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阔 张玮凌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中外合作办学是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对外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9 世纪90 年代后期创办的天津中西学堂的头等学堂和上海南洋公学的上院,这种贯穿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思想的学堂,就是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开端[1]。随后,在中国大地上诞生了几十所新式学堂,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
20 世纪80 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合作领域不断拓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接踵而来。为了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活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秩序的通知》,促进全国各地中外合作办学快速发展,最终形成了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新局面。
甘肃省高校最早批准实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西北民族大学与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该项目批准时间为2011 年,2012 年开始招生,每期招收60 人,已完成2012—2016 年时段的招收任务,共招收学生300人。2018年,教育部又批准延长这一项目至2022年。参加这一项目的毕业生达到毕业条件可颁发西北民族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同时可获得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经济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证书。
2018 年,甘肃高校新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项,为兰州大学与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项目招生计划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该项目招生时段为2018—2022 年,每年招收1 期,招生人数为120 人,共招收5 期,预计600 人。参加这一项目的学生达到毕业条件,可获得兰州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2020 年,西北师范大学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合作举办化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和西北师范大学与波兰波兹南艺术大学合作举办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 个项目。该项目招生时段为2020—2024 年,每年招收1 期,每期分别招收学生120 人和100 人,2个项目5 年预计分别招生600 人和500 人。
2020 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举办会计专业专科教育项目。该项目招生时段为2020—2022 年,每年招收1 期,每期招生100 人,共招3 期,预计招收300 人。参加这一项目的学生达到毕业条件,可同时颁发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学生毕业证和加拿大荷兰学院专科学生毕业证。
2012 至2020 年,甘肃省高校累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 项,参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有3 所本科院校与1 所高职院校。3 所本科院校中,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均为省部共建大学。1 所高职院校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该校是以石油化工为特色的职业学院。由此可见,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甘肃高校,均是甘肃同类型高校中实力最强、特色最鲜明的院校。
2018 年以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加大了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审查力度,对办学质量不合格或存在违法办学等不符合条件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办学项目终止其办学资格,共有5 个机构和229个项目被终止办学。截至2018 年6 月,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有2 342 个,其中本科以上机构和项目共 1 090 个[2]。
截至2020 年3 月,甘肃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有5 个,项目涉及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设计、化学和会计5 个专业。其中,本科层次教育项目4 个,专科层次教育项目1 个。甘肃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办学时间、办学规模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4 方面:
甘肃省最早获准举办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2012 年西北民族大学与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合作举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最晚的是2020 年西北师范大学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合作举办的化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西北师范大学与波兰波兹南艺术大学合作举办的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举办会计专业专科教育项目,总体来说,高校合作办学时间不超过8 年。
综观全国情况,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广东省等是国内较早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地区。北京地区:2000 年开始,清华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硕士(金融与财务方向)学位教育项目;2001 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上海地区:1995 年,上海交通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教育项目开始招生;2001 年,上海交通大学交大密西根联合学院本科、硕士、博士教育项目开始招生;2003 年,复旦大学与挪威商学院合作举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天津地区:2002 年,天津商业大学与澳大利亚查理斯特大学合作举办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广东省,中山大学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举办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1999 年就开始招生。
与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广东省相比,甘肃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时间相差在10 年以上,东西部地区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上的差距明显。
以2018 年6 月全国中外办学机构和办学项目2 342 来计算,全国31 个省区市平均拥有办学机构和办学项目数为75.5 个,甘肃高校目前仅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 个。
陆根书的一项研究表明,2012 年,全国高校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705 个。其中,东部11个省、市、自治区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387个,约占全国总数的55%;中部的8 个省、市、自治区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81 个,约占全国总数的40%;西部地区12 个省、市、自治区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37 个,约占全国总数的5%[3]。
目前,我国教育大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办学项目比较多,东、中、西部地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布存在较大地域差异,东部地区遥遥领先,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西部地区高校包括甘肃高校在内,在中外合作办学上显著性特点是呈现项目少、比例小。
当前,甘肃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高校有5个,涉及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环境设计和会计5 个专业,3 个学科门类,合作举办大学分属美国、英国、波兰和加拿大4 个国家,每年招生规模分别为60 人、120 人、120 人、100 人、100 人,每年共招收国内学生500 人。目前,合作办学的专业和学科在我国有13 个学科门类中属于经济学、理学和工学,没有涉及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
与之相比,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多,学科覆盖面广,合作大学遍及欧洲、美洲、大洋洲和亚洲,招生规模更大,这是甘肃高校无法比拟的。
甘肃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均为省级重点普通高校或专业特色鲜明的职业技术学院。兰州大学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是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省部共建” 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为教育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省部共建” 省属重点大学,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是以石油化工等优势专业而闻名全国的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全省包括兰州共14 个地州市,而这些学校办学所在地均在甘肃省会城市兰州。除兰州外,其他13 个地州市的18 所高校中,没有一所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甘肃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地域性非常强,全部集中在省会城市兰州,各地发展不均衡。
甘肃地处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境内是山地型高原地貌。甘肃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起步晚、发展慢,项目少、比例小,学科少、覆盖面窄,地域集中、发展不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思想观念保守、地理条件落后、经济不发达、对外合作水平低下等是造成甘肃高校中外办学现状的重要因素。
甘肃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塞,但是当地人的思想观念并没有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走在最前沿,没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缺乏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胆识,对待新事物往往顾虑重重,总是处于观望的态度。
甘肃人民长期生活在偏僻、落后的黄土高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黄河流域农耕文化影响,加上多年的儒家思想和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形成了保守、安逸的生活状态。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上,甘肃高校始终保持审慎的态度,等待沿海发达城市搞试验田,在国家政策明确、制度完善、合作形式规范的前提下,才开始与国外高校建立联系,开展合作关系。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是一句脍炙人口的经典广告词,突出了人们意识的能动性,人们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改造世界。甘肃高校在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路上主动性、创造性不够,等、靠的思想比较严重,思想观念的保守是制约甘肃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观因素。
甘肃的山地型高原地貌,决定了甘肃很多地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2010 年以前,甘肃交通的大动脉就是一条陇海线,人们出行极为不便,除白银、武威、定西、天水,其他各地市到省会城市兰州都要坐10 个小时以上市际班车。
近几年甘肃加速发展,新建并开通了多条省内高速公路,建成联系全国的高速铁路网络。再加上私家车数量急剧增长,各地交通逐渐便利起来,打破了甘肃“山里人不读书一辈子走不出山旮旯” 的历史困局。
多年以来,甘肃高校经历着“孔雀东南飞” 的苦痛。由于远离一线中心城市,大城市之间的产业融合功能不强,省会城市兰州对全省各地的辐射带动作用非常有限,没能形成良好的商业运营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招商引资投资机会和商业机会较少,就业机会比一线城市少许多,许多高端人才流向发展潜力大、资源丰富、机会更多的一线城市。
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9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 万亿元[4]。2019 年,甘肃省全省 GDP 总值为 8 718.3 亿元,占全国 GDP 总数的0.88%,在全国31 个省市排名第27 位,超过海南、青海、宁夏和西藏。人均GDP 为32 995 元,在全国31 个省市排倒数第一[5]。
上述数据表明,甘肃在全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省份,这就决定了每年财政支出捉襟见肘,在招商引资、发展项目、工资待遇、社会福利、人才引进等方面资金不足,投入不到位,社会经济发展不能形成良性循环,进而影响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需要大量资金维持运转,特别是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东南沿海城市早就形成了完善的高薪吸引人才制度,在安家落户、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科研经费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打破了户口、档案卡脖子的局面。而甘肃因经济原因,迟迟出台不了人才引进的相关配套政策,导致许多人才引进政策落不了地,许多人才因此流失,合作办学项目也很难达成协议,经济短板已成为制约甘肃高校合作办学的重要因素。
目前,甘肃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还存在种种问题,面临诸多困难。但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和深入发展,甘肃高校参与国际合作的机会将越来越多。特别是为满足我国西部地区同“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甘肃高校必然会承担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而这将有助于拓展甘肃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学科和地域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这必将是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西部地区在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长足发展,西部高校一定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