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路径研究

2020-01-09 01:41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政治内容

姚 锋

(内蒙古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2015 年2 月2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获得感一词由此迅速流行。获得感是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现实获得之间的契合,是改革成果公平共享的具体体现。而把获得感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和学生的接受程度。

一、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因素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指的是受教育对象在学习教育者根据特定教学方式传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后而获得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正面的主观情感。从内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体系主要包括受教育对象、教育者、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四方面。因此,研究者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因素。

(一)受教育对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对象是学生,所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首要的就是关注学生个人,思其所思,想其所想。高校学生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作为最直接的感受者,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最具有发言权。学生是否有获得感或者有多少获得感,只有学生自己能够感受到。因此,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学生对教育教学的积极反馈是衡量其获得感的决定性因素。

(二)教育者

教育者指的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教师作为指导者和领路人,在学生的获得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教学方式的运用和自身专业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教育对象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建立良好形象,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三)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最直接来源是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作为一个影响因子,直接影响学生的主观感受。而教育内容正确与否或者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对整个思政学科的评价。因此,构建一个正确的、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不仅能提高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获得感,而且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积极意义。

(四)教育方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育方式作为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也是影响学生获得感的重要因素。正确恰当的教育方式能使学生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而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教育所能借助的工具越来越多,教育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转变教育方式也是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路径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满足主体需求

学生作为受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这就证明学生不是被动的客体,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处于主体地位,能主动获取相关知识。为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尊重学生主体人格和习惯。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并引导其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其次,了解学生认知能力。认知能力代表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而盲目发挥其主体作用,会导致学生“死学”,进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在安排思政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实现学有所获。再次,提升学生参与度。学生参与度是考量其主体性发挥的重要依据。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才能发挥其“学”的本领。因此,提升学生参与度也是实现其个人价值的重要手段[1]。最后,考虑并满足学生需求。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与学生主体需求的满足密切相关。从本质上来讲,需求是一种潜在的动力,需求的满足能够直接带来获得感的提升。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激发其学习热情,实现个体全面自由发展,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二)增强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作为教育者能够与受教育对象直接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品德和理论知识会直接影响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观感受。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其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提升教师的人格修养。教师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坚定理论信仰,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师德师风建设,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其次,增强教师专业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学生对一门课程的感受和评价来源于教师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如果讲得生动活泼且富有感染力,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作为讲授者必须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把握最新理论成果,深入研究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再次,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工具系统,在学生获得感提升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它不仅影响着教师情感的表达,而且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所以,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一要保证普通话标准,学生能够听清;第二要保证内容通俗易懂,学生能够听懂;第三要保证富有感情和感染力,学生能够听进去[2]。

(三)优化教育内容,体现时代要求

供求平衡是指消除供求之间的不适应、不平衡现象,使供应与需求相互适应,相对一致,消除供求差异,实现供求均衡。获得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就是供给和需求之间双向互动的结果。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对教育内容的质量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其需求也显示出时代化的特征,跟随时代的发展日益多元化。因此,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就要对教育内容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到供给有效,既有量又有质。首先,为教育内容注入时代元素。教育内容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事大政方针,坚持与时俱进,增强时代感。其次,增强教育内容的现实意义,即将教育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脱枯燥的讲解,引入现实生活的案例,用理论去回答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解决学生的困惑,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理论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认同感、获得感。再次,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基础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就不同。因此,教育内容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而作出相应改变,将普遍性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相结合,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实现其获得感的最大化提升[3]。

(四)转变教育方式,提高教学吸引力

好的教育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增加课程吸引力。因此,高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创新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首先,提高实践教学法应用率。实践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有利于增加其现实体验。因此,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具体到课内课外。其中,课内实践主要包括课堂辩论、演讲比赛和小组活动等;课外实践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去,参观革命圣地或历史文化古迹等。其次,构建VR 虚拟实验室。将VR 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能为学生带来新鲜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再次,增强热点问题代入。当代学生是伴随着社会信息网络化、公开化成长起来的,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是他们的“必修课”。因此,为提高课程吸引力和关注度,使学生有更多获得感,教师应将时下热点问题引入课堂展开讨论,引发学生共鸣,为教学注入时代精神。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理想信念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正在逐步减弱。对此,高校要从受教育对象、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四个方面提高学生认同感和获得感,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政治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主要内容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