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乐县思源实验学校 郭晓荣
近几年,部分偏远农村的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成果。但由于大部分农村孩子的家长普遍外出打工或忙于干农活,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孩子的教育工作,孩子在无形之中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致使他们的意志薄弱、自律性不强,很容易出现“厌学”的问题,从而逐渐成为“学困生”。部分农村孩子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或出外打工,甚至少数农村孩子的文化水平仅维持在小学以上,严重阻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因此,如何规范家长的教育行为,为农村孩子营造出一个健康、和谐、有序的家庭环境,迫在眉睫。
1.对性格的影响。要想全面培养农村孩子的自律性,约束家长的行为至关重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行为对于孩子的发展而言发挥出榜样的作用。换句话说,家长的自律性直接影响到其孩子的自律性。因此,约束家长行为,培养农村孩子的自律性势在必行。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大,大部分家长不想让自己家的孩子受到任何委屈,父母的溺爱程度早已经超出一个界定的范围,因而对农村孩子生活和学习的自律性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他们往往只看到眼前的安逸,却不能想到暂时的安逸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甚至将抄作业当作一种习惯,极度缺乏自我认知能力,进而导致其自身所具备的自律性一点点下降,逃课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并且已经安于现状,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甚至会有相继引发部分学生出现“厌学”或辍学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2.对自律性的影响。伴随着农村家庭条件的不断改善,几乎每个家庭都拥有各类电子设备,比如电视、智能手机、台式电脑以及平板电脑等,若家长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疏忽对孩子的管教,那么孩子按照家长的生活方式不务学业,尽情享受网上冲浪带来的快乐。若长期如此,家长忽视对孩子进行的及时管教,孩子也必定会出现逃课、旷课的问题,严重时可能会发生辍学的现象,家长也只能后悔莫及。
1.提升农村学生的意志力。所谓的自律性并不单纯指一个人自我约束的能力,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品质与性格特点。从本质上讲,自律就是你被迫行动前,有勇气让自己去做、必须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不愿去做或懒得去做形成鲜明的对比。“律”即规范,实质指的是保证没有行为会越出这个规范。一般而言,自律与意志是相互依靠、紧密相连的关系,比如意志薄弱者的自律能力相对较差,而意志顽强者的自律能力一般较强,二者呈正比。简而言之,培养自律性其实就是磨炼意志的一个过程。经上述分析不难发现,自律性能够大大提高农村学生的意志力,使其在遇到任何挫折时,不再灰心丧气,而是斗志昂扬、排除干扰,让自律性成为战胜外部苦难的有力武器。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农村教育背景下,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均衡,导致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落后,忽视了培养学生自律性的重要价值,进而导致农村学生的自律性较差,性格极容易软弱,在经受挫折或打击之后就变得不爱学习,从而使其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始终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当中。与此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大多数农村教师的教学手段相对单一,未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的学习氛围枯燥乏味,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会有部分学生对课堂产生厌烦心理,致使教学质量与课堂效率滞后,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不利于农村学生自律性的形成。由此可见,自律性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学习兴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产生直接关系,自律性的形成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自律性,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1.约束家长行为,培养农村孩子的自律性。家长对于孩子来说是榜样、模范、表率以及领导者,因此约束家长的行为对于提升农村孩子的自律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家长应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以身作则,拒绝沉迷于网络游戏,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并且全身心地专注于孩子的思想建设工作当中,遏制一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行为。其次,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家长到学校参加家庭教育讲座,围绕培养孩子的自觉性,鼓励每个农村家庭讲述成功的教育经验或家庭教育实例,大力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创设良好的家规与家风。最后,学校要建设健全的家校互通机制,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以创建微信群或QQ群的方式,与教师在线互动交流,从而实时掌握孩子的在校学习情况,杜绝任何逃课、旷课的问题发生,提升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
2.提升农村家长的思想水平,完善孩子的性格。尽管无法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但却可以完善一个人的性格。一般而言,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水平相对较低,自身修养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出现偏差,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若想完善孩子的性格,提升他们的自律性,首先家长应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学会与孩子做朋友,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进而培养孩子的恒心与耐心,用家长自身的行为积极引导孩子形成乐观的性格,不要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败而感到过分沮丧,降低意志力,而是在遭遇任何挫折或瓶颈时自觉调节自身的情绪,形成锐意进取的品格,从而端正孩子的做事态度,让孩子善于掌握自己的心境,克服一切困难,这样在无形中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律性。其次,家长需多鼓励孩子参与各类校外实践活动与学校举办的各种大赛,强化农村孩子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改善羞于表达的现状,进一步培养他们争强好胜的性格与乐观的精神。
综上所述,培养农村孩子的自律性既是人的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环境大势所趋,而家长行为在农村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占据着极其特殊的地位。因此,农村家长应以身作则,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水平,严格规范自身言行,为全面提升孩子的自律性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巨大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