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华中农业大学在河南省2010-2019 年高考理科录取分数的冷思考
——生源状况与体育素养

2020-01-09 01:13马晓萱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动科1901湖北武汉43007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生源特色

□马晓萱(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动科1901 班 湖北 武汉 43007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加快,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招生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特别是生源波动带来的发展困境越来越严峻。客观分析影响生源波动的内外因素,面对新形势下发展战略该如何选择,成为摆在地方高等农业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加快,学生择校择专业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追逐名牌高校、热门专业的意识愈来愈强,高校之间生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表1 华中农业大学2010-2019 河南省理科录取分数情况

图1 2010-2019 年录取最低分波动情况

图2 2010-2019 年录取最低分与分数线之差统计

1、结论分析

1.1、华中农业大学在河南省理科生生源破动较大,波动无序,无规律

(1)生源破动较大受的外在因素的影响。

农业事关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高等农业院校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依托和重要源泉,考生及家长对农业及其从业人员存在着片面认识,甚至存在偏见或歧视,他们认为农业高校或涉农专业就业层次不高、 就业地域分散、 就业环境较差、薪酬待遇较低。农村考生不希望毕业后再回到农村去,城市考生认为从农业院校毕业后就要去农村发展,因此,在填报志愿时多数考生并不把报考农业院校或农口专业作为首选。由于这种误解和认识的局限性而造成的主观臆断对生源波动的影响较大, 据调查问卷查统计图3,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在选择学校时,有36.8%的考生会关注理工类院校,21.4%的考生关注经济管理类, 医学类占26.4%,师范类占13.2%,没有明确的类型占2.1%。

图3 2018 年高考生选择填报不同类型高校的志愿统计

(2)受就业情况的影响。

高考改革以来, 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对就业前景格外重视。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形势越来越严峻,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着行业的艰苦性、地区的流动性、 专业的对口性、 企业的层次性和就业的不稳定性等问题,总体就业形势不如其他财经类和理工类等院校,据《2017 年度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显示,本科主要学科门类毕业生半年后的职业期待吻合度最高的为医学和教育学,最低的为农学。新锦成研究院对已经离开校园半年多的2014 届高校毕业生进行的就业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公布的行业门类中,2014 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薪最低行业是农、 林、 牧、 渔业, 薪酬满意度为24.46% ,涉农专业的就业形势成为影响考生报考的重要因素。

(3)专业建设更新与传统专业融合问题。

近年来,高等农业大学快速发展,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专业布局趋于合理。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办学思想的影响,仍存在一些问题并愈发突出,已经跟不上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如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社会和经济建设适应度还不够;传统专业特色不鲜明;对新设专业论证不充分,缺乏科学的专业规划;非农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内容陈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完全建立有效的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等。在调研中发现部分纯农和涉农专业社会认可度较低一志愿生源不足, 考生多为调剂录取,甚至有些专业多年调剂,致使有些考生担心被调剂到不理想的专业而刻意不选择报考农业高校。

(4)农学专业与学生体育素养的误解。

体育素养是指体育文化水平, 是指一个人平时养成的在体育方面的修养。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影响所产生的,它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质水平、体育技能、体育品质、体育个性等方面要素综合体育素质与修养。从问卷中,在填报志愿时,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农学专业苦,并有较强的体能和好的身体素质,当然在国家倡导全民健康的主导下,基于对农学专业的设置不了解,缺乏获得这方面知识的途径,农学专业理科有大类招生,不同的专业对学生的体育素养有侧重点,要客观的对待。加强正确健康意识传播,提高生命质量,倡导正面的健康理念, 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习惯养成已成为中国新时代大众素养的核心问题;无论是健康知识技能的掌握,还是健康意识的培养,最终要回归群众本身,从理论与实践多方面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健康的生活行为、积极地体育参与行为等,才能适应身边变化莫测的生活环境, 使大众健康行为保持积极良好的健康氛围。

1.2、从河南省的招生来看高低分位置差不大,但低分录取率再加大

从表1 中显示出,低分录取的多,虽位置值均值差距不大,但位置均值比高低分位置差大,高分录取不到,这种现象出现影响生源的整体人才素质选拔。在河南省十年来的录取情况看,后期的人才培养出现困境越发严重,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1.3、录取最低分与分数线差在提高,学校的社会地位,认可度在提高

从图2 中显示出从2010 年的10 分到2019 年的79 分, 想上华中农业大学不容易,这与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分不开。

2、建议

2.1、倡导公费农学生,加大自主招生力度

随着国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各省份也要相应出台有关考试招生的政策和方案,如高考科目的选择、录取批次的调整、投档录取模式的改进、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完善等,在招生录取模式新旧并存的过渡期内,考生、家长对政策的变化难以把握,出现因填报志愿的偏差而造成的生源波动, 势必对高校招生录取带来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实施了自主招政策,目的是为了让高校能按照自身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来选拔录取学生,地方高等农业院校依旧在招生类型方面比较单一, 缺乏有效的政策倾斜和激励机制,对于有特长、对农业感兴趣、愿意投身农业科技研究的考生缺乏行之有效的选拔渠道和方式。高等农业院校要深入分析学科专业发展现状及社会需求,以提高生源质量为出发点,将部分弱势专业合并按专业大类招生,并合理设置各专业大类生源的选考科目,确保生源充足。

2.2、注重内涵特色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

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学校办学实力、 社会声誉的综合表现形式和标志,能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增强办学实力,促进快速发展。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想要扭转局势,突破包围圈,就要利用自身的优势,依托农业背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精而强”的发展战略,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研水平、服务方向等方面打造核心竞争力,以求在竞争中赢得自己的发展。

对于生源来说, 让他们作出选择的往往就是这所院校有没有他们感兴趣的特色专业。因此, 高等农业院校要更加注重特色发展,不要盲目攀高或求全求大,要立足实际,树立特色意识,主动适应区域环境,找准服务面向、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才能真正找寻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国家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进程、 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步伐的加快,支持、发展、提升优势特色专业;发展学校非传统、优势、特色及新办专业为应用型; 限制发展就业率低、设置趋同、招生过剩的专业;要把优化结构作为战略支撑,要更加注重需求导向,适应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需求,从战略的高度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3、优化学制、缩短时间、提前毕业

家长及考生,在选专业和院校时,特别是本科阶段,考虑学制的长短,针对农业高等院校,所谓的冷门专业,由原来的4-5 年,缩短到3-4 年,会更有竞争力。年轻人读完大学、硕士、博士,已经二十八九岁了,特别是高学历女生,毕业时已是晚婚年龄,工作与婚恋难以兼顾。缩短学制有利于科技人才创新。人的一生中,二十五至四十岁是精力最旺盛的阶段,其创造力是最强的,因此,缩短学制后, 使学生毕业时间提前, 可以在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就开始工作,独立从事自己的科学研究,极有可能会取得更多更大的科学成就。缩短学制有利于弥补劳动力缺口,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劳动力则在不断减少。缩短学制以后,学生毕业都得到提前,他们可以提前两年进入社会工作, 可以使社会劳动力的紧缺问题得到实实在在的缓解。

2.4、针对农学类专业的特点,应该把体育思想教育贯穿在整个大学四年之中

采取多渠道、多途径、长期抓的策略,并经过“树立、强化、巩固”阶段的教育工作,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针对我校的环湖跑,可用达到优秀的圈数和成绩,依体育达标测试长跑可免测,提高学生自觉锻炼的积极性, 并起到示范效应, 扩大社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对招生工作有直接促进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核心论述主要包括“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健康中国”“人的全面发展”“健康中国之路”“健康第一”等,从体育战略、价值指标、实现路径、体育教育多主体多层次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体育论述。在这一论述背景下,要求农业院校加强体育课程的创新发展, 加强体育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对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体育人才支持。新时代大众健康素养的整体提升必须立足于健康行为的塑造, 才能使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寻找定位,突出特色,引导农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变提升自身办学特色,打破千校一面的格局,期待“变危为机”提升内涵,加快向一流大学迈进的步伐。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生源特色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特色种植促增收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农业院校大学生英语写作焦虑研究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跨省生源调控
强本固基,建设高质量的农业院校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