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翠侠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菊潭公园管理处,河南南阳 474350)
菊花作为我国的著名花卉,对促进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2],因此不断提高菊花的控花技术,让其在春节期间就能够供人们观赏,是必要之举,因为在春节期间的菊花种植温度往往难以达到,如若控花技术低下,菊花的开放会受到大大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对菊花的常见病虫害进行理论的研究,并根据菊花的病虫害现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为菊花创造更加良好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空间,从而保障菊花的健康向上生长。
通常而言,菊花的生长过程要经历种植到开花,在这一段时期内,大约需要花费的时间为120—130d,因此,广大种植户要想保证菊花在春节期间就能够开花,种植的时间就需要有所提前,通常在农历的8 月初就要开始扦插繁殖,这一过程的基本方法是:首先要对菊花的类别进行选取,主要选取高质量的菊花母株,然后在高质量的菊花母株上面剪下5~7cm 长的顶梢[3],待一系列过程完成之后,将剪下来的顶梢基叶去除,在扦插的过程中,要将扦插口沾上泥浆,然后让其顺利入育苗地,刚开始种植的过程中,需要浇一定的水量,同时还要一定程度的遮阴,并让盆沙处于湿润状态,通常在菊花顶梢扦插的15—20d 之内,底部就会有生根发芽的迹象,在农历8 月25—26 日就要采取间距是繁殖的方法将其进行分株定值[4]。
这里的管理方法主要分为六大方面,以下是对这六大方面的管理方法的逐一论述过程:
首先,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管理方法,就是菊花的浇水过程。在种植菊花的过程中,浇水的时间和数量都是有一定遵循的,在正常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通常都需要在晴天的早晨用喷壶喷一次水,这一次喷水的主要目的是将菊花叶上的露水冲洗掉,保障菊花免受蚜虫病害侵袭,当中午阳光较为强烈的时刻,种植户也需要喷一次水,切记数量不能过多,确保中午的蒸发量即可[5]。在下午3、4 点左右,再浇一次水,因为经历了3、4h 的太阳灼烧,菊花花盆底部出现干燥的情况会比较频繁,在最后一次的浇水过程中,需要根据现实的状况进行判定,如果菊花的底部较为干燥,则浇适量的水,否则就不浇。
其次,万物的生长过程都需要一定的肥料,菊花也不能例外。菊花的施肥时间一般是在分株定植之后的10—20d 内,浇肥的数量需要得到科学合理的控制,因为这一时期的浇肥主要是用于菊花的定值或发芽过程,一般可以采用尿素水进行施肥,施肥的过程每隔10—20d 进行一次,并在前一次施肥的基础之上逐渐提高肥料的浓度,保障菊花在生长过程中的需要,当含苞待放的时刻时,就可以浇上本次种植的最后一次肥,为菊花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料。
然后,摘心的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菊花的植株生长一般较快,当菊花植株长到10~11cm 高时,就要摘除菊花的顶心[6],摘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菊花生长更多的花枝,从而增加菊花的数量,让菊花在开放过程中更加繁盛。第一次摘心时,主要在主镜上留有2~3 节即可,之后按每13d 进行一次摘心,最后一次的摘心非常重要,需要的技术和方法也更为关键,首先需要对菊花植株实施定型修建,去除多余的植株,通常保留11、12 个枝即可,过多的植株,菊花的生长空间会受到抑制,而过少的植株,养料又不能得到充分吸收,菊花数量又会受到限制。
再次,疏蕾和养好脚叶也是非常必要的。菊花在造苗期通常都会长出许多的叶芽,数量繁多的叶芽会消耗过多的养分,因此需要不定期进行去除。养好脚叶主要是指在菊花的生长期间,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施肥,肥料不能过于单一,而应该氮磷钾比例进行搭配,浇水的次数也是要得到严格控制的,要切实按照菊花的生长周期进行定时定期的浇灌,小叶在生长过程中会有一系列病虫害影响,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加强病毒害的防治和解决。
最后,在春节期间的控花技术主要采取灯光控制,因为菊花的生长属于短日照物,过于常识的灯光照射反而不利于菊花的生长,在短日照的情况之下,菊花的生长、发芽过程更加迅速,所以通过控制日照的方法有效保障菊花的开花状况是比较独特的。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在农历种植的3—4d 时间里就要进行灯光照射,在夜里照射的时间也需要严格把控,一般在夜里的8—10 点,照射时间两个多小时就好,灯光的功率需要控制在60~100W 之间,过高的功率会对菊花的生长发芽过程有消极的阻碍作用,为有效避免这类问题的产生,可以将不同功率的灯进行间隔排列,从而让菊花的受到日照过程大体类似。不同种类的菊花,其生长性质也是有差异的,对日照时间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收灯的时间要根据菊花类别进行划分。
菊花斑点病病害的出现时间大概在农历的7 月左右,农历7月阴雨天气多,温差较大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斑点病,斑点病的出现会让菊花的外观受到极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加强防控就是不可缺少的。斑点病的防控并不是很难,相关人员需要做到的是注意预防,做好菊花土壤的消毒工作,通常在不同形式培养土使用之前都需要加入适量的多菌灵等的灭菌药,当菊花出现有斑点病的征兆时,可以喷洒50%托布津1000 倍液或者50%多菌灵500 倍液进行预防,在下雨天之后更应该在表层喷洒。
菊花的锈病病害类型多样,但较为常见的是黑锈病、白锈病、褐锈病,该种病害的发生时间一般在气候较为湿润的时刻,通常是在每年的9 月左右,引起锈病的成因是通风性较差的种植环境,生长的土壤湿度太大,充足的养料没有得到保障,对于锈病的预防,主要可以从三大方面着手,首先是要选用具有抗病毒较强的良性品种,其次就是在菊花的生长繁殖过程中,保持母本植株的健康状态,再次就是要加强菊花的栽培管理过程,不能够任由菊花自由生长,而应该多加一些人为的干预。比如可以加强排水孔洞的疏通,从而有效预防盆栽内部出现灌水的情况,最后,当菊花植株出现病枝或病叶时,不能置之不理,而应该立即将病叶或病枝进行清除,通常采取深埋的方式,有效预防病菌的持续蔓延,在菊花开花的初期阶段,需要喷洒3~4°Be 的石硫合剂,通过连续喷洒的方式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7]。
灰霉病病害的发生场所主要是温度较高、多雨潮湿、栽植密度较小的种植基地,灰霉病病害会对菊花的多个部位进行影响,一旦菊花的叶片受到危害之后,叶片周边的位置就会出现深褐色的病斑,轮纹形状的波皱也会在表层彰显,更有甚者,还会出现外皮腐烂的现象,种子的成熟会受到大大的影响。而防治灰霉病的主要方法是客土栽植,灰霉病菌会潜藏在土壤之中,因此,选取栽植方式的时候需要是一切恰当,如果出现某一病叶或病株的状况时,要将病毒害物质进行深埋或焚烧,彻底清除,防止疾病传播。
蚜虫虫害发生的评测是菊花生长过程中最多的,蚜虫虫害无论是在菊花的幼苗生长期,或是花期,发生的可能性都是最大的,淡茶褐色蚜虫和青绿色蚜虫是最常见的类型,该种病害采取10%的呲虫啉4000~6000 倍叶喷施来进行防治即可,由于蚜虫的繁殖能力较强,因此在种植的过程中要多注意观察植株的生长状况,做到预先评估、预先防治。
红蜘蛛虫害的发生时间多在5—6 月的高温季节,防治的主要措施可以采用25%的三唑锡1500~2000 倍液喷雾,而潜叶蛾虫害的发生部位一般是在植株的叶上,幼虫在叶上孵化之后就会钻到叶肉类进行驻食,在严重的情况之下,叶片还会枯死,而防治潜叶蛾虫害的主要措施是要在第一时间内将被害叶片摘除。
综上所述,菊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是世界名花,当前菊花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严重影响了菊花的产量和高质量,菊花病虫害的类型多样,但发病规律可循,因此形成以精细化田间管理为基础的菊花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是有效规避菊花病虫害的主要方面,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和谐,同时也能够有效保障饮品菊花茶的安全,同时也能够提高菊花的观赏价值,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