘀血致心脏损害 瘀血致心脏损伤以心胀、胸痹、心衰最常见。基本病机如下,①心胀:心体胀大是高血压心脏损害的早期表现,为瘀血久留入络,水停为饮,液凝为痰,瘀痰互结而阻于心络而引发。现代医学证实,活血化瘀类中药可逆转心室肥厚,其作用机制与抑制MEK/ERK信号通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S)系统有关,疗效明确[9]。陈茹琴等[10]经动物实验证实,涤痰化瘀法可降低血压并降低左心室质量指数和心肌细胞凋亡率,逆转左心室重构。田军彪等[11]运用补肾活血化瘀方剂,可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期内径(LVI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质量指数(LVMI),逆转左室肥厚,同时预防血栓,减少并发症。李欣[12]应用丹参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病人,可使LVMI和左心室肥厚好转。②胸痹:瘀血日久,久病入络,瘀血阻络,血行凝滞,痹阻心脉,发为胸痹。石刚等[13]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进行辨证分型调研,结果显示,证型以心血瘀阻证最为多见,表明瘀血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最常见致病危险因素。丁邦晗等[14]对胸痹心痛病人进行辨证分型并完善冠脉造影(CAG),结果显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者血瘀证比例最高,充分表明瘀血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发病的核心因素,不容忽视。③心衰:本病多由血脉瘀阻、水饮内停、心失所养所致。瘀血内阻,遏抑心阳,阻遏津行,聚而为水,上凌心肺;或瘀停三焦,水液运行受阻,津失阳布,气机升降失司,血行不畅,瘀结胁下,形成癥积。丛丹[15]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以心脏彩超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表明,活血化瘀法可改善病人心排出量(SV)、每分钟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等指标,保护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胡富娣等[16]应用丹红治疗高血压并发顽固性心力衰竭,可改善病人瘀血症状,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心功能。

3.2 瘀血致脑损害 高血压病是脑损害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脑通七窍,气血汇集之处,瘀血易留易袭。眩晕日久加之外邪入侵,气机逆乱,血随气涌,上冲于脑,血溢脉外,衃血阻络,有形之邪实阻滞不通,蒙蔽神窍,发为中脏腑;或年高体弱,肝肾亏虚,瘀阻脑脉,气血乏源,不可上达于脑,神窍失养,发为中经络。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瘀血是导致高血压合并脑损害疾病的重要因素,如宋诵文等[17]通过对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痰瘀互阻型和气虚血瘀型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高,表明痰、瘀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发生的关键因素,也是脑损害的多发因素。席自中等[18]自创活血化瘀方加载应用,可明显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3.3 瘀血致肾损害 高血压肾脏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癃闭等,瘀血亦是关键致病因素。瘀血久留侵及肾络,因实致虚,肾气虚衰,蒸腾失司,水停湿阻,三焦气化不利,水停于内发为水肿;或固摄不守,肾失封藏,精微外泄;或瘀血停聚肾与膀胱,阻遏气机,气滞加重血瘀,积久成石,尿路闭塞不通,发为癃闭。因此,治疗上佐以活血化瘀之法,疗效显著。有研究以养阴柔肝、化瘀通络法治疗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经治疗可明显降低尿微量蛋白水平,减轻肾损害,保护肾功能[19]。徐帅等[2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载应用补肾化瘀汤,可明显降压,减少夜尿次数,改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β2-微球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延缓病情进展,保护肾脏。

4 小 结

瘀血既可以作为高血压病及其靶器官损害的致病因素,又可作为病理产物,存在于疾病始末。因此,活血化瘀法亦贯穿于治疗之始终,应以“通”为要,辨证论治,兼气虚者,宜益气;气滞者,宜行气;血寒者,宜祛寒;血热者,宜除热;痰浊阻滞者,宜化痰祛浊。临证遣方,伺机而变,气血畅行,瘀何以成。

猜你喜欢
瘀血高血压病血瘀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话说血瘀证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