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援藏,一生藏缘既是责任,更是荣誉

2020-01-08 22:02文/申
中国医学人文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组团式麻醉科西藏自治区

文/申 乐

2015年,中组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正式启动,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连续六年派出科室骨干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工作,在高寒缺氧、条件艰苦、基础薄弱的特殊环境下,为了实现“大病不出藏”的目标传承牵手、接续发力,不断深入推进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医疗援藏 使命光荣

“你是一缕吉祥的阳光,照亮了喜马拉雅;你是一朵七彩的祥云,映照在雅鲁藏布”,这是2019年6月由援藏干部自发创作的《雪域天使》歌曲MV中的歌词,也是援藏医务工作者们在西藏老百姓心目中的真实写照。伴随着《雪域天使》悠扬的歌声,我的思绪又一次被带回到当时援藏工作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一幕一幕浮现脑海。

2015年7月,科室接到了医院关于安排中青年骨干参加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的通知,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我第一时间向黄宇光主任提出了申请。根据科室对援藏工作的整体布局和长远考虑,科室安排我作为第三批援藏队员进藏工作。我本人于2017年7月29日进藏开始第三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2018年8月8日结束援藏工作返回北京。

2016年5月,我跟随黄主任及科室几位同事一起首次进藏,参加由第一批援藏队员易杰教授组织的学术会议。这次进藏学术交流让我最为感动的是易杰教授和其他第一批援藏医疗队员们克服种种困难开展援藏工作的事迹。与以往援藏工作不同的是,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中长期目标,每一批援藏队员需要在藏工作一年以上,并且要与接班的队员压茬交接,保证工作的延续性。在周末整整一天的学术会议之后,我们喘着粗气,缓慢爬上一层层楼梯,来到了易杰教授和病理科钟定荣教授的援藏专家公寓,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床头柜上降压药、镇痛药和催眠药。在高原低压缺氧情况下,头痛、高血压、失眠是家常便饭。两位教授的床边都摆着氧气瓶,易杰教授笑着说道,“我们都是极低流量吸氧,因为换氧气瓶太耗费氧气了!”

从援藏专家公寓再来到麻醉科手术室,大家的第一感觉是“这就是协和麻醉科手术室的样子!”在易杰教授和王惠珍护士长的努力下,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参照协和管理模式,因地制宜,实现了手术申请信息化、药品耗材管理统一化,易杰教授更是利用自己在气道管理方面的专长,开展科室和全自治区的培训。

2017年7月17日,北京协和医院举行第三批援藏队员欢送会,我在个人表态发言中说道,“援藏,既是责任,更是荣誉,作为第三批队员我们需要提前准备,认真思考,如何更快更好地与当地同事、群众融为一体?如何进一步巩固成果,通过精准帮扶,早日实现“组团式”援藏的最终目标?”事实上,每一位援藏队员都在思考这两个问题。第一批和第二批援藏总领队韩丁院长多次提到,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就是要把以往的“输血式”援藏转变为“造血式”援藏。因此,当我跟随第三批和第四批援藏总领队吴文铭院长一起抵达拉萨后,首先与第二批援藏的谭刚教授进行全面的压茬交接,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同事们需要什么、科室需要什么、医院需要什么。

在与谭刚教授交接期间,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举办了科室欢送会,感谢谭刚教授和潘志英老师一年的辛勤付出。我原本以为这就是一顿全科同事的聚餐,但当拉巴次仁主任宣布大家可以向援藏老师们表达谢意了之后,全科医护人员默契的排成一条长队,每个人都手捧洁白的哈达。大家把哈达献给谭刚教授和潘志英老师的同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泪水交织着浓浓的而不舍,让我深深为之动容,为之澎湃。

多科协作 攻坚克难

正式接手援藏工作后的第一个星期,儿科一名3岁男童因为反复便血需要行胃肠镜检查,我带领全科同事按照协和麻醉早交班的模式一起讨论,为“第一例”幼儿无痛胃肠镜的麻醉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来自北医三院消化内科的李军教授负责患儿的消化内镜检查,检查过程和麻醉过程都非常顺利,患儿安全返回儿科病房继续治疗。这只是和李军教授等援藏队友和当地同道合作的开始,记忆犹新的还有一名4岁小女孩,因为发现左侧胸腔巨大肺大泡由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转过来准备接受手术。小女孩的胸片和CT插在观片灯上,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都惊呆了,巨大的肺大泡已经将纵膈挤压严重偏移,乍一看还以为是心脏转位的患者。我把片子发到了“协和麻醉”微信群,协和的同事们也都惊呼罕见。印象中,当天在骨科的手术间里,还有一位85岁的“嫫啦(老奶奶)”要做骨折手术,这也是我们早上交班集体讨论过的股骨骨折患者,但她却还合并了严重的COPD、心衰、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等问题。令人欣慰的是,小女孩在支气管封堵器的辅助下完成了单肺通气开胸手术,嫫啦也在椎管内麻醉下完成了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返回病房开始后续治疗。

第一批援藏的易杰教授建立了中国医师协会西藏自治区气道培训基地,第二批援藏的谭刚教授建立了西藏自治区首个麻醉后恢复室(PACU)。通过第一批和第二批援藏队员们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疑难危重患者选择在西藏自治区内看病就医,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首先实现了老百姓需要什么,援藏工作就能解决什么的目标。我在援藏期间也与拉巴次仁主任、达娃吾珠副主任一起开设了西藏自治区首个规范化麻醉与疼痛门诊,并申请筹建西藏自治区麻醉与手术室质量控制中心。我们以2016、2018两次三甲复审为契机,完善了科室的各项医疗工作制度,并以《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工作手册》为蓝本,结合具体情况编印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工作手册》。2018年上半年,经过多方努力和共同推进,慢性疼痛神经阻滞治疗和分娩镇痛两项技术正式开始实施,进一步造福高原百姓。

变“输血”为“造血”

如何实现“造血式”援藏,如何让这些制度能坚持下去,如何让这些技术能持续开展下去,那就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李克强总理2018年7月在拉萨叮嘱援藏医疗队:既要当好医生,治病救人;又要当好老师,带好徒弟;来的时候是一支医疗队,走的时候留下一大批白衣天使!只有培养好本地的医疗人才,才可能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组团式”援藏工作很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师带徒”签订帮带协议,培养本地医疗人才。事实上,我们每一位援藏队员都不只是完成了“师带徒”帮带协议上所要求的1-2位当地学员的指导工作,我把人才培养进行了分层、分类和分重点:首先,对于全科人员的整体临床业务能力提升是必须长期不懈坚持去做的一件事,这就要求对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规培医师、实习医师等不同层次分别设计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其次,根据科室的工作侧重,制定不同类别的培养方案,临床工作要更多侧重于高原医学相关亚专业人才的培养,教学工作要更多侧重于教学能力的培养,管理工作要更多侧重于管理梯队的培养;再次,根据科室的临床工作安排,确定培养对象和培养计划,弹性选派医护人员到协和麻醉科手术室,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分层、分类、分重点的人才培养,能让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也能更接地气。

师徒传承 提高自信

援藏队友有时候跟我开玩笑,会称呼我为“大宝库老师”。这这个称呼要从我的“师带徒”徒弟——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达娃吾珠副主任开始讲起。2018年7月,达娃吾珠副主任作为优秀“师带徒”学员代表在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推进会上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把我形容为一座“大宝库”,从此“大宝库老师”就成了援藏队友们对我的新称呼。

从2017年8月开始担任达娃吾珠副主任的导师,我就一直在不断摸索和尝试最合适的带教规划。达娃吾珠热爱临床工作,对科研工作有热情但缺少自信,也希望能担负更多的医疗管理工作。根据这些特点,我在开设了麻醉与疼痛门诊之后,一方面对他提出了学习慢性疼痛诊疗知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积极鼓励他从病历书写、药物处方、医患交流、鉴别诊断等方面逐步尝试,锻炼独立出诊的能力。经过2个多月的跟诊学习,2017年底开始,达娃吾珠副主任已经可以独立出诊麻醉与疼痛门诊,并基本掌握了常见慢性疼痛的诊疗能力。为了鼓励他的科研热情,我在协和大后方的支持下,借调了一台血红蛋白测定仪到拉萨,帮助他开展高院患者手术期间血液保护和合理用血的临床研究。我们一起反复讨论,制定了研究方案,并鼓励他积极参与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组织的科研基金申报。2017年11月,达娃吾珠副主任在厦门举办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科研基金申报答辩会上报告研究方案,得到了评委们的高度认可,获得了科研基金的资助,他在颁奖仪式上激动的跟我说“老师,原来我们真的可以做到的!”

2018年科室派出神经阻滞亚专业组唐帅副教授担任第四批援藏工作,2019年科室派出胸外科麻醉亚专业组刘子嘉副教授担任第五批援藏工作,今年科室派出气道管理亚专业组权翔副教授担任第六批援藏工作。每一批援藏队员通过发挥专业所长,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通过“师带徒”等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西藏麻醉学科中青年人才梯队。

我还清楚地记得援藏期间一次下乡考察途中,看到对面崖壁上刻着“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要求更高”,其实这正是每一位援藏医疗队员的真实写照,也是每一位高原麻醉人的写照。2018年8月,在结束一年的援藏工作返回北京之前,我在微信朋友圈写了这样一段话:“这一年,敬畏,感恩,蜕变,升华,还有最美的勋章”,援藏勋章上“援藏光荣”四个大字是对所有援藏队员的最大肯定,而这一年援藏也将影响我们每个人的一生。

援藏有苦有泪,但无怨无悔;一年援藏,一生藏缘;祝愿西藏越来越好,祝福西藏的老百姓健康平安,扎西德勒!

猜你喜欢
组团式麻醉科西藏自治区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麻醉科住院医师术前访视
导师制联合进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来源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市属三级综合医院麻醉科医师人力配置实践与分析
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厅向广西地方志办公室致感谢信
探索西藏自治区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点滴思考
浅谈西藏地区阅读推广工作——以西藏自治区图书馆“阿佳讲故事”为例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送文艺下基层演出
青海:“组团式”医疗破解因病致贫
“组团式”教育援藏