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堂主阵地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2020-01-09 00:58:31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耿玲玲
天津教育 2020年26期
关键词:纸箱小数运算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 耿玲玲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数学的10个核心素养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些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它们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把握好核心素养对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极其重要。运算是数学的重要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个学段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运算能力的形成是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通过不断反复、有层次的练习发展起来的。学生的运算能力并非单一孤立的数学能力,而是运算技能与逻辑思维等的有机结合,在运算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分析运算条件,确定运算顺序,通过运用概念、法则、性质进行推理,最终选择正确、简洁的运算方法,使运算过程合理简洁。所以运算能力不仅是一种单一的基本技能,更是一种数学思维能力的体现。培养好学生的运算能力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和今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一、培养运算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运算的基础知识不够重视导致运算缺乏准确性

课堂活动应该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有机结合。但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充分利用好课上的40分钟,特别是教学计算的课堂上,往往是教师主动地教学算理、运算法则等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地学习这些理论知识,只注重结果没有关注过程。本来40分钟课上时间应该是让学生带着疑问主动探究算理的来龙去脉,理解算理、精讲精练,但往往教师和学生都没有足够重视。教师讲完学生照本宣科开始做题,结果是学生觉得计算是最简单的,实际上是做题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很难得到准确结果。

(二)估算过程缺乏生活实际的考量

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在不同学段有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结合现实情境理解估算的意义。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不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9页学习进一法和去尾法时,教师讲解时学生确实理解了进一法和去尾法,但学生自己解决“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装15千克,问需要多少个纸箱”时,学生却不会结合生活实际选择进一法,没有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缺乏生活经验。

(三)对待运算学生缺乏正确的态度

很多学生在学习计算章节的时候,潜意识里会放松下来,觉得计算没什么难的,会算就行,根本没把计算当回事,课上不认真听讲。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时,学生觉得整数除法都学了,小数除法跟整数除法差不多,根本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教师讲解时自己在下边做题,等讲解完进入练习时才发现自己很多细节都没听,比如除数是小数时根本不会算,才想起来自己没有认真听讲。

(四)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做题不打草稿

很多学生在做计算题时觉得本来脱式计算就很麻烦,不愿意写,更不要说在草稿纸上算一算,每步都想直接得出结果,我们知道计算如果中间有一步没有算对,后面都会前功尽弃。所以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想一定会算对是非常错误的想法。

二、利用课堂主阵地提高运算能力的方法

(一)合理安排课上时间,重视计算的不间断练习

五年级新学期开始,学生开始接触小数乘法。学生对这类计算出错率非常高。丢小数点、小数点点错、竖式出错等。后面还会学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如果单靠学生课下练习,大多数学生不自觉,教师不布置绝不会自己找题做,或者练习质量不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难提升。对于这种情况,笔者在开学一周后开始和学生们商量决定每节数学课前五分钟每次做三道数学计算题,这样既不会占用学生太多的上课时间,日积月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二)课上注意结合实际生活练习估算

对于估算这类题,我们在课上不要只讲课本上的例题,要结合日常生活把数学计算放到生活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不是单纯记忆去尾法和进一法。比如对于“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装15千克,问需要多少个纸箱”,我们可以先从学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学校中午给大家发放酸奶,班级一共34人,班长一共领来69盒,每位同学几盒才最公平”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去尾法和进一法,然后再去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上时间把生活请进数学课堂,而不是单一地进行计算练习,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堂上狠抓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现实中很多学生并没有抓住这个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在中、高段的教学过程中,仍然要狠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课堂就是他们学习习惯培养的黄金时间。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最基础的数学能力,分布在每一个数学知识点之中(计算、方程、解决问题等)。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计算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笔者的数学课堂上,草稿纸是必须准备的。教师和学生们已达成一致的默契,只要学生需要计算,必须在草稿上算一遍,下课同桌互相检查草稿纸。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检查学生有没有省略步骤、是否有笔算等都是检查项。经过一个学期的磨合,学生都已养成习惯,这也直接对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起到了积极良好的作用。

三、结语

对于小学生而言,运算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学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掌握关于运算的各种知识与技能。拥有较好的运算能力对他们中学的数学学习甚至大学学习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正在逐步形成,课堂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学习途径。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帮助学生提高运算能力,培养他们对计算、对数学的学习热情。综上所述,以上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总结的一点经验和尝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当然也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广大教师提出宝贵的建议。

猜你喜欢
纸箱小数运算
Before breakfast
小数加减“四不忘”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纸箱有多重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有趣的运算
小赛的纸箱
小太阳画报(2019年3期)2019-06-11 10:29:47
纸箱的“第二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