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90后”邂逅“三十而立”

2020-01-08 07:16梁伟
中华儿女 2020年1期
关键词:丁宁课程表乒乓球

梁伟

“90后”,是一群个性鲜明、独立自我的一代,也是被标签裹挟的一代。

曾经,很多人给他们的评价是:生活贪图安逸、工作眼高手低、个性独立、交往随性、疏远父母、敏感而颓废;后来,独立创新、真实自信、活泼开朗、勇敢乐观、有想法、有干劲也代表着他们……

伴随20世纪20年代的来临,第一批“90后”走进了30岁。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早在几千年前,孔夫子谈到的“三十而立”指的是经过了人生前三十年之后,已经确定了自己为人处世,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或许,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独立人格的形成。

当下,社会更倾向于把“三十而立”更现实、更世俗的去解析:三十岁的人应该有了独立的思想,能够独当一面,可以承担起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了,他们应该有梦想、有目标、有追求。

最小一批的“90后”在2017年全部成年,最大的在当下开启人生新纪元。根据2017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90后”占中国总人口的17%,这也就意味着每6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是“90后”。

人说“老来持重少年狂”,指的是少年人就应该狂妄一点。当然这个“狂妄”可不是某些人的胡作非为。狂,其实有助于眼界的扩展与思维方式的发散。不同环境下成长的人来讲,对于人生的定义也是不同的,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如果还是一事无成,没有家庭、没有事业、囊中羞涩,那无疑是有些悲哀的。

今天,“90后”们正在用自己的行为方式改变世界,他们成长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人生前20年,他们真正享受了改革开放的成果。显然,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而是逐渐成长为家庭的顶梁柱,社会的中坚力量,挑起了时代的大旗,用自己的方式,让世界一点点变得更美好!

他们是引领中国发展的先锋者,更是中國经济的希望和未来。30岁没有什么了不起,年龄也只是个数字而已。只要心怀希望,即使而立之年的30岁,依然可以是梦想起航的地方!

顾实:我在电子科大当教授

1990年,顾实出生于江苏,自小,他就是众多父母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2007年高考,顾实说自己的发挥有些失常,即使这样,他还是以江苏连云港市前几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着实让人目瞪口呆。

在清华,顾实感觉自己并不擅长化学。“我们当时做实验,别的同学的成果都是很漂亮的晶体,而我的是一堆粉末,虽然我觉得粉末也挺好看的”,顾实笑着说。大一结束后,他转到了理学院数理基础科学班。这个是当时清华的实验班,需要同时学数学和物理学的课程,课业负担重,难度大。而与其他同学相比,顾实已经落下了一年的专业课,这在很多人看来,要想跟上同学们的进度,有些天方夜谭,可顾实却利用大一暑假自学了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大二开学,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不挂科,出人意料的是一学期结束后,他就成了班级第二名。

除了学业成绩,大学期间他竞赛也是成果满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他都拿了一等奖。大四那年他与同学组队参加首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拿下了全国第一(唯一的一个团队金奖)。

顺理成章,顾实在本科毕业以后,申请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全奖直博,师从Danielle S. Bassett教授和James C. Gee教授,主研神经网络科学。博士期间,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将网络控制理论引入结构化的大脑网络解释中,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关于结构性脑网络的可控性研究》。这篇论文,在业界取得了很好的评价,为结构化的大脑网络解释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在美国求学期间,顾实就听导师James C. Gee教授说起过国内的电子科技大学,对于这座偏处西南、但学术水平一流的学校,顾实并不是特别了解,他也没有想到日后会和这所学校结下不解之缘。

顾实所在的萨特思韦特神经影像实验室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复杂系统小组,参与过美国海军、陆军实验室的多个重大项目,而他作为第一作者在《美国科学学院院刊》《自然通讯》等世界顶尖期刊上发表的多篇论文,受到广泛瞩目。而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人才星探”们,也在悄悄关注着他。

2016年6月,毕业回国的顾实因为回国更新签证时被延期,要在家逗留一个多月。这让他有些郁闷,就想到去云南旅游散心。旅游时,他发了一条朋友圈,让“有心人”给发现了,原来这个顾实回国了。就这样,电子科大就直接联系了他,接到热情洋溢的邀请电话,他欣然前往电子科技大学进行了学术交流。来到学校一看,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厚,让他有些意外,他深深体会到“中国已经是世界的人才磁场”。

机缘巧合,当时正是申请“千人计划”的档期,电子科大提出帮助顾实申请“青千”项目,顾实自然很高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顾实的专业方向是运用网络控制理论,了解大脑结构的脑网络。对于站在学术最前沿的他而言,如果上了“青千”,就有了自主研究的机会,国内能够提供让他更专注地从事基础和长期研究的环境,做自己更想做的课题。

但是申请“青年千人计划”须具备的条件包括,“属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年龄不超过40周岁;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并有3年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申报时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引进后全职回国工作;为所从事科研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有成为该领域学术或技术带头人的发展潜力。对博士在读期间已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应届毕业生,或其他有突出成绩的,可以破格引进”等。

而顾实在博士期间,就发表过重磅论文,产生世界影响,所以,经过层层筛选,他过关斩将,入选国家“青千项目”,成为当年入选该项目的3个90后之一。拿到了“青千”项目,他决定正式加入电子科技大学,就这样,他成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那一年是2017年,他27岁。

“我本来想多积累几年工作经验再回国申报,但入选青年千人计划让我获得了开展自主研究的机会,让我更有信心提前回国。”顾实说。

2017年7月8日,高考考生杨虎铮收到了电子科技大学发出的新生录取通知书,录取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互联网+”复合培养实验班),他也是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录取的第一名学生。顾实将这份通知书亲手递到了杨虎铮的手中,顾实会作为杨虎铮的学业导师,指导他四年的大学学习。

一年之后,电子科技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顾实教授负责类脑智能相关方向的研究,并依托宾夕法尼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健康特色研究中心开展相关工作。

顾实说:“中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的根在中国,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我对在电子科大展开的科研工作充满信心。”

丁宁:面对竞争,全力以赴

1990年,丁宁出生于黑龙江的一个体育世家,父亲和母亲当年都是黑龙江省队的专业运动员。父亲练速滑,妈妈曾是黑龙江女篮的队长。但因为伤病,两人都错过了入选国家队的机会。不过自打丁宁出生的那天起,父母俩又燃起了“冠军梦”。

他们让小丁宁接触乒乓球,目的是想让她通过练习乒乓球提高肌体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丁宁6岁时,妈妈高凤梅把她带到体育馆,让她跟着一群小朋友练乒乓球。起初,丁宁对乒乓球的兴趣不大,但教练很快改变了策略:哪个小朋友打得好就会奖励一个“红双喜”乒乓球。丁宁这下来了精神,通过认真练习,很快成为小伙伴中获得乒乓球最多的一个。

慢慢的,丁宁喜欢上了乒乓球,7岁时来到大庆体校,拜师于大庆乒乓球主教练唐景波门下,曾任黑龙江省女篮队长的丁宁妈妈知道,冠军需要的不仅仅是天赋,还要经历刻苦的训练和不断的超越。一次训练时,丁宁挥拍意外地磕在了眉骨上,顿时血流如注。教练一边请队医前来处理,一边急忙打电话找家长。丁妈妈赶到体校时,队医已经帮助丁宁处理好了伤口。丁妈妈见孩子头上缠着绷带坐在椅子上,走过去对她说:“怎么还不去训练?自己把自己打了,还有功了?”丁宁看着妈妈严肃的表情,拿起球拍走向了球台。教练说,你把孩子领回去吧,伤好了再来训练。丁妈妈摇了摇头,转身走出大门,而眼泪已像断了线的珠子,噼里啪啦地往下掉。

为了使女儿开闊眼界,把球技提高一个层次,丁宁妈妈先后带着丁宁去北京、哈尔滨、沈阳等地学习,之后,又送丁宁参加辽宁省乒乓球苗子集训,结果被培养出张怡宁的北京什刹海体校选中。就这样,当时不满十岁的丁宁就开始了其“北漂”生活。很快,丁宁进入到北京队。教练的悉心栽培,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丁宁成长迅速,13岁时就已经是国家青训队的队员了。2005年,年仅15岁的丁宁第一次进入了中国国家乒乓球队。2009年,她赢得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就这样,丁宁走进了伦敦奥运会的赛场,2012年8月2日,乒乓球女单决赛,丁宁的发球多次遭到意大利主裁的判罚,其情绪受到影响,比赛还没有结束,丁宁已经流泪,最后情绪彻底崩溃,最后一个球,对手高呼,丁宁走出赛场,哭的很伤心。丁宁后来接受采访时说:“当时的我遗憾又痛苦,真的挺难接受的。很多人都跟我说,没关系你还年轻,你还有下一届奥运会,那时你正好26岁,方方面面都会比较成熟。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话特别空。因为乒乓球中国队实在是太强了,四年时间能够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四年里的每一天,丁宁都为了里约奥运会的一博而努力。而这其中,也并非一帆风顺,2013年的世乒赛半决赛,丁宁再次输给李晓霞,她的状态也是起起伏伏,伴随着各种质疑声,丁宁最终踏上了里约赛场。这是丁宁必须证明自己能行的一次机会,也是唯一的机会。从表现上看,丁宁完成得相当出色。一向不擅长打削球选手的她竟然在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连续遭遇削球选手,熟悉这种打法的球迷应该知道对付削球手对体力的消耗很大,而她最终凭借封闭训练时的苦练顺利挺进了决赛,成功会师李晓霞。对于国家队来说,丁宁已经完成任务了。但对于丁宁自己来说,这才是真正考验的开始,她要拿回属于她的荣耀!

2016年8月11日,两位女将确实拼杀得极为激烈,俩人全程都没有一丝笑容,每个回合都拼尽全力,绝对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她们在赛场上亮出了最精彩的自己。最后一个球,直线,侧身,对拉,李晓霞没上网!丁宁赢了,她振臂高呼,双手高指第一,跪在了地上,把脸埋进厚厚的毛巾里哭成泪人。

里约之后,丁宁完成大满贯算是走完一个职业生涯的周期,而随后2017年也迎来了乒乓球的重大改革,在身体、器材改革双重压力下,丁宁成绩的滑落、起伏非常大,并且也有要退役的想法,而对此却遭到前辈、双满贯得主张怡宁的硬怼并直言:“退役干嘛?结婚?”并建议丁宁休息一下,但不必退役,之后,丁宁再度回归球场迎接更多、更新的挑战!丁宁说:“我已经进入运动生涯的后期了,所以我非常珍惜赛场上的过程,每一分钟,希望自己都能全力以赴,享受这个舞台,比赛的过程中,在你身后有很多人为你加油呐喊,在支持你,希望自己在场上展现最好的一面。”

训练馆里,丁宁一直严格要求自己,2019年一月,丁宁稳居世界第一,但是在赛季结束的时候她的世界排名已经下降到了第七位,并以这样的排名结束了2019年。丁宁梦寐以求的头衔已经不复存在,这是她18个月以来的最低排名。

对丁宁来说,2019年是她杰出职业生涯中的一段黯淡时期,完全不符合她既定的标准,这一年她在巡回赛上出战六次,全部以失败告终,六次出战中她只赢了四场比赛。卡塔尔赛她四分之一决赛输给了王曼昱,澳大利亚赛和瑞典赛输给了孙颖莎。亚锦赛,孙颖莎半决赛战胜丁宁,更是打出11比1的比分。与输给队友相比,丁宁今年对战外国选手成绩也不佳。不仅输给了伊藤美诚,还被日本削球手佐藤瞳两次战败。

这一年对于丁宁来说格外艰难,面对更换教练、技术调整期以及伤病,29岁的丁宁正在经历职业生涯最艰难的时期。“每个人面对的阶段不一样,每个时间段碰到的困难也不一样,过程只有自己最清楚,还是希望自己不要去在意外界的言论,专注到自己的专业上,一点点去积累。希望能在接下来某个时段的改变,能让大家感受到。”丁宁说。

人才济济的国乒,状态下滑的丁宁,在争夺奥运资格的道路上,的确存在很大劣势,很多人都不看好丁宁,认为她和东京奥运会渐行渐远。但是丁宁却从未放弃自己的奥运夢想,她说面对竞争,大家都会全力以赴,大家表达方式不一样,对于自己来说,经历更多一些,面对挑战和困境总要去面对和想办法解决。与其流眼泪,还不如多想想自己要怎么办。”

丁宁说:“2019年,可能对大家对我不太满意,我自己能够从这些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改变和一点点的进步,对于自己来说改变和调整比较困难,我需要的是不断对自己的超越。”对于丁宁的态度,国际乒联的结论是:丁宁不甘心失败,不管2019年是什么样的成绩,她都是伟大的冠军之一。一个新年的决心或者一个警告,全世界都要小心!

余佳文:人不张狂枉少年

1990年,余佳文出生在广东潮州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脾气不是很好,每天很早就要去市场上卖猪肉,几乎没有时间陪伴他。处在叛逆期的他似乎总是从父母亲戚那里得到一些不好的评价——孤僻、奇葩、不让人喜欢。

“不走寻常路”是余佳文身上最显著的标签,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给各间教室安装风扇,需要每人交十元钱,余佳文不肯,直接跑到校长办公室争辩:“改善教学环境是学校的事情,为什么要我们交钱?”中学的时候,因为零花钱不够用,他自学编程,建了个名叫“寻伊”的社交网站,这是一个针对高中生群体的BBS,在当地,一个互联网并不发达的县城,还是吸引了一些用户。后来余佳文借助这个网站做线下培训,组织一些老师给学生补课,自己抽成,又做了两年。大学的时候,余佳文发传单张罗同学到他那洗鞋子,每双十元,他再把收集到的鞋子统一送到洗鞋店,每双赚两元……

毫无疑问,余佳文做这些“出格”的事情,都是和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年轻就是在这个年龄有点张狂,有点自信,有点幼稚。”的确,即使上了大学,余佳文也并没有多爱上课。除程序书外,他最常看的是《易经》,“我能把六十四卦颠来复去地讲一遍”。

这就是余佳文,能把易经倒背如流,却记不住一周30节课的课程表,因此他经常记不住上课的具体教室。也正是这样的烦恼,给了余佳文最初的创作灵感:用户下载个App就能显示自己所选课程的名称、任课老师和上课地点。朋友把产品推荐给身边的同学使用,结果发现还挺受欢迎。

大学最后一年,余佳文实习单位倒闭了,有人建议他去创业,余佳文首先想到父母是卖猪肉的,创业对他来说有些天方夜谭。要知道他还是家里未来的经济顶梁柱。

让人无奈的是,东奔西跑了一个月,投了无数简历,却屡屡碰壁,居然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接纳他去实习,原因只有一个,学历不够。深思熟虑之后,余佳文表示:“就为了一口气,我们不能被人看低,别人不给我Offer,我们自己给自己Offer!”朋友们颇为兴奋,“好,我们自己给自己Offer!”

就这样,余佳文重拾对超级课程表APP的灵感,在校外租了一间房子作为办公室,几个小伙伴专心开发起这款软件。然而,事与愿违,超级课程表第一个版本面世时,就遭到了众多人的嫌弃,甚至有老师认为这个软件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只有小孩子才会玩。此后的几个月,他不断完善超级课程表,任何小细节都不放过。再次推出的几周之后,超级课程表下载量越来越多。

超级课程表作为最早将课程表搬到手机上的移动APP之一,它的出现对于国内的大学校园而言具有颠覆式的意义,可以说,超级课程表的出现也是站在了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之上的,并且创始人团队都是年轻的“90后”大学生,所以超级课程表的诞生自然是更加符合大学生的需求的。

“以课程表为主,与高校教务系统对接,一键自动录入课程表到手机”这是超级课程表最核心的应用;如果仅仅是这样,那可能“超级课程表”也就不能称之为“超级”;在此基础上,想干点别的还是有办法的,点击课程表中的空闲时间段,可以搜索到同一时间段校内的全部课程,包括公选课和各个学院的专业课程,你是想蹭课成为一名学霸,还是想蹭课偶遇一下帅哥美女。”余佳文说。

2012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广州超级周末科技有限公司。

余佳文在媒体露面发声之后,2012年8月,余佳文团队研发的“超级课程表”获得第一笔天使投资;2013年1月,超级课程表拿到了第二笔天使投资。2013年6月,超级课程表获得千万元级别的A轮投资。2014年,超级课程表用户突破1000万,余佳文获得阿里巴巴的数千万元的风投。

此后,超级课程表又融合了校园社交、二手交易、等级考试等学生常用的功能模块,一时间超级课程表的热度急速攀升。但是,这些功能只能算是锦上添花,核心功能还是在课程表本身。而超级课程表之所以能够应用到今天还不衰败,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发展的时间节点较早,获取了足够的流量,并且产品口碑在大学生市场上也已经打响。

就这样,带着“90后”成功创业者的名头,余佳文上了央视的《青年中国说》节目。在节目中余佳文大方承诺,明年要拿出一亿元给员工分红!此言一出,余佳文彻底火了,被网友们称为“霸道总裁”。就连央视网也给他下了个评语:“余佳文,让我们看到什么是‘90后的主旋律,正能量,敢拼,敢闯,大不了从头再来。

曝光率持续增高,换来的是质疑声越来越大,有人质疑:超级课程表到底有多少用户?对此,余佳文一直声称超级课程表注册量已超千万。但是有内部人员爆料,其实超级课程表的用户活跃度很低,有些学校连一个活人都没有。还有人好奇超级课程表的盈利模式到底是什么样?以前余佳文一直避而不谈,或者模糊带过。后来余佳文在微博上回应,称自己一开始并没有考虑过盈利,只想先做好产品,服务好大学生……从“霸道总裁”到“吹牛少年”,余佳文被抛入了漩涡中心。在这之后,余佳文参加央视的节目《开讲啦》,他坦率承认自己并没有实现当初“一个亿分红”的承诺,互联网大佬周鸿祎就直言:“你这种说法是非常错误的!你作为老板不能忽悠员工!”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声,余佳文仍不改行事风格。“我对身边每个人都很好,我是有责任感的人,我没有对这个社会做出任何不好的事情,我犯得着去改变吗?”

但是毫无疑问,余佳文面临危机,2014年以后,超级课程表再也没拿到过任何投资。2019年3月,超级课程表因出现色情、不健康的言论,内部开始整改,超级课程表在应用市场下架,2019年10月,小米手机的MIUI系统上线新的技能,这项技能就是系统内置的“课程表”功能,而每日的课程也可以通过“小爱同学”进行唤醒……

2019年的最后一天,即将迈入而立之年的余佳文发了一条微博,“再见,难忘记忆的一年”,或许,他这一年的艰辛没有人可以体会。他说,“30岁之前,不去张狂、不去玩,那叫没志气;30岁之后还到处去玩、去张狂,那叫幼稚。”

“创业不易,九死一生”,每个创业者的心路历程都是让人感慨和值得尊重的。摔倒不可怕,关键看你反弹有多高。正如余佳文说的,“别想着成功,要想着你能承受失败吗?失败了你能重新站起来吗? 假如你的答案都是YES,那我祝愿你能成功。”

猜你喜欢
丁宁课程表乒乓球
乒乓球与大铁球
丁宁你凭什么
迷你乒乓球
课程表
有友谊,才会有胜利
做生意
自制课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