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金安苑学校 曹学明
经过教育界的广泛研究探讨,目前对于初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已经达成了共识,基本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核心素养是高度概括的,字面意思上不难理解,但想要真正在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来却是一件需要认真思量的事情。因为初中阶段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科,对他们来说既新鲜又陌生,教师要考虑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培养学生充沛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的教师就会顾此失彼。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捋清思路,如何“润物无声”地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全面改变初中化学的教学面貌。
化学是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化学学科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社会文明的高度。上文已经提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一下则可以视为化学学科所特有的知识、思想、观点与方法。拥有了这几点,就说明学生已经具备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今后有可能走上化学专业道路,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当然,对于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来说,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向越具体、越明确,越便于教师的实际应用。因此,也有人指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所应瞄准的化学研究对象,包括物质组成、物质结构、物质性质与物质应用。总之,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根据视角的不同,会体现出不同的内涵,但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即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本质,具备应有的化学知识、化学思维和研究化学的方法,并能够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个人和国家社会的发展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明确了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后,就为确定其培养策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下将分为五点展开说明。
化学是一门从微观层面解释宏观现象的学科,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比如两种液体发生反应,从宏观层面看可能是液体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微观层面究竟如何则还需要深入细致地探究,看看物质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但是,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还是比较浅显的,基本不会涉及物质的结构。对此,教师可以从更高的层面着手,突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在固定的条件下,物质的性质是不变的,但用途却是非常广泛的,这就构成了场景上的“微观”与“宏观”。
上文所提到的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联系,是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一个缩影。这一部分所说的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应用是更大范围的,与学生生活联系更紧密、更被他们所熟悉的。教师应该抓住知识内容中的各种机会,为学生展示学习化学的重大意义,激发他们在化学领域不断探索的激情。
化学思维培养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从化学学科本身来看,物质的变化是丰富多彩的,虽然其中不乏规律,但想要清晰把握住却是比较困难的。比如不同类别的物质性质各不相同,但相同类别的物质性质也不一定完全相同。类似这种知识内容经常会让学生感到困惑。如果只是让他们记住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使他们能够“应付”各种习题,显然是不够充分的,学生得到的不是化学思维,而是解题“套路”。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揭示出化学的思维路线,教给他们一般方法,让他们具备独立的化学思维能力。
上文已经提到了很多初中化学的知识点,可以看到化学学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数学、物理等学科还有一定的交叉,学生学习起来难度是比较大的,这种特性很容易伤害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应努力创设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沉浸情境中,帮助他们理解知识,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例如,粤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的“化学肥料”部分。在完成这部分的内容教学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内容情境:假设教师是一名农民,现在需要给作物施肥。目前已知农作物的种类和当前的状态,如缺少哪些元素和土壤条件,然后向学生提问选择哪种肥料比较好,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会比较高。
前文已经提到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包括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换句话说,化学学科还要承担起对学生的德育责任。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较为合适的切入点是科学伦理。科学本身是无罪的,应用科学而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是那些具体应用者的责任。学生学习化学,应该是为了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发展服务的,而不是用学到的知识去故意伤害他人、追求个人一时的满足。教师可以举出一些现实中的例子,让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仍以上文提到的“常见的酸、碱、盐”为例。工业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产量和生产水平是一个国家化工行业水平的缩影。为了提升我国的制碱工业水平,打破外国的垄断,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在风雨飘摇的时代推动了我国纯碱工业与氮肥工业的发展。这就是以高尚的目的应用化学知识的一个典型案例,最后导向了积极的结果,侯德榜先生的名字也因此被后世所铭记。
总之,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师生来说都是比较复杂而艰辛的工作,需要双方形成默契的配合,通过师生间的合力才能达到目的。希望广大同仁能够抓住初中这个为学生奠定化学知识技能基础的关键时期,努力开拓创新,勇于实践探索,创造出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方法,逐步渗透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