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探讨

2020-01-08 02:23杨袁
下一代 2020年5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策略

杨袁

摘 要:在社会经济发展新时期,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对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教师理应从多个角度入手,以此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水平的优秀人才,从而提升学生们的专业水平,促使其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社会工作。

关键词: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策略

引言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根据建筑物主要使用目的,所处的环境以及标准,运用物理技术手段对建筑进行合理的设计,并且为建筑创造一个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室内环境,让设计空间环境即拥有使用价值,也能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不仅需要反应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等因素,明确的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所需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目的。

一、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新理念

近几年,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家居装修打破了传统以墙、地面的硬装修与格局功能为主的模式。业主对装修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家居饰品上,也称为软装产品。软装产品作为可移动的装修,泛指窗帘、沙发、靠垫、各种布艺、照明灯具、装饰工艺品、铁艺,以及挂画、雕塑、花艺、植物等可更换、易变动位置的饰物或家具。软装搭配花费少、耗时少,效果突出,能够体现居住者的个性品位,深受人们喜爱。现代人倾向于在硬装修完毕后,使用软装饰品对室内进行二次陈设与布置,以此彰显个性风格。此外,由于住宅产业及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助推,房地产市场上精装房(主要指工业化精装)逐步增多,提高了软装设计的需求量。“轻装修,重装饰”的设计理念随着精装房的发展而成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新趋势。软装设计打破了传统的装修行业界限,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新兴概念。

二、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策略

(一)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设计教育发展得以促进的另一大前提便是加强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师资力量,体现在师资结构的调整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两方面。一个高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学校的师资队伍力量强大与否,因此,想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高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重中之重是改善现有教师的知识面和能力水平。笔者提出两点提高专业教师水平的有效方法:选择一些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青年教师到建筑装饰设计部门锻炼,学成归来在高校进行教学工作会更得心应手;数家高校可以联手开办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师资班,并邀请国外有关专家进行授课。专业教师要高标准、严要求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保持良好的敬业精神,在教书的基础上育人,这样可提高设计教育发展水平层次。

(二)创设情境教学模式

由于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采取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当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实际操作的锻炼。其中,由于每个学生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解都有所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产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与想法,从而设计出不同的作品。其次,想要实现情境教学,还需要配备完善的基础设置与计算机硬件设施。与此同时,多媒体的使用与作图软件的购买都是情境教学的必要条件。只有完善的配备,才能够确保学生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设备设计表达出来。再次,通过情境创设,将真实的工作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促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书本上没有的教学内容。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综合发展。最后,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艺术品鉴能力对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优秀的设计师需要走在时尚的前沿,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定期组织安排学生参加市内的设计展或是艺术展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艺术品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

(三)建立以区域产业为依托的专业课程体系

为了达到专业教育的最佳效果,应建立以区域产业为依托的专业课程体系。学校要有针对性、前瞻性、预见性地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调整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块,针对建筑装饰的职业岗位特色,在教学中引入新技术、新应用。核心专业课程的调整应注意软装饰与硬装饰的搭配,强调陈列艺术设计与制作、材料选择、工艺表现三者之间的结合,形成多层复合的课程架构。此外,将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由原来单一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向软装饰设计、材料工艺表现方向适当拓展,其中涉及装饰色彩、空间造型设计、家具设计、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艺术与陈列、建筑装饰材料、材料与装修工艺等课程。课程教学可以采用聘请企业名师、项目驱动、支持学生定岗代学等灵活的开放式教学手段。新的课程体系能够更好地发挥区域专业优势,培养市场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四)师徒制培养模式

一是充分发挥师徒制的长处。高校应充分意识到师徒制办学的优势,在未来课程设置中要充分发挥师徒制的优势,以确保高质量的教学。二是加强师资建设。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另外师徒制培养模式对教师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素质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院校可以通过对教师培训等方式不断增强教师设计技能,同时极大提升综合素养。三是改进教学质量考核。师徒制教学模式应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而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学习理论的考核。院校应对学生理论掌握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师徒关系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考核,从而保证高校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能够在师徒制关系体系下良好发展。

結语

总之,在中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道路上,相关人员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改革仍需进行、优化不能停止。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的力量。这就要求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上进、脚踏实地、有奉献精神、敢于开拓出属于自己的教育道路,促进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卫民.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J].艺海,2014(8):165.

[2]张弦.基于BIM技术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128.

[3]张波.浅析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建材与装饰,201(9):121.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