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演奏“声腔化”表现技巧研究

2020-01-09 00:32奚淑婷
泰山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滑音声腔唱腔

奚淑婷

(枣庄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山东 枣庄277160)

一、二胡演奏“声腔化”内涵和意义

(一)二胡演奏“声腔化”的内涵

声腔是我国戏曲艺术中的术语,泛指戏曲演唱时的曲调和唱腔。而二胡演奏“声腔化”则是将二胡作为呈现形式,把声腔特色表现出来。或者说用二胡去模仿唱腔,获得唱腔化的演奏效果。20世纪中叶,闵惠芬先生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对为什么在诸多民族器乐中,唯有二胡成为了戏曲最主要的伴奏乐器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得出结论,即二胡的音色甜润细腻、委婉抒情,富含歌唱性,最适合与人声相配合,可以起到随腔而行、托腔保调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闵惠芬提出了“声腔化”的演奏追求,并将多首戏曲改编为二胡曲,为当代二胡艺术创作和演奏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

(二)二胡演奏“声腔化”的意义

二胡演奏“声腔化”的提出,并非是凭空而至和突发奇想,而是闵惠芬先生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成果,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是对二胡演奏理论研究的丰富。虽然长期以来,二胡一直都是戏曲最重要的伴奏乐器,但是却没有人对“为什么”进行过主动探究。闵惠芬从二胡的形制和音色特点、戏曲的种类和唱腔风格等角度切入,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阐明了根本原因所在,丰富了二胡演奏的理论研究。

其次是对二胡演奏质量的提升。古语有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意思是说无论是丝弦乐器还是吹管乐器,都不如人声更具音乐表现力。在西方器乐演奏中,也将歌唱化效果作为重要的演奏追求。“声腔化”是一个符合二胡艺术规律的新标准,以这个标准为引领,可以获得更佳的演奏效果,从本质上提升二胡演奏质量。

再次是对二胡曲目创作的丰富。20 世纪80 年代,闵惠芬先生为了检验和巩固“声腔化”理论成果,曾对《逍遥津》《夜深沉》等戏曲进行了改编,后又创作出《洪湖主题随想曲》,不仅丰富了当时的二胡创作,更为后来的创作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新世纪前后,关铭创作的《兰花花叙事曲》和吴厚元创作的《红梅随想曲》等,都具有鲜明的声腔化色彩。时至今日,“声腔化”已经成为了二胡创作的重要理念和风格。

最后是对戏曲传承发展的推动。“声腔化”的提出,与戏曲本身有着极深渊源,所以二胡演奏质量的提升、戏曲改编曲的创作等,对戏曲也是一种丰富和扩展。特别是在当下,戏曲的普及和传承是远不及二胡等器乐艺术的,以“声腔化”为连接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戏曲艺术的当代发展,开辟出了一条新的普及和传承渠道。

二、声腔化在二胡创作和演奏中的表现运用

(一)《逍遥津》中的表现和运用

《逍遥津》是京剧中的传统曲目,也是须生高庆奎的代表作,演唱时使用二胡伴奏。闵惠芬选取了“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一段,将其改编为了二胡曲,并亲自演奏,用以检验和丰富“声腔化”理念。从实际效果来看,闵惠芬的改编是十分成功的,通过对戏曲素材的直接选用,让“声腔化”表现更为鲜明,同时也为戏曲改编技巧积累了经验。

在演奏方面,该曲在声腔化表现上,主要采用了滑音技巧。通过滚揉、压揉、滑揉等,模仿出了近似于人声的音波效果。如第一句“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这是全曲的导板,节奏是较为自由的,为了表现出京腔京韵和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闵惠芬先是放慢了演奏速度,然后在“父”字后的拖腔处,使用了一个轻微的回滑音,正是对戏曲演唱中起音的再现。“在”字后的拖腔,则使用了连续三度的回滑音,并紧接着变成一个停留在“5”的压揉,极具阴阳顿挫之感。“宫院”所在的乐句,带有多个连续的装饰音,对此全部采用了类似于回滑音的方式演奏,进一步突出了旋律的歌唱性色彩。虽然仅仅是一个乐句,但是却给人以一唱三叹之感,使作品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在“想起了朝中事好不伤悲”一句中,“朝中事”的演奏,音的起和停都带有音头和音尾,随着甩弓的结束,音尾戛然而止,没有一丝拖泥带水,“悲”字的处理是十分巧妙的,在高庆奎的演唱中,“悲”字不是唱出的,而是喷出的,十分坚定有力。在闵惠芬的演奏中,通过压揉技巧将每个音都演奏的饱满而富有弹性,配以干净利落的运弓,获得了与戏曲演唱相同的“喷口”效果。可以看出,闵惠芬对戏曲唱腔和二胡的演奏特点都有着深刻的了解与把握,在创作和演奏方面,全面展示出了什么是二胡的声腔化、怎样获得声腔化的演奏效果,为后来的创作和演奏做出了示范。

(二)《河南小曲》中的表现和运用

著名二胡演奏家刘明源创作的《河南小曲》,是一首有着鲜明地方音乐风格的佳作。作品完整而精炼,富含音乐表现力,包含宋国生、宋飞、胡志平、于红梅等多位演奏家,都曾多次演奏该作。作品主要借鉴了河南戏曲唱腔,即上句落在调式的不稳定音上,下句则落在调式的主干音上,由此体现出一种上下句相呼应的对话效果。

在演奏方面,我国的戏曲音乐中,因为唱腔的需要经常会使用滑音,以此来对应语言和音调的吁短叹,高低起伏。加之汉字本身就有阴平阳去之分,所以使滑音有着极为广泛的运用。《河南小曲》取材于河南戏曲,很多旋律都是对戏曲唱腔的模仿,自然也出现了大量滑音。以宋国生的演奏为例,作品从一开始到51小节,都表现出了一种欢快、喜庆的情绪,展示出了河南人民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其中从49小节开始了渐慢,50小节的第二拍出现了一个“7”。对这个音的演奏,宋国生采用了滑揉的技法,该技法最早出现于坠胡中,也被称为“悬腕滑揉”,生动模仿出了人们讲话或歌唱时换气的状态。从52小节开始,进入了慢板段落,旋律更加舒展,进一步表现出了河南人民的欢喜之情。该段落的揉弦较之第一段更为复杂。如58小节第二拍的两个音都是用四指按出的,第一个音并没有进行揉弦处理,第二个音节却采用了重压揉的方式,由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乐曲的感染力大为增强。在此基础上,宋国生还将重点放在了5、1、2三个音的二度滑音演奏上,弓子压力大,出弓干净利落,音乐浑厚结实,并故意隐藏起音腹,用手指快速滑动来强调音头和音尾。在三度滑音上,通常是从下把位快速滑动到3音,突出一种快速感。而在大滑音上,通常不演奏中间的音,从而使对比效果更加鲜明。由于作品本身就是取材于戏曲的唱腔,再加上演奏者对滑音和揉弦技巧的巧妙运用,获得了声腔化的演奏效果。

三、“声腔化”演奏的要点和方法

通过对二胡演奏“声腔化”内涵意义的认知和实例分析可以看出,二胡演奏“声腔化”既是演奏理念,也是演奏追求,是符合二胡本质艺术规律的,也可以带动演奏者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其要点和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夯实演奏基本功

二胡演奏“声腔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让观众感觉不到是在拉二胡,而是在歌唱。这显然是需要以扎实基本功为基础的,特别是在演奏的流畅性、连贯性方面,更需要予以夯实。近年来,学习二胡演奏的人越来越多,涵盖了老、中、青三个年龄段,这无疑是值得肯定和欣慰的。但是受到多种原因影响,多数演奏者的基本功并不扎实,表现为换弓痕迹明显、揉弦断断续续等多种情况,这种技术水平自然难以获得“声腔化”演奏效果。对此应对基本功进行“回炉”,并将揉弦、音阶练习、慢长弓等技法训练贯穿于学习生涯的始终。其中,揉弦练习可以梳理和规范各种揉弦方法,让演奏更加细腻和自然;音阶练习可以帮助演奏者对音色变化有深刻的体验,避免音准问题的出现;而慢长弓练习则可以训练演奏者的耐力和控制力,保证乐句的流畅和完整。只有以扎实的基本功为基础,才能满足“声腔化”演奏的需要。

(二)对作品进行演唱

“声腔化”的实质,乃是对人声的模仿,所以在演奏前的准备过程中,一个关键点就在于对作品的演唱。演奏者可以将作品视为一首声乐曲目,先进行演唱,全面把握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特点,然后再尝试性演奏,重点体会演奏和歌唱之间的差异,并在随后的演奏中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以《兰花花叙事曲》的演奏为例,该曲取材于陕西民歌《兰花花》,旋律舒展,富含地域风情,并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运用了秦腔中的“苦音”,一个是歌词每一句都是押韵的,这就使整首曲目具有了突出的声韵美感。在演奏之前,演奏者可以先聆听民歌,然后再演唱作品,重点把握苦音和歌词押韵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该阶段的演唱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声乐演唱,不用刻意追求音量、声音效果等,采用假声哼唱的方式即可,重在熟悉和体验作品,获得对曲目的音乐风格、情感变化等更加真切的体验。在演奏中,则要以这种体验为依托,将二胡作为自己的歌喉,获得声情并茂的演奏效果。

(三)聆听名家大师演奏

著名钢琴演奏家傅聪先生,在谈及自己的演奏经验时,曾多次强调聆听的重要性,认为唯有多听,才能让自己站在高处。钢琴演奏和二胡演奏是相通的。在二胡演奏中,特别是在“声腔化”演奏效果的追求中,同样需要多听名家大师的演奏。其目的不在于要求演奏者在短时间内达到名家大师的水平,而是通过聆听树立起一个标准,并自觉朝着这个标准努力。比如闵惠芬先生,她是二胡“声腔化”的提出者,所以在她的演奏中,“声腔化”效果是十分明显的,通过对其演奏的聆听,可以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验。聆听包含两个要点。一个是强调对比。在聆听过程中,可以跟着演奏哼唱,并品味对方是如何体现出“声腔化”追求的,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应该如何去完善等。另一个是及时记录。音乐鉴赏心得,多数时候很难用语言和文字形容,颇有几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但是越是如此,越应该及时主动地记录,在防止遗忘的同时,还可以作为个人重要的参考资料,在以后的演奏中经常翻阅,会获得多方面有益的启示。

综上所述,二胡是民族器乐艺术的代表,历史悠久,类型丰富,在历经千年的传承后,仍然有着蓬勃的生命力。20世纪中叶,以闵惠芬先生为代表的音乐家,对二胡艺术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索,提出了“声腔化”演奏理念和目标,有力推动了当代二胡艺术的创作和演奏、普及和繁荣,更体现出了音乐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意识。因此在今天,理应对“声腔化”追求有充分的重视,主动践行这一理念,让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薪火相传,为这门古老艺术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体现出当代人对其发展做出的独特贡献。

猜你喜欢
滑音声腔唱腔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中国黄梅戏优秀唱腔全集》出版发行
《黄梅戏声腔研究》出版发行
论滇剧生角唱腔中的彭派声腔艺术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声乐演唱中“滑音”的技术与应用
声乐演唱中的“滑音”技术探讨
戏曲声腔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
板胡演奏垫指滑音技术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