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0-01-09 00:58:31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实验小学王秀芳
天津教育 2020年26期
关键词:课外书籍课文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实验小学 王秀芳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众多,阅读能力培养是最为关键的,因为通过阅读好的书籍和文章,可以不自觉地被熏陶,汲取其营养与智慧,同时还能增强语言积累、增强文化积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小学生知识来源以及人格健全,依赖于优秀的书籍引导,所以必须强化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依据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个方面的实践来看,还具有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所以语文教师除了要重视阅读能力培养,还要积极解决问题,以确保学生阅读能力显著提升。

一、创造良好阅读环境

小学语文教学重要任务是提升阅读能力,因为学生年龄小,社会活动少,能从实践中汲取的东西非常少,知识获取与认识社会依赖于书籍。一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爱读书,看书就头疼。教师要求学生阅读,不喜欢阅读的学生将其当成任务,阅读没有用心,从中得不到启迪,这样的阅读是低效和无意义的。多读书和读好书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当下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面临的困境是缺乏一个好的阅读环境,整体的阅读氛围不够浓厚,无法起到带动学生阅读的效果。

基于上述所说,语文教学需要从创造良好阅读环境入手,教师和学校协商,图书馆面向学生开放,并允许学生借阅,为其阅读提供便利条件。图书馆依据小学生阅读需求与兴趣,为其购置各类图书,为广泛阅读提供条件,确保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喜欢的书籍阅读。另外,班级中设立小型移动图书馆,在角落里放上书架,学生把自己平时购买的、喜欢的书籍进行分享,定期更换图书,丰富图书的种类,学生可在课间活动与自习课选取图书阅读。走廊和教室内张贴和阅读相关的名言名句,起到激励作用。通过这些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部分不爱阅读的学生也会被影响,积极加入阅读队伍当中,整个班的学生都会爱上阅读,也会主动交流阅读体会,长此以往将摸索出阅读方法,学生阅读能力势必会提升。

二、传授阅读方法

小学生阅读最大的问题是不会阅读,无论是课堂中阅读教材,还是课外阅读,都缺乏阅读方法,存在盲目阅读问题,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阅读。大部分小学生阅读是囫囵吞枣,读完之后自我感触与体会少,普遍具有为了阅读而阅读的问题。语文课堂对教师依赖性太强,这与教学有很大关联,传统阅读课中教师习惯代替学生阅读、分析和讲解课文,学生所能自主阅读的时间少,而且很少去倾听学生感悟,这样的阅读教学难以达到培养阅读能力的作用。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是学生的行为,使其主动和个性化阅读,读中去思,不但要汲取营养、陶冶性情,还要树立批判精神,实现创造性阅读。故而,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教会学生阅读,使其掌握阅读的方法,这样离开教师之后,学生也能高质量的阅读,具备终身阅读能力。立足于语文教材,阅读课重新确定师生关系,明确学生是阅读主体,教师协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过程中是指导者,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深入领悟课文,加深理解和感悟,进而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同身受。既能汲取营养,丰富情感,形成正确的三观,增强对人与社会的认知,又能提高阅读能力,积淀知识,提高文化修养。

阅读课堂空出足够多时间,要求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期间做好批注。先整体阅读一遍,建立整体感知,然后细读,用带颜色笔圈画出生字和生词,标准出一些不理解的语句,还有就是自己认为有用的好词好句。学生也可把针对某个段落或某句话的认知和体会写下来。最后,学生依靠工具书解决生字和生词,加深印象,针对大部分学生不能理解的地方展开交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将个人观点说出来,相互交换意见中进行思维碰撞,这样有利于实现创造性阅读。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设置答案,讨论完成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阅读并非读完就可以,在其中必须夹杂思考,而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触动器,因此教师需在阅读教学中设置一些关键性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训练思维,逐渐帮助其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阅读记录本,制作阅读卡,将课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在本子上。

三、阅读形式和活动多样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形式过于单一,这是学生阅读兴趣低的一个原因。教师应在这个方面做出改进和调整,课堂中让学生以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阅读,使其保持愉悦的心情进行阅读,这是实现高质量阅读的关键。阅读形式多样化,既要让其默读、齐声朗读、分角色阅读,还要教会其快速泛读和精读。这个部分需要训练,平时语文课堂中加强这个方面的能力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并准备一些阅读材料,有针对性地强化能力。此外,小学语文阅读课创新教学形式,点燃学生阅读热情。教师不妨在教学前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阅读状态,产生阅读的兴趣,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阅读,这样不仅会思考,还会去反思,达到自我教育效果,在阅读中去批判,而不是全盘照收。

多读且读好书,这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课本阅读篇目非常少,达不到广泛阅读的要求,所以必须向外拓展。小学生选择书籍的能力有限,如果选择难度大的书籍,不但会无法理解、浪费阅读时间,还会打击阅读积极性。选择毫无营养的书籍,或者是一些不良书籍,必定会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基于此,教师应积极进行课外书籍推荐,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依据课文,引出课外书籍,比如涉及名著以及国学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读完整的书籍,或者是推荐与课文有同样主题或存在关联性的书籍,从课堂阅读拓展到课外,具有延伸性。直接推荐课外书籍,列出清单,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每周举办阅读交流会,定期组织经典诵读会,以名著中故事情节创立舞台剧,班级中评选“读书小标兵”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阅读热情,使其在广泛阅读与个性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做好阅读评价,坚持鼓励为主,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成就,获取了自信,阅读更有动力,养成读书习惯,长期积累的语文积淀会更为深厚,同时也能从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东西,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最终实现高效阅读。

四、结语

阅读能力培养首先要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在浓郁书香氛围中潜移默化地爱上阅读,主动阅读;其次要传授阅读方法,使其学会阅读,最终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最后要保证阅读形式和活动多样化,使其养成终身阅读习惯。

猜你喜欢
课外书籍课文
鲁迅与“书籍代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新产经(2018年6期)2018-07-04 00:39:24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转动小脑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