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澳大利亚高校的教学应对及其启示

2020-01-08 02:23孙俊新
下一代 2020年5期
关键词:在线教育澳大利亚高校

孙俊新

摘 要:澳大利亚高校从疫情早期已经酝酿为留学生提供在线教育,并在疫情高峰期全面转向在线教育,由此面对一系列转换压力。本文概述了澳大利亚高校在疫情中逐步向在线教育转换的过程,指出了澳大利亚高校面对的挑战及其应对,阐述了澳大利亚高校应对措施所带来的事后反应及进一步思考。澳大利亚高校所面对的情况同我国高校有相似之处,却也有些不同,其决策过程或将对我国在线教育的推进和高校的国际化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澳大利亚;高校;在线教育

一、澳大利亚疫情发展及高校教学应对

2020年1月19日,澳大利亚确认第一例新冠肺炎感染者。至1月底,澳高校陆续要求自中国返回人员先行自我隔离14天,也有部分高校对有上课需求的学生规定只要当日体温检查正常,仍可继续上课。此时,新学期尚未开始,这一措施对高校的教学活动并未造成太多影响。

真正的挑战来自澳大利亚联邦政府2月1日宣布的入境禁令,即禁止任何从中国大陆入境或过境的人来澳大利亚。此时正逢开学前的返澳高峰,受此影响的留学生约在10万。此后禁令多次延续,并扩展到韩国等国,但允许在第三国经停14天以上的留学生返澳。澳大利亚的国际教育全球领先,是全球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第三大留学生目的地,而中国是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2018-2019财年,国际教育贡献了376亿澳元和24万个就业机会,是仅次于铁和煤的澳大利亚第三大出口部门,其中中国留学生贡献约121亿澳元。入境禁令导致留学生不能按期返校,需要延期毕业,由此推高留学成本,并给高校带来财务压力,影响澳大利亞高校的国际声誉。为此,各高校纷纷推出应对政策,包括推迟留学生报道日期、减免学费、补贴返澳费用、开通在线教育等。

进入3月,澳大利亚疫情形势趋紧,各级政府仍尽全力维持高校开放,各高校也加强了校园消毒措施。但面对疫情,学校的师生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出勤率大幅下降。疫情同时减少了学生的兼职机会,而在“必须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国民身上”的政策导向下,澳大利亚政府的紧急刺激计划和福利津贴几乎同留学生无关。为安抚留学生的情绪,高校加强了沟通和学业指导,并有学校为留学生提供了财务救助。3月底全国高校普遍转为在线教育。此前,高校也进行了一定的准备,如调研师生在家办公的可行性并做出许多特殊安排。如果师生因为在家办公没有相应的实验器材、电子设备甚至网络支持,都可以提出单独的申请,在遵循社交距离的前提下到校学习和工作。在4月份,随着疫情的好转,一些短期课程率先恢复。

二、在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其应对

疫情前,澳大利亚高校已经有多年在线教育的经验,并主要适用以下几种情况:(1)选课人数超过教室最大人数限制;(2)学生住所距离校园较远;(3)学生因工作或兼职而需要灵活教学安排;(4)开放性大学,以此提供低成本授课,特别多见于证书类课程的学习;(5)暑期学校;(6)邀请资深专家授课,而授课专家因各种原因无法亲临教室的情况。

前期教学尝试无疑提供了高校转向在线教育的参考,但这些尝试通常未能建立一套完整的学习管理系统,比如缺乏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为此在转入在线教育时,澳大利亚高校普遍借鉴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课堂监控体系,并对师生提供软件培训等辅助支持。疫情高峰恰好跨越4月中旬的学生休假,很多高校也借此总结经验教训。澳大利亚所有州和领地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都在网站中发布了辅助的教学资料,尽管主要是从幼儿园到高中的资料,但也包括部分大学课程资料,以丰富教学资源,帮助教师集中精力开展教学设计。

在线教育带来的另一新情况是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人际关系。在线教育有可能弱化了温暖的班级氛围和活跃的授课环境,并让学生感到孤单。这引发了学生的不满,且随学费的增加这种不满也在上升,并带来降低学费的呼声,因为支付正常学费之后只能远距离接受在线课程让学生感到沮丧。恢复线下授课无疑对高校充满诱惑,但在疫情中,盲目恢复线下授课绝非首选。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一系列巩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社交联系的安排应运而生,如学生社团组织的线上课外活动、教师在课堂授课中短时间穿插的幽默短片、图片及自制视频、依课程名而设立的内容相对活泼的论坛讨论、对弱势群体设立的特别支持。

在线教育无疑增加了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视频会议软件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不断遭受质疑。在线下教学时,学习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学质量还依赖于教学支持团队的支持,而在在线教育时,相关的服务也在逐步完善,尽管可能以应急转化为主。以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内更多的图书提供了电子版,保证登录账户后,校园内外都可以稳定的获取资料。针对因费用高昂或服务受限而无法在线视频的学生,高校提供了教学所需资料的纸质版,以帮助学生降低对网络的依赖。

灵活的时间安排成为在线教育的一种新尝试。最初这种灵活性来自跨时区的授课需求。受初期入境禁令影响,部分澳洲高校为不能返回澳洲的留学生提供了网络授课,但受影响的学生分布在中国、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不同国家,授课时间的协调存在困难,而当时主要的视频会议软件提供视频自动录制功能,灵活的听课时间成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随后全国高校转向在线教育时,这种安排仍然存在。因为在家办公同样意味着工作和生活更多的交织在一起,在家庭责任和财务状况的双重压力下,要求教师在几天时间内将授课材料重新调整为可靠的在线格式或者期望学生有无限的学习时间都是不现实的。尽管存在实时教学工具,很多学校仍然通过论坛、电子邮件或者视频录制等方式尝试更加灵活和非同步的教学安排,以实现更灵活的教和学的安排。

随着疫情的趋缓和社交疏离政策的放松,各高校开始讨论下半年教学采用在线教育还是在线教育模式或者兼而有之,但全面取消或者大幅度推迟教学安排并未成为考虑的选项。如下因素在这一讨论中被反复提到:(1)互动的要求。对于不需要小组互动或者小组互动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可以相对独立,那么在线课程就是合适的。对于仅需要独立自学的课程,在线的方式也更为合适。(2)考核的要求。在在线教育中,考核的形式采用了论文、在线监测等方式,而类似闭卷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则需要首先解决作弊的困扰。技术层面已经有在线教育管理系统可以锁定考试模式从而在考试时学生不可以打开新的网页,但这不能杜绝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3)课程类型。在线课程能够满足学生回访的要求,尽管澳大利亚很多高校也采取录制课堂视频以便未能出勤的学生观看,但在线课程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总结和展望

泰晤士高等教育在2018年对来自全球六大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全球大学的领导者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在线教育永远无法同线下教育相提并论。在短时间内迅速的将线下教育转到线上的过程中,教师的压力和主动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现有研究表明,有效的在线学习来自精心的教学设计和规划,并使用系统化的模型进行设计和开发,而在紧急状态下这种转换是困难的。在《在线教育:是否开展、什么时候和如何开展在线教育》一书中,作者基于教学模块、教学节奏、师生比、教学资料、在线评估、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在线同步交流與否、教学反馈等九个方面分析了开展在线教育的前提条件,而每一方面的变化多需要仔细识别和构建。简单和快速的转向在线教育并不能保证广泛而积极的反馈,但经过不断迭代,在线教育的意愿和效果都可能强化。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希望表达如下观点:疫情迫使高校大规模转向在线教育,凸显在线教育的机遇的同时也暴露出在线教育的深层困扰,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去发现面对面教育和在线教育的存在土壤和各自的美好,并由此相互补充,在疫情过后提升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郭丽君,曹艳.大学生慕课学习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8,39(12):69-75.

[2]王向旭.国际远程与在线教育研究的前沿、热点与趋势[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2(04):1-8.

[3]赵卫军,陈默祺,王玉兰.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特点及关系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2.

[4]Barbara Means,Marianne Bakia,and Robert Murphy,Learning Online:What Research Tells Us about Whether,When and How,New York:Routledge,2014.

[5]Robert M.Branch and Tonia A.Dousay,"Survey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Models,"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AECT),2015.

本文是首都对外文化贸易研究基地科研项目“首都文化贸易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WHMY17C002)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在线教育澳大利亚高校
提高机械原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慕课中美应用差异的四大原因分析
混合学习模式及其实施要点 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澳大利亚:和书来一场盲约
行在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