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0-01-08 21:50:55牛群
花卉 2020年22期
关键词:树苗整地成活率

牛群

(长子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山西 长治 046600)

山西森林资源较少,但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近年来为了增加生态建设,改善自然环境,采取各种环保政策,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成为山西森林资源的主要载体,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将林业资源与旅游资源有效结合,最大程度上保护森林资源,同时也加大力度造林,当然造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问题,对造林成活率有所影响,本文对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几大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希望能提高造林成活率。

1 山西林地资源现状分析

山西林地资源种类齐全,具有独特特色,并且多数林地资源已与旅游资源相结合。通过对山西调查分析山西林地资源分布特征后,发现晋东南、晋中、晋北林业资源较为集中,晋南林业资源比较分散,因此调查结果显示山西林地资源分布不均,大多数林地资源集中在山脉主脊左右两侧和河流源头附近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对林业的保护造成很大困扰。

2 影响造林成活率主要因素

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原因有环境因素、管理因素、苗木因素等等,具体原因错综复杂,从长期造林经验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林业管理因素

管理水平落后,没有对造林过程加以控制,只看结果造成苗木在幼生期没有被保护好,造成大量苗木死亡,管理体系不完善,造林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项目管理制度和标准不完善,没有相关的林木保护措施,人们乱砍乱伐现象严重,没有及时有效控制,再就是林牧矛盾冲突,人们喂养的牛羊等家畜啃咬苗木树皮,导致造林成活率不高[1]。

2.2 气候因素

山西地处中纬度带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和太阳辐射等影响,以至于山西气候具有光照充足、雨热同步、四季分明、南北气候差异较大、昼夜温度起伏明显、冬夏温差大等气候特点。山西省年平均温度在4.2~14.2℃之间,总体分布趋势为由盆地到山区递减、由北到南逐渐升高;全年平均降水量为358~612mm 之间,季节分布差异明显,夏季6—8 月降水比较集中,大概占据全年降水量一半以上。由于温差较大和降水不均等因素影响,使苗木成活率较差。

2.3 苗木选择因素

造林前对于苗木育苗选种上没有严格要求,导致弱苗较多,生命力较差,没有抗旱抗涝能力,从而影响造林成活率,没有相关的苗木保护方案在运输途中,导致苗木成活率下降,栽种时没有达到种植要求的标准,只是将树苗简单地掩埋到土壤中,没有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法,种植后没有相关浇水、施肥等管护措施,只是依靠苗木自身的适应能力,造成造林成活率较低。

2.4 造林整地没有达到要求

改良土壤环境,保证水土,造林施工便捷三个方面是造林整地的主要作用,它通过对局部小地形的改良和土地物理性质的改善来达到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目标。土地整备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取得了非常多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成果,例如,使用燕翅型整地和反坡梯田整地来改善土壤质量对造林的成活率和林木的生长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山西的造林整地重视程度不足,土地准备的规格不够、质量不高、深度不够、幼苗存活率低,生长不好严重影响造林绿化的质量和进度。与此同时,对于栽植过程没有严格要求,比如选用集装箱育苗的苗木栽植时,由于集装箱袋没有被移除,幼苗的根系不能靠近土壤因此失去营养、水分而死亡,一些种植的根系没有处理好或种植不牢固也会影响造林成活率[2]。

2.5 种植技术因素

伴随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造林技术也不断完善,多种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高科技技术也被应用到实际造林作业中,有些地区却因种种原因,没有使用新的造林技术,对种植时苗木的种植深度、种植时间、苗木根系处理等种植技术不重视,导致造林成活率迟迟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2.6 资金投入因素

资金投入成本远低于实际造林成本,导致大部分造林后没有配套相关的水利设备,干旱时无法及时浇水,以至于造林成活率相对较低,同时病虫害预防、森林防火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发生意外事故时没有有效治理措施,在苗木选择上多数购买一年生的幼苗,没有购买二年生的幼苗,因为一年生幼苗价格平均低于二年生幼苗价格,据研究表明一年生幼苗生长速度远低于二年生幼苗生长速度,造林时更适合使用二年生幼苗。最关键是水分管理不到位,导致苗木种植后死亡数量较多,成活率普遍不高。

3 提高造林成活率应对措施

3.1 对造林整地质量加以提高

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种主要方法就是造林整地,可以对当前土地环境进行改善,营造更加适合苗木生长的环境,整地质量对造林成活率和苗木生长状况具有直接影响,因此需要针对当地土壤环境、气候条件、栽种苗木种类等因素确定整地标准,提前制定计划,提前半年或一个季度进行整地,根据种植苗木种类确定整地规模、大小以及整地的方式,例如种植油茶时,为了有效提高油茶成活率,整地后的土壤条件应具有土地肥沃、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等特点,选择在山腰处进行整地种植,整地后的土壤pH 应在6~7 之间,才可以保证油茶存活率较高,并且可以有效提高油茶产量[3]。

3.2 提高苗木保护措施

树苗裸根种植前需要加强保护措施,组织树苗水分流失,保证树苗的生命力,防止运输过程中树芽、树茎、树叶折断或脱落影响造林后成活率,在移栽树苗时注意对树苗根部的保护,保证树苗的质量,外出的树苗应及时分类,种植或运到栽种地点,树苗裸根运输时必须要使用塑料袋、麻袋、草袋等包装方案,避免运输过程中树苗根部受损,运输路程中还要时刻浇水降温,保证树苗湿度。尽最大努力保证树苗的生命活力,尤其要注意避免根茎外漏被阳光直射从而失去大量水分影响造林成活率[4]。

3.3 对树苗进行处理

树苗在种植前必须进行适当处理,以达到保持树苗水分的目的,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同时要根据种植的现场状况对树苗进行截干、剪除枝叶、去梢等处理,树苗根部要使用修根、蘸泥浆、浸水等方法处理。截干可以减少树芽、树茎、树叶等地上部分的水分流失,阻止树苗失水干枯,多应用于阔叶树造林。大多数保留树干高度为5~10cm,一般不超过15cm。具有较强萌芽能力的树种可以使用截干种植,如五角枫、刺槐、山杏等。将树苗主干部分截除就是去梢。减少枝、芽、叶的数量,从而降低水分蒸发速度,使树苗水分不会流失。去梢一般在饱满芽上方大约1cm 处位进行截断处理,截断的伤口处必须使用油漆、沥清、石蜡等涂抹,预防树苗水分从断口处流失。种植前将苗木过长的主根以及受到碰撞导致损伤的根系进行处理就是修剪根系。对苗木根系进行适当地修剪,可以减少树苗种植施工不必要的麻烦,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根系也不是所有都要修剪,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若根系本身较短就不用剪除。修剪后应快速种植,不可修剪后存放以免水分营养流失,同时根部不宜修剪过短,一般修剪后的主根不应少于20cm,须根不应少于10cm。蘸泥浆:树苗种植前将根系使用稀泥浆浸泡,使用湿度较强的泥土将根系表面覆盖,从而使根系可以长时间地维持湿润状态。另外注意泥浆不要调得太稠或太稀,以成捆树苗放入泥浆后可以顺利蘸上泥浆但是泥浆不粘成团为标准,用来补充树苗水分,提高造林成活率[5]。

3.4 增强封山政策,减少家畜进入林区

禁止人工饲养的牛、羊等家畜进入林区,将封山禁牧的相关政策有效落实,同时安排人员每天定时巡逻,防止家畜进入林区觅食对林木造成破坏,并且同时做好相关保护林木的宣传措施,对当地人们进行林业保护宣传培训,从源头上进行管控,同时也要禁止不相关人员进入林区,刚种植的树苗相对较为脆弱,人为踩踏、刮碰都可能导致造林成活率下降,因此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3.5 选择种植时间

经过研究调查表明不同的树种种植时间不同也会对造林成活率有所影响,因此选择恰当的种植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季节不同,气温、阳光等也所有差异,例如春季风大干燥,土壤中水分流失较快,因此造林需要尽量提前,在土壤解冻20~30cm 之间时为最好的春季造林时间,根据所种植树苗种类合理选择种植时间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3.6 采用先进种植技术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技术也逐步应用到造林作业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造林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如使用容器苗造林法,可以保证树苗根部不会受到损伤,移栽到新的环境下适应能力较强,同时在干旱的气候下也可以保证成活率。使用吸水剂造林:我国研究的可吸收自身重量几倍乃至几十倍的具有亲水特点的水溶胀性高聚物被命名为吸水剂,在造林过程中使用可有效提高土壤水分,防治水分流失,改善土壤环境提高造林成活率。除此之外,建议有关部门加大造林投资的成本,确保造林成功。

4 总结

综上所述,造林成活率决定于树苗的选用、栽种的时间、后期的管理等因素,想要提高造林成活率需严格制定造林计划,将造林过程及后期管理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一一列举,制定预防措施,按照计划严格执行,才可确保造林成活率。

猜你喜欢
树苗整地成活率
移栽树苗
小牛壮壮栽树苗
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巧栽树苗
提高保育仔猪成活率的饲养管理要点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河北果树(2020年1期)2020-02-09 12:31:42
三棵桃树苗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东北地区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要领
新农业(2016年17期)2016-08-16 12: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