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巷道镇中心小学 邢玉堂
应用题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考核的有效途径,在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审题态度,同时需要学生能具备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对题目进行准确的分析,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小学数学考试中,应用题占据很大的分值,可以说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成绩。可见,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审题能力、思维能力以及题目的理解能力等至关重要。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还十分有限,再加上受思维的限制,导致学生对于很多数学应用题目不能很好地理解。而小学数学应用题目很多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导致学生不能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在传统小学数学应用教学中,大部分数学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能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能正确理解数学题目是其准确解题的首要前提,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数学题目理解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性。由于应用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同时贴近生活的事物能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
数形结合的方式是指利用画图的形式将题目中比较抽象的数量关系进行具体化、可视化,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例如:在用方程解决问题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小明和小红两家相距60千米,小明和小红约好同时从家里出发,1.5 小时之后两人相遇,其中小明每小时走25 千米,问小红每小时走多少千米?”或者是同向而行的追赶类应用题,面对这种应用题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法直观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因此我在教学中会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以线段代表路程,以箭头代表方向,并标出相应的数据,可以让学生快速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答。
现阶段课堂互动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堂互动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同时也能让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应用题教学中,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题目的理解,从而厘清解题思路。在应用题教学中课堂互动可以采取问题引导法或者小组合作学习法来完成。
问题引导法是指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这样可以有效转变传统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留有更充足的自我思考和自我学习的空间。在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从而给学生的思考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计算产油类的应用题中有这样一道题:“大豆是主要的产油原料,通常情况下大豆的产油率为68%,如果要产出5千克大豆油,则需要准备多少千克的大豆?”在这道应用题的讲解中,我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自主答题,在学生答题过程中我进行了仔细查看,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这样计算:5×68%=3.4(千克),此时我利用问题引导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了简单互动:“大家思考一下,3.4 千克大豆真的能产出5 千克油吗?”学生思索片刻纷纷觉得不可能,油怎么会比大豆还多,这时算错的同学便会进行自我反思,并重新身体最终给出正确的结果:5÷68%≈7.36(千克)。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阶段各学科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更好进行自主思考、交流与讨论,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并且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尤其是一些逻辑思维较强具有一定难度的应用题,我会先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作答,将学生科学地分成若干小组,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作答结果,并进行小组的讨论和交流,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有效判断自己作答的正确与否,并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和帮助,找到自己出错的原因,并进行及时的更正。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我再根据学生普遍性的重点问题进行统一讲解,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发散性思维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数学应用题中存在大量一题多解的题目,这类题目对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不要满足于学生会解题,能解对题,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一题多解,帮助学生养成一个变相思维的习惯,即换个方向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
例如:同样是在行程问题的应用题上,还是列举“小明和小红两家相距60 千米,小明和小红约好同时从家里出发,1.5 小时之后两人相遇,其中小明每小时走25 千米,问小红每小时走多少千米”这道应用题,在学习用方程解答实际问题时,学生的惯性思维都是采用方程的形式来作答,设小红每小时走x千米,则列式为25×1.5+1.5x=60,解得x=15(千米)。此时我引导学生是否还有其他的解法?并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解答或者小组讨论,学生再思考又给出了不用方程的解法:60-25×1.5=22.5(千米),22.5÷1.5=15(千米)。通过长时间的引导学生逐渐养成了变相思维的习惯,在解决应用题上习惯性换个方向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思维能力、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能力等非常关键,对提高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除了上述几方面的教学策略以外,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优化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