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模式与经验探讨

2020-01-08 22:18孙慧英李敏生王达菲
湖北植保 2020年1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社会化产业化

李 亮 王 玺 孙慧英 李敏生 王达菲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山西太原 030031)

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1 农业产业化内涵

1.1 市场为导向

农业生产不是为了自给自足,而是为了销售,农产品的商品化率要高。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农产品生产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即安排生产前要进行市场调研、确定目标市场和确立自己农产品的市场定位。需要分析市场的宏观与微观环境,最好利用态势分析法(SWOT)彻底诊断一下自己的优势、劣势、威胁和机会,盲目跟风也许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只有做好充分的谋划,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中生存下来。

1.2 效益为中心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农业产业不是搞慈善,要在严酷的市场中生存下来,首先要考虑有利可图,用经济学术语说就是利润最大化,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收益;或者说在一定的收益下,将成本减到最小。

1.3 龙头企业带动

经济实力雄厚、抵抗风险能力强、在产业链中处于优势和支配地位的生产、加工或者销售企业称之为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其带动能力直接影响产业链的发育程度。

1.4 科技进步支撑

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中运用新技术,提升竞争力,科技进步是获得内涵式增长动力的重要支撑。

2 农业产业化基本格局

2.1 区域化布局

根据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产业发展存在区域布局问题。早期的区位论关注生产与市场的距离和运费问题以及劳动力价格和聚集因素;后来发展了以生产成本为衡量因素的成本学派,即注重考虑市场因素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以及最后成本。他们认为原材料、市场、运输、劳动力、外部规模经济性、政府干预等都对产业的区域化布局产生影响。

农业区域化布局与工业产业布局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农业生产极大地受到自然条件约束,土特农产品往往烙上了明显的地理标记,因而诞生了许多区域公用品牌,如烟台苹果、赣南脐橙、盘锦大米等。农业生产的布局首先要考虑自然资源禀赋条件。龙头企业布局则要考虑产地和市场的距离问题、建厂成本、物流问题以及集聚效应和政府政策等因素。生产的区域化布局,就是要最大发挥各地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生产出产量高、品质好的农产品。

2.2 专业化生产

专业化生产是在区域化布局的基础上,专门生产该区域的优势农产品,产生规模比较优势和集聚效应,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3 一体化经营

一体化经营是把原来相互割裂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接起来,形成以订单为准、以销定产、产销结合的链条,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稳定了加工企业的原材料来源,降低了市场的搜寻成本。产、加、销有机衔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4 社会化服务

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生产的诸多环节比如农业生产资料购买、生产技术难题、产品销售等均由相关中介组织提供。中介组织本身既可以是生产资料的厂商,也可以什么都不生产,仅仅提供中介服务。现在有一种中介组织,类似于一个平台,就像淘宝、天猫一样,其本身并不从事生产活动,只提供信息服务和交易资金的担保,通过互联网技术平台和大数据处理,把众多的小农户和众多的商家联系起来,商品和相关服务由农户和商家直接对接,物流由第三方快递公司承担。中介组织通过巨量的交易流水赚取利润。这种社会化服务,就是把时下最流行的移动互联平台转移到农业这个舞台上的初试牛刀,随着5G时代的来临以及乡村信号网络和物流企业的全覆盖,农业现代化就插上了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翅膀。

2.5 企业化管理

随着大量家庭农场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农业生产再也不是原来那种小农户的传统经营模式。家庭农场由政府颁发营业执照,进行投入产出核算,优化农业生产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将农业按照“工厂车间”的模式进行科学管理。这对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农业变成了有门槛的产业,农民变成了有身份、能赚钱的职业。

3 中外农业产业化模式对比

3.1 中国模式

3.1.1 “农户+龙头企业”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订单农业”的面目出现,农户与企业通过购销合同形成利益连接,通过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这种模式是农业产业化初期的主要组织形式;其优点在于农户不再盲目生产,企业有了较为稳定的原材料来源,双方都减小了市场搜寻的交易成本,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企业和众多农户订立合同,程序繁琐,交易成本较大;其次,企业作为强势一方,在订立、履行合同中难免出现侵害农户利益的现象;最后,由于农业生产的双重风险以及企业的经营风险,双方违约的可能性增加,使得这种利益连接十分脆弱。

3.1.2 “农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

这种模式较上一种有很大的进步,表现在松散的农户组建起了能够代表自己的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农户的实力通过联合得以增强,农户与农民合作社之间是代表与被代表的关系。通过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对接,一方面降低了龙头企业订立合同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农户与龙头企业的谈判能力。

农民合作社与龙头企业之间是一种代理和被代理的关系,合作社代理龙头企业与农户打交道的各项事务,龙头企业只与农民合作社发生经济往来和业务结算。农民合作社负责组织货源,通过调配增减,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另外,企业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通过合作社传达给农户,合作社协调组织农户,按照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并监督执行。

在这种模式下,农民合作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边代表着农户的利益,为农户争取利益的最大化;一边代理着企业的行为,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农户依旧承担着双重风险,企业承担着经营风险。

3.1.3 “股份合作”与“企业一体化”模式

如果把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以股份合作的形式组建新的股份公司,两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连结将更加紧密。一方面,农户通过分享龙头企业的利润来化解农业生产风险;另一方面,农户生产与龙头企业的经营相关,进而影响到自身年终的利润分红,那么农户生产的积极性、责任感、主人翁意识就会大大增强。这种“股份合作”模式使得农业产业化的利益连接更加紧密。

如果再进一步,龙头企业将农户土地流转,变成自有资产,进行科学种植,使土地肥力得以持续,更好地提升农产品品质。将技术熟练的农民雇为员工,加以培训,变成种植能手和技术工人,使农产品生产走向内涵式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道路。这种“企业一体化”的模式,完全消除了交易成本,利益连接机制升级为终极版。

3.2 国外经验

3.2.1 美国模式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国家,其农业生产在区域上实现了优化布局,形成了玉米带、棉花带、畜牧带等10个各具特色的农业带。在美国的50个州,虽然蔬菜生产在每个州进行,但主产区集中在西南、中南、东南和北方冷凉共4个地区。美国的社会化服务程度很高,农场主一个电话,相关的服务就到家了;此外,美国的合作社数量多、形式多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美国5/6的农民参加了合作社,平均每个农场要参加两个合作社。

美国的产业化形式主要有3种:第一种是合同经营,通过运输大公司和农场主签订合同;第二种是农场主合作社经营;第三种是工商资本直接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形成农工商综合体。

3.2.2 日本模式

日本作为东亚农业发达国家的代表,对我国有更多的借鉴意义。日本农业是一种小规模、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产业化;其中,起巨大作用的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协,即农业协同组织。这个农协是农民自愿联合组建的经济组织,围绕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一系列社会化服务,化解小农户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时还具有社区服务功能,除了农业生产,还对农民生活用品进行集中采购,提升农民生活福利;此外,农协还具有半官方性质,日本政府通过农协来实施农业政策和进行技术推广,比如:在税收、金融、流通、设施等方面提供优惠,给予补贴,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4 我国农业产业化思路

4.1 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进行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前提,只有规模上来了,农民种地的意愿才会增强,各种生产要素才能回流到农业生产,才能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4.2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的特征之一就是经营企业化,要求新型农民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加强农业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提升农民技术水平,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4.3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实现专业化生产,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这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只有生产实现了区域化布局,才有可能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因此,要求区域之间与行业之间分工协作,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也成为必然。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社会化产业化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